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优化战略
2020-06-29李振忠
李振忠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开始在新课程开讲前进行一些教学导入,利用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类的内容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程导入目前也成为了新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但是带有这种导入部分的课程会有一些弊端和不足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导入方法的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授课。本文就目前的课程导入方法存在的问题对高中政治课程导入方法优化提出了几条战略性措施,希望能够使高中政治课程变得丰富多彩,效率更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高中政治课课堂的导入方法甚多,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与政治教研组其他教师进行探讨,设计筛选出最合适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导入、时政新闻导入、讲述故事导入、设置悬疑导入等等方法的选择使政治课堂变得活灵活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以下是这种导入方法的科学依据和进行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科学依据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二、高中政治课堂导入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有了很多变化,引入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也是新的形式之一。多媒体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完成的是视频、音频、图片在内的多种媒体元素的运用。多媒体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其趣味性还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神和注意力。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知識点的内涵,并选用健康向上的内容进行导入,保证多媒体资料与课堂内容和教案的关联性,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对课堂内容的引领作用。
(二)利用课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新课程的引入
很多部分的课程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中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财政和税收就有很大的关联,人的价值是在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国家经济平稳运行,个人的收入和分配才能稳定甚至增长,这不仅仅是课程的导入,更是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对学生正确三观的确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三)结合时政进行引入
在当今社会,每位学生内心都不应该浮躁,应该随时关注国家大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每天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有自觉性去上网观看每天的时事政治,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每节课前找到相关的时事政治。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中“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现在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有利于增加人民幸福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四)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引入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这是人教版高中政治书中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里的内容时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让同学们在感受生活的同时真切地理解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课堂活动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得到短暂地放松,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
(五)将理论化的知识通俗化
在高中政治的学习中可能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生活与哲学》这本书了,理论性又抽象的知识点让同学们晕头转向。教师此时需要将书本上太过抽象的哲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通俗易懂的道理,就会使学生们理解更为深刻。例如,在讲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画一条食物链,介绍以下动物间的联系,再结合身边的人际关系向学生们进一步解释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结语:
总而言之,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师应该树立起课堂导入的意识,制定合理方案,采取逐步渗透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为学生后续的政治课堂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田春光.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例[J].名师在线,2020(12):44-45.
[2]邹涛,程杰.初中美术课堂导入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以2018年全国优质课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06):100-101.
[3]杨宝林.有效导入 多元发展——谈巧用课堂导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尝试[J].汉字文化,2020(06):117-118.
[4]刘华.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以“垃圾围城”为例[J].名师在线,2020(09):35-36.
[5]李瑞霞.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浅谈[J].学周刊,2020(0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