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为领跑者:中国“洗碗妈妈”和她的剑桥男孩
2020-06-29王新同
王新同
随丈夫到英国后,杨卉从一名国内大学老师沦为洗碗工,生活举步维艰。而在异国生长的“英式儿子”,也从昔日听话的乖乖男,变成了不断挑战父母权威的叛逆孩子。母子间频频上演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和对抗,一度让杨卉震惊和气恼……但最终,她却选择改变自己。多年后的今天,杨卉不仅把儿子培养成了品学兼优的剑桥硕士,她本人也获得英国王子授予的“员佐勋章”。这对“冤家母子”互为生命领跑者的真实故事,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沦为洗碗工,也要“砸钱”帮儿子交朋友
杨卉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她从吉林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1993年,杨卉的丈夫拿到奖学金去英国读博士,为了照顾和陪伴爱人,她辞掉体面的工作随丈夫去陪读。
来到8000多公里之外的英国北爱尔兰后,因不具备突出的生存技能,杨卉一下从“天之骄女”,变成了异国他乡的底层人员。她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得去中餐馆打工。偶尔,她也去监狱里做中文翻译,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当时,北爱尔兰共和军还在和英国政府对峙,街上的军队荷枪实弹。杨卉夫妻俩生活艰难,心里还有些担惊受怕。一天深夜,丈夫去中餐馆接杨卉下班的路上,拉着她渐渐变得粗糙的双手,心疼地说:“卉子,你还是先回国吧,你堂堂一个大学教师,不该为了我吃这样的苦……”
她却在丈夫肩膀上轻拍了一下,瞪着他说道:“我们是夫妻啊!何况我也并不觉得苦,有情饮水饱。”在异国街头的寒风中,丈夫紧紧拥住她,感动到哽咽。
经过两年困顿的生活后,1995年,他们的儿子博文出生了。为了自身发展,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杨卉选择去读MBA。她无法照顾孩子,就把小博文送回了中国姥姥家。
一年后,她又把儿子接到了英国。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让幼小的孩子无法适应,看到儿子望向自己的眼神中流露出陌生,杨卉的心里一阵抽痛。
夏天孩子没有课的时候,杨卉就把他送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夏令营。有一天,杨卉提早去接他,却看到儿子特别孤单,没人陪他玩。看到这一幕,杨卉心里非常痛苦。她想,不能让孩子没有勇气面对世界,不能让他这么孤独,所以就开始帮博文交朋友,给他树立自信。
杨卉先是用“贿赂”的方式,请他的同学和朋友来家里和博文一起玩。为此,收入微薄的她,还特意买了一大堆好吃的和玩具,并陪孩子們一起看电影。
等博文大一点之后,夫妻俩又把出租屋的整个房间,都留给他和小朋友们撒欢,杨卉则和丈夫到楼顶上去站着聊天。博文的小朋友们离去后,家里往往一片狼藉,小家伙则面带笑容。杨卉两口子很开心,这证明他和孩子们在家无拘无束,玩得很尽兴!
“博文小时候太老实,不爱说话。我们就开始带他尝试各种兴趣爱好。”杨卉听说演话剧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于是在儿子五六岁时,就把他送到附近的话剧俱乐部。
来自草原的杨卉喜欢唱歌,以前只要她一亮嗓子,年幼的博文就在那儿给妈妈打节拍,小脚还踮起来。她猜儿子可能喜欢跳舞和音乐,就又送他去学拉丁舞。
跳拉丁舞的多是女孩子,刚上台的时候,博文特别害羞,但又不敢反抗,杨卉在台下就听到他一直在叹气。不过练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很投入也很享受了。接着,杨卉又带儿子拉小提琴。但学了一段时间,小家伙怎么都拉不明白;吹号也吹得不行,这两样乐器他最后都放弃了。见孩子不喜欢,杨卉也没强迫他继续学。
最后,博文发现自己喜欢弹钢琴。刚开始在体验阶段,博文练得很高兴,但一过了新鲜期,就只剩下辛苦和枯燥了。当时他还弹不成很美的曲子,心里着急,也没有成就感,于是就对弹钢琴心生厌烦。
但这次,杨卉没有遂儿子的愿。她对博文说:“做事得有个过程,既然是自己喜欢和选择的,你就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好它!”此后一段时间,杨卉每天督促着孩子弹琴,不练完规定的时间不能休息。在这一点上,杨卉发现西方家长的做法与她不同。博文那些英国同学的父母,绝对尊重孩子的兴趣,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却并没有要求孩子用毅力坚持下去,这就导致了一些孩子做事情只热血三天。
“我的看法是,也许对于少数真正有天赋的孩子来说,强烈的兴趣确实能使他们坚持下去。但对于大多数像博文这样的孩子来讲,我们只能通过让他苦练钢琴这种事,去培养孩子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习惯了。而且我知道,一旦他能够自如地弹奏美妙的曲目,就会得到非常多的乐趣。”杨卉说。
从温顺到对抗,“英式儿子”与中国母亲的冲突
音乐爱好对博文的影响很大。他的朋友们来家里玩的时候,大家一起唱歌,博文弹钢琴伴奏。因为这样,他经常能活跃一个团队的气氛。杨卉有时候在想,如果孩子没有一项音乐爱好,他的交际可能不会这么广。
从8岁到18岁离家读大学,博文整整练了十年钢琴,弹琴成为了他真正的爱好和特长。而这也让博文在英国的生活变得开朗和自信!
博文身上流淌着中国血统,却是在英国土生土长。到了初中后两年,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终于迎来了爆发点。刚开始,杨卉以为儿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最主要的表现是,他开始不留情面地反驳父母了。
英国老师在学校里告诉学生要学会批判思考,即使是牛顿的科学观点,你也可以存疑。于是,博文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他小时候乖巧听话,长大以后,却对杨卉夫妻俩说的话颇有意见。比如母亲告诉他,学习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他就反感地说:“人不应该在小的时候以吃苦的代价,来换所谓成人眼里的快乐。好多东西一旦过去就过去了,人生是一个经历,我们应该亦学亦乐。”
杨卉气恼地跟他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博文反驳道:“有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很愚蠢,等他老了,就能变智慧了吗?”
见儿子时常和自己“对着干”,杨卉气不打一处来。关键是,英国这个社会又特别鼓励孩子有“异见”。当时读高中的博文立志要考剑桥,母亲当然希望他门门课都得A星。博文天生化学非常好,他不用怎么准备就可以得A星。但是他备考时竟然放弃化学,转而去学更感兴趣的别的学科。
杨卉对此特别生气!于是她就到儿子的高中找教导主任,让他劝劝博文。不料,那个主任却很惊讶地看着这位中国妈妈,意思是,这家长怎么这样呀?然后主任把博文拉到一边,用英文说:“这是你自己的学业,你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孩子听完腰板更硬了,就更不肯学他不喜欢的化学。当时杨卉气得脸都绿了,觉得自己作为家长简直颜面扫地。面对儿子的“叛逆”,一开始杨卉完全无法接受,觉得自己中国家长的权威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博文是她一手带大的,小时候他要学什么,都是妈妈来安排。突然他就开始“反叛”了,而且在语言上怼你时毫不客气,据理力争,这自然令杨卉很不舒服。
后来,母子俩之间的矛盾冲突越发激烈。杨卉的丈夫工作比较忙,平时无暇管孩子太多,这天见博文和母亲争执,他就坐下来和儿子交流,并批评博文不可以顶撞长辈。“那就是你们说什么都是对的,不容反驳了?”博文撇嘴说。丈夫和杨卉一样,都拥有很中国很传统的思想,最后也和这个满脑子西式思维的孩子谈不拢,父子俩闹得不欢而散。
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敌对思想”的儿子,杨卉和丈夫既生气又无奈。但考虑到自己家已经是一个移民家庭,孩子还要在英国社会生存下去,她不得不做出改变。毕竟,博文的西式思维是因为遵从了当地的文化和法则,更有利于他将来融入英国生活。
于是,杨卉逐渐学会了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她说:“因为我养儿子并不是为了我的面子,而是要讓他有个幸福的人生,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后来,她就在家里制定了“平等争论”规定。
然而,有意培养儿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杨卉,却发现了博文的言论有时候太犀利了,经常弄得父母下不来台。刚开始就某件事争论的时候,一旦败下阵来,杨卉还是忍不住急眼拍桌子,说:“我是你妈!”博文就笑了:“诶?你答应我要平等争论的。”杨卉有些不好意思,气也消下去了。
善良和同理心,也是西方精英教育的一部分。博文长大后,虽然和母亲在大问题上没有了争吵,但在生活细节上,母子俩依然时有摩擦。博文学习好,又爱好广泛,家中柜子里摆满了他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奖杯。
有时朋友来家里做客,他们看到奖杯和奖状后,就情不自禁地“哇哇”赞叹!这时杨卉觉得很自豪,就忍不住会当着他们的面夸儿子几句。但每逢此刻,博文都会不开心地瞪妈妈。事后,他会对杨卉说:“妈妈,你不应该在客人面前夸我。你想一想,当另外一个母亲听到你夸自己儿子的时候,他的儿子没有得到这么多奖杯,她心里能舒服吗?”
有时,博文的朋友走了以后,杨卉就会在家里随口对儿子说,刚才那个男孩长得不好看啊,怎么年轻就留着大胡子!或者说,这个女孩不如那个女孩漂亮。博文听了也会皱眉,然后冷静地说:“妈妈,你不能这样评价别人,你对他人无法改变的东西进行评头论足,是不善良和冷酷的行为。”
互为生命领跑者,一家人迎来高光时刻
后来,杨卉意识到孩子的同理心非常强。他特别能为其他人着想,绝不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当时博文和他的好朋友John一起报考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俩人一心想着考剑桥,却都在面试中表现得不好,回家后很气馁也很紧张。在结果出来的前一天晚上,博文跑去和John睡一个房间,一起看《老友记》。第二天,博文先查到了自己被剑桥录取的结果。但是John还没查到,他就问博文查到了吗?博文就假装没查到,一直憋着不说。后来,John查到自己被录取了,两兄弟才兴奋地在床上跳起来。
“这份同理心,跟英国整体的社会和学校教育有关。我常常看到一些英国学生给乞丐食物时,不是站着施舍而是蹲下来给予,有时他们还和街边乞讨的人聊天。很多人都说,英国素来崇尚精英教育。但什么是精英教育呢?除了要让孩子取得杰出的成绩,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尊重他人的不同。”杨卉总结说,其实善良和同理心是中西方社会都很强调的品质,但在做法上有所不同。
在英国长大的博文对人很温柔,但有时候他又能“咄咄逼人”地和你争论。杨卉后来观察到,西方推崇的善良大概就是:“我不冒犯别人,也不会一味地委屈自己。”
磨合几年后,杨卉也逐渐接受了儿子的“叛逆”,并开始向他学习。博文总是告诉父母,你们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这可以帮助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后来我发现,孩子的很多观念,帮助我对传统的想法进行反思。有时候,我还向他咨询请教。”杨卉认真地说。就这样,她和丈夫开始放下中国家长的“面子”,跟着博文一起成长。通过儿子深入了解西式思维后,更有助于杨卉和当地人打交道。后来她终于在英国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西沟通的桥梁,在大学国际处进行面向中国市场的招生工作。此外,她还担任北爱尔兰华人联合会会长,帮助当地华人和英国社会加深关系。由于对华人社区的贡献,杨卉还获得了查尔斯王子授予的“员佐勋章”!她丈夫则成为学术精英,夫妻俩还在英国买下了宽敞的住宅。
博文的思想虽然很西化,却和中国父母一样勤奋和自律。他有话剧、钢琴、健身等一大堆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懂得管理时间。杨卉说,博文能考取剑桥大学,有一部分也要归功于他的音乐爱好。弹钢琴确实帮他疏解了很多学习压力,能让他劳逸结合。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是这所世界名校中最出色的学院之一,曾培养出了牛顿、培根、霍金等名人。2013年,博文就考进了剑桥三一学院数学系。入学后,老师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很多道难题,有时候一道题就得花好几个小时去解。你如果今天没有完成任务,第二天的压力就更大了。有一些学生读到中途就不得不转学,并对剑桥数学系产生阴影。
杨卉夫妻俩当时也担心博文读不下来,但是他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平时解题累了或者遇到瓶颈,博文就会去弹15分钟的钢琴,或者玩玩健身器材,就能把精神放松下来。他科学的时间管理,源于中学时期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从而形成了自律的习惯。该放松时就尽情放松,该学习的时就全力以赴地学习,今日事今日毕。
“博文现在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孩子。回过头想想,我觉得很幸运,幸亏那时候我们及时放开了,没有让他变得唯唯诺诺,也不会处处对抗。”杨卉感叹。
2019年,“暖男学霸”博文从剑桥大学硕士毕业,并取得了一等荣誉学位。随后他进入伦敦一家著名的基金公司做白领精英,年薪百万。与此同时,杨卉也拼搏成了英国女王大学国际部高级官员。他们母子顺应了发展,实现了双赢。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