APP下载

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29余晓可戴镇涛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特色小镇重庆市

余晓可 戴镇涛

摘 要: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联动的重要纽带,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的载体和平台,本研究通过以重庆市53 个特色小镇为样本点,利用Arc GIS10.4软件,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地理联系率以及和核密度分析等空间方法对重庆市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重庆市特色小镇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分散分布、局部集中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且主要集中在中部。此外,通过探究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中,受地形和交通的影响最大,其中公路对于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市场和资源的影响相对不显著。

关键词: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重庆市

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ongq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YU Xiao-Ke 1  DAI Zhen-Tao2

1 Chongqing Jiangjin R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2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haracteristic town is a new carrier and platform to further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This study uses 53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Chongqing as sample points, using arc Gis10.4 software, using spatial methods such as nearest neighbor index,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Gini coefficient, geographic connection rate and 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explor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ongq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ongqing's characteristic towns is generally distributed in a decentralized and partially concentrated uneven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In addition, by explo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ongq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it is found that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terrain and traffic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while the market and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Key word:Characteristic town;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hongqing

中圖分类号: K901.8

特色小镇是推动新型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是城市和农村相互联动的关键纽带。在2016年我国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以来,我国各领域学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日益增多,领域主要集中在某类特色小镇发展的研究,如何建设特色小镇以及特色小镇的类型进行研究;同时,重庆市政府2016年在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的培育以及建设。肖练练(2013)根据每个小镇发展核心驱动力的不同,将旅游小镇发展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以旅游地产为核心驱动力、以休闲度假为核心驱动力、以行业依托为核心驱动力[1]。车震宇(2016)对国内 90 年代后“特,色趋同”时期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进行了研究综述,分析总结了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主题[2]。乔海燕(2016)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的灵魂是小镇拥有的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小镇应牢牢抓住“以文活镇”的观念,不断挖掘小镇特色传统历史文化,将小镇文化融入小镇建设当中来。既要挖掘出独特的历史文化更要将历史文化与小镇完美融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又带有休闲养生“慢”节奏生活的旅游特色小镇[3]。李志刚(2019)提出,从全世界及中国特色小(城)镇创建来看,其内部文化旅游产业的依托资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同时由于其依托资源的类型差异,其文旅融合手段和路径也不尽相同第一类小(城)镇是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第二类小(城)镇是依托该区域独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或遗产、风俗习惯、社会生活、节庆活动等作为其发展优势和最大吸引力;第三类小(城)镇是以现代文化产品为为独特核心资源建设的小(城)镇[4]。

综上,对于特色小镇研究的成果还略显单薄,过于集中对特色小镇的理论探讨,缺乏对特色小镇的一定量化讨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特征、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以及交通情况等要素,盲目开发可能导致千镇一面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及出发点背道而驰,这对社会资源将会产生极大地浪费。因此,本研究着眼于空间分布结构的视角,采取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的特色小镇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这样的空间分布因素进行分析,重庆市的特色小镇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以期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科学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有力的实证研究支撑。

1、重庆市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直辖市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是国家重要的现在制造业基地。为更好的推动重庆市特色小镇的建设,2016年重庆市政府下发《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6﹞16号),指出在全市范围内城镇化基础较好以及具有重大潜力的地区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从而不断推动重庆市特色小镇的发展[5]。截止目前,重庆市共有53个特色小镇,其中1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40个市级特色小镇。根据其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方向,可将其分为商贸物流型、文化民俗型、文化创意型、新兴产业型以及旅游休闲型,各种类型的特色小镇数量、占比及分布如图1以及表1所示。

2、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重庆市53个特色小镇,数据来源于国家住建部以及重庆市政府官方公布文件的特色小镇建设名单。首先运用百度地图将重庆市53个特色小镇精准定位在重庆市矢量地图上,运用Arc GIS10.4软件,结合 最邻近分析、集中程度分析以及均衡性分析以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算和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最邻近分析

最邻近指数是用来分析地理空间中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上的相邻近程度分析,本研究中可以判断出重庆市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中rE为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理论最邻近距离;n为重庆市特色小镇的个数;A为重庆市国土面积;R为重庆市特色小镇的最邻近指数; r1为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实际最邻近距离。当R>1时,说明重庆市特色小镇趋于均匀分布; 当R<1时,说明重庆市特色小镇趋于集聚分布;当R=1时,说明重庆市特色小镇趋于随机分布。通过Arc GIS10.4分析工具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测算出r1=15.11,重庆市国土面积A为8.24万平方公里,重庆市特色小镇数量n为53,运用最邻近指数测算出重庆市特色小镇理论最近距离为19.71km,推算出最邻近指数R=0.766<1,表明重庆市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趋于集聚型。

2.2.2集中程度分析

地理集中指数是描述地理要素分布集中化程度的指标,本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来说明重庆市特色小镇的集中程度,其公式为:

式中,G 为地理集中指数,n 为重庆市特色小镇总数,Ti为第 i 个城市特色小镇个数,t 为区县个数。地理集中指数取值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说明特色小镇分布越集中,数值越小说明特色小镇分布越分散。经测算,若重庆市的特色小镇平均分布于各区县,则地理集中指数为22.5,而实际重庆市特色小镇的地理集中指数为25,地理集中指数的实际所得略大于平均分布的结果,证明重庆市特色小镇在区县尺度上重庆市的特色小镇略微集中[6]。

2.2.3均衡性分析

本研究中不平衡指数反应了研究对象在不同地级市范围内分布的均衡程度,其公式为:

(3)式中,S为不平衡指数,t为市域个数,Ti为重庆市各区县内特色小镇数占总数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 位的累计百分比, S 介于0-1之间,若 S =0,则小镇平均分布于各市域中; 若 S = 1,则小镇全部集中于某一区县。经计算,重庆市特色小镇的不均衡指数为22%,说明重庆市的特色小镇在区县级不均衡指数值并不高,说明各区县的特色小镇的数量差距不大,进一步说明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在各区县得到积极响应。

2.2.4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可以计算地理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其公式为:

式中,f(x)为核密度估计值;n为州市数量,h大于0为带宽,(x-Xi)为估计点X到事件Xi处的距离。本研究中核密度估计值越大,说明重庆市特色小镇越密集。本研究中,对重庆市53个特色小镇进行核密度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表明重庆市特色小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本研究通过利用 Arc GIS10.4中的核密度工具对重庆市53个特色小镇进行分析,得出了重庆市特色小镇核密度分布图,如图2 所示。由图可知,重庆市的特色小镇在重庆市城市发展区形成密集区,在其他区域散落分布,在空间上形成中部多,东北以及东南少的特点。

3、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特色小镇是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综合体。至2016年国家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名单后,特色小镇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响应[7]。政府主导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导因素,除此以外,地形、交通、市场等因素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3.1市场要素

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产业与市场密不可分。产业服务于市场,使市场更具有创造力与活力; 市场有着种种不同需求,给产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机会[8]。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主要特征,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促进新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市场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重庆现辖26个区,8个县,4個自治县。区县政府所在地一般是经济、物流的集中地,集中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以及技术,是区域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因此,距市场所在地的区县城市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本研究中,以区县政府所在地为圆心,建立 20 km和40km缓冲区,如图 3 所示,结果表明,特色小镇在区(县)政府在20km缓冲区内有37个,占总数的69.8%,在40km缓冲区内有52个,占总数的9.11%。结果表明,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受到市场的影响因素较大。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对特色小镇的影响作用,特色小镇建设应依托原有市场影响力,结合重庆市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特色小镇。

3.2交通要素

交通连接城市 ,交通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影响城市形态、大小、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9]。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力,物流速度,客源市场。不同的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有点,公路运较为灵活、便捷,适合短途运输;铁路运输具有货量大、运费便宜、安全稳定等优势,适合中、长途运输。以重庆市主要交通干线(包括国道以及省道)建立2.5km缓冲区,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重庆市特色小镇全部都在公路2.5km缓冲区内,实现全覆盖。以重庆市的铁路建立20km和40km的缓冲区,结果如图5所示,在铁路20km缓冲区中有32个,占总数的 60% ,在40km缓冲区中有7个,占总数的 13.2 % ,整体来看,特色小镇均分布在交通干线附近,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交通网密集的地方分布的特色小镇较多,说明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受到交通因素影响较大,相比之下,公路交通区位更具有优势。

3.3地形要素

重庆是我国著名的“山城”。地形地貌对区域景观的形成会产生极大地影响,对交通、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等会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般情况下,地形平坦的地区,聚集大量人口,布局工业、农业等。在重庆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地形影响交通网络,进而影响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利用遥感图像提取重庆市地形图,如图4所示,重庆市特色小镇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说明重庆市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因素较大,而分部在山地的特色小镇都利用其山地资源与山地景观,积极发展山地旅游。在地形条件不好的区域,要发展特色小镇,要从理念上进行创新,把握特色小镇的灵魂,将地形上的缺点转化为优势,发展符合区域地形特点的特色产业,才能在众多的特色小镇中脱颖而出,实现特色小镇的独特优势,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4资源要素

关于资源要素的分类有很多,在重庆市特色小镇中,旅游产业的特色小镇占据多数,在本研究中主要分析旅游资源对于特色小镇分别的影响。丰富而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天然禀赋和先决条件[10]。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目前,在我国相对较为成熟的关于旅游评价体系中,旅游景区等级划分标准较为完善和严格,5A级景区比较能有代表其旅游区资源的丰富性。本研究以重庆市拥有的5A级景区为圆心,建立40km和80km的缓冲区,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表明有13个特色小镇在40km缓冲区内,占总数的24.5%,31个特色小镇在80km缓冲区内,占总数的58.5%。重庆市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的带动作用,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4、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地理联系率以及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借助Arc GIS10.4空间分析工具,对重庆市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重庆市特色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分散且不均衡状态。空间集聚具有指向性,形成了渝中城市发展区位高密度集聚区。第二,从影响因素来看,影响重庆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市场要素、地形要素、资源要素、交通要素等。其中以地形和公路交通要素影响最为显著。重庆市特色小镇的建设大多依托在原有城镇上进行再规划及开发,特色小镇多建设在地形平坦的地方,靠近市场消费区以及靠近交通干线。此外,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也加速了特色小镇的创建,受到旅游驱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重庆市5A级景区附近形成了以旅游景区带动作用下的,较为集中的特色小镇建设带。

在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转型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通过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刺激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相对沿海城市来说,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尚处于起步阶段,重庆市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第一,重庆市特色小镇要充分发挥带动、模范作用,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发展适应社会新的消费点,培养新的消费点以及新供给,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刺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特色小镇建设以区域产业为特色,充分刺激和发挥特色小镇的活力及潜力。第三,多规合一。科学编制特色小镇的区域规划,明确其功能与定位。特色小镇规划可以结合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中國等项目规划的“多规合一”。第四,深入贯彻落实“一区两群”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要求,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人口集聚为基础,强化改革创新支撑。

参考文献:

[1]肖练练. 城郊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车震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风貌的利弊影响[J].旅游研究,2016,8(03):1-3.

[3]乔海燕.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J].城市学刊,2016,37(03):13-16.

[4]李志刚.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文旅融合[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56-63.

[5]202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cq.gov.cn/zwxx/jrcq/202001/t20200119_4778897.html

[6]谭冉.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的新趋势[J].经济,2017 ( Z1) : 72-74.

[7]尹成杰.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N].农民日报,2016-09-03 ( 003) .

[8]朱沁夫,李昭,杨樨.用地理集中指数衡量游客集中程度方法的一个改进[J].旅游学刊,2011,26(4):1002-5006.

[9] 杨茜茜,伍世代. 福建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2019,35(04):110-116

[10] 赵慧莎,王金莲.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7):177-182.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特色小镇重庆市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