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坝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29康蜀贞严雪吕秋兰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旅游业

康蜀贞 严雪 吕秋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舞台上的角色日益重要。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阿坝州基础条件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分析,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对阿坝州旅游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阿坝州基础条件分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境内南北、东西长约400公里,幅员面积广阔;为川陕甘三省交汇处,距成都较近,区位优势突出。作为川西北门户,阿坝州交通运输体系较完善;九黄机场航空口岸的建成投运,极大地提升了州内交通运输能力。作为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核心地段,州内民俗、宗教文化等丰富。作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川西北文旅经济带”中心,州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发展基础条件极佳。

阿坝州旅游资源多元,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州内目前拥有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3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0个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等……

二、阿坝州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阿坝州交通运输仍存在部分问题。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导致州内自然灾害多发,公路抗灾能力较弱;高速公路主干网尚未形成,旅游公路环线尚未联通,进出州大通道亟待建设。阿坝州资源优势明显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区域开发较早且旅游发展较成熟,中西部县市则不及。州内旅游淡旺季矛盾突出,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文化产品开发不足,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缺乏对产品内涵的深层挖掘。总体服务品质较低,产业发展要素较为滞后。近年来,阿坝州旅游业受“5.12”汶川地震及“8.8”九寨沟地震的冲击,旅游发展恢复缓慢。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发展不甚如意。

三、阿坝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基于阿坝州优越的地理区位、优良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探索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不断推进阿坝州旅游业的优质、高效发展。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大力挖掘阿坝州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引进文创人才,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注入文化创意元素,积极推动文旅产业的有机联结、深度融合,形成具有阿坝州特色的文旅产业链,打造西南文旅融合示范州。如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地域特色文创品牌、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办一批沉浸式文旅演艺节目、创作一批体验式歌舞戏剧精品、举办一批互动式文旅节庆活动、开展一批群众性文旅民俗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型“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

(二)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发挥阿坝州生态优势,有机结合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养生等新业态,构建阿坝州绿色生态旅游圈,构建完善的绿旅产业链。依托马尔康等地阳光资源开发阳光康养品牌产品;依托垂直海拔优势,开发汶川盘龙山、孟屯河谷户外运动、四姑娘山户外山地运动等运动康养产品;建设水磨镇、三江镇、古尔沟等特色养生休闲旅游城镇等。

(三)城镇建设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城镇作为景区的后备支撑,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重要场所。城镇是体现阿坝州民族特色的重要载体。通过景城一体化发展,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一批极具地方特色与魅力的原生态城市和集镇,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文化名城。打造马尔康、松潘、红原3大国际旅游城市,打造九寨沟、黑水、金川等10个中心旅游城镇及多个重点旅游小镇。

(四)农牧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旅游与有机天然食品、花卉苗木等傳统农业的融合,建设一批主题农业园区及农业示范基地,形成龙头引流、多点延留的农旅发展新格局。建设汶川克枯甜樱桃、理县桃坪红富士苹果、理县朴头蔬菜、茂县南新红脆李、茂县红花椒、松潘川主寺中药材、九寨沟罗依青脆李、黑水扎窝红脆李、马尔康梭磨蔬菜等产业示范基地。

培育优质畜牧产业,打造特色节庆品牌,开发高质文创产品,形成养殖生产、观光游玩及创意体验于一体的牧旅融合新局面。全力推进红原牦牛园区、松潘县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红原县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园区、马尔康县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等园区建设;在“净土阿坝”品牌支撑下,推出“麦洼牦牛”、“金川多肋牦牛”、“若尔盖牦牛肉”、“黑水藏香猪”等多层次品牌体系,促进全州旅游购物体系的完善。

(五)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立足旅游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将山水地貌、森林田园与体育竞赛、户外运动相结合,大力培育徒步穿越、登山攀岩、高山滑雪等运动项目,积极开发低空旅游、滑翔飞行、山地直升机观光等新业态,打造休闲体育产业基地。加强与世界知名国际运动协会的合作,开发运动休闲类国际旅游产品。构建体育产业空间结构体系,打造马尔康综合运动服务中心,理县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四姑娘山-横断山(HDS)世界山地旅游目的地等;创建理县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小金县四姑娘山户外运动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品牌体育赛事节庆活动及体旅融合项目。

(六)乡村振兴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立足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以“旅游+”为突破口,总结和推广浮云牧场、羊茸哈德等发展旅游的实践经验,探索高山地区的沟域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和草原区的线路统筹的牧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大九寨、环红原机场、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旅游经济圈,着力打造藏羌走廊·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旅游支撑带,推进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小结

基于对阿坝州基础条件的分析,进行国内外旅游产业融合等相关研究资料的查阅。结合阿坝州旅游资源优势、现存问题及发展需求,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对阿坝州旅游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出符合阿坝州实际发展情况的文旅、绿旅、城旅、农旅、体旅等产业融合方式,以此促进州域旅游产业深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坚.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及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6): 180-182

[2]石卿.阿坝州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9,(6): 124-126

[3]程瑞芳.旅游产业融合研究(2007-2019):综述与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20,(8): 181-184

[4]徐顽强.乡村振兴战略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探析[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第36卷(1): 58-65

作者简介:康蜀贞(1996-),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理学硕士,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旅游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旅游经济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