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滚滚”都市圈
2020-06-29吴越
吴越
上海黄浦江两岸风光是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一个金字招牌,也是流动的城市名片。
鲁粤试水
比山东稍早,5月底,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健全都市圈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广东的概况和山东类似。
提到广东的都市圈,过去常说的,通常是广佛肇和深莞惠两个,但这次广东直接画了5个圈,囊括了除梅州外的所有广东城市。在名称上,常用的广佛肇都市圈,改称广州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改称深圳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突出。还对都市圈的范围进行了扩容。广州都市圈加入了清远、云浮、韶关3城;深圳都市圈则加入了河源、汕尾2城。
相对于都市圈原有成员,新加入的城市,发展水平略低一些,比如河源、汕尾、云浮去年的GDP都是千亿上下。
让它们入圈,无疑是希望都市圈的红利能更大范围普及。也正因如此,除了广州和深圳,广东还画了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3个同样有些特殊的圈。这3个圈没有严格的中心。如珠海、中山、江门的经济体量都是3000亿出头。而湛茂都市圈更是只由两个城市组成。如果严格考量,它甚至都不太符合都市圈的传统定义。
它们类似于山东的鲁南都市圈。两省的战略类似,既要通过都市圈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也要兼顾区域平衡,让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当然,广东的深圳都市圈不仅处于全国前列,还对标世界著名都市圈,这是山东无法相比的。
早在多年前,就有专家建议深莞惠经济圈(3+2)升级为以深圳为龙头的C5深圳大都市圈(C5即City Five),向纽约、东京、伦敦等大都市圈看齐。
今年4月28日,深圳市发改委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充分借鉴三大世界级湾区发展经验,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合理确定都市圈发展重大任务举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
一省一圈
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圈。
因为,都市圈本身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展开的,内部结构通常是单核。具体到四川,说起都市圈,大家想到的自然也是成都都市圈。
2016年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成都的核心带动功能,加快与德阳、资阳、眉山等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相当于界定了成都都市圈的范围。
今年年初,《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顺势出炉。但如果整个四川的都市圈建设,只有成德眉资4城参与,多少会影响都市圈战略发展价值的最大化。
成都的虹吸效应显而易见,圈外城市自然要提高警惕。从空间结构来看,除了成德眉资,川东北、川东南和攀西地区地理接近的城市,本身就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具备画圈发展的条件。
2013年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到了“四群”的战略,具体正是指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城市群。在具体的范围上,川南城市群基本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川南城镇密集区重合,而川东北城市群则和南遂广城镇密集区比较重合。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关于《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深入实施《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协调推进机制,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这三个城市的都市圈潜力,值得期待。
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既是国家中心城市,又是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在一省一圈的时代,类似于成都在四川的地位。
跨省与融合
多数都市圈都限定在一省之内,也有一些都市圈是跨省的。这部分都市圈,主要位于长三角区域。
比如上海都市圈,包括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跨越上海、江苏、浙江三个行政区。
南京都市圈也横跨江苏、安徽两省,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八市。另外,首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也都跨出了各自的行政区。
5月11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实施方案》出炉,明确将加快修编《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并争取上升到国家层面,推动都市圈提质扩容,打造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样板。
前几天,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达州、广安、遂宁、资阳、内江、泸州加强与重庆区县合作。这实际为重庆都市圈奠定重要基础。
还有一些互相存在交集的都市圈。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去年蚌埠先后提出加入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目前,这两大都市圈均包括蚌埠、滁州、芜湖、马鞍山四座安徽地级市。
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内部的上海、杭州、南京都市圈已经存在相互重叠的情况,珠三角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这些都市圈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是单个都市圈内部统筹协调问题,而是整个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问题。
各个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到底如何?
去年3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
这份《报告》对全国34个都市圈,分别划分为成熟型都市圈、发展型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三类。
成熟型都市圈: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广州、深圳都市圈
发展型都市圈:首都都市圈,合肥、青岛、成都、西安、郑州、厦门、济南、武汉、石家庄、长春、太原、长沙、贵阳、南宁、沈阳都市圈
培育型都市圈:南昌、昆明、重庆、银川、哈尔滨、大连、兰州、福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西宁都市圈
报告撰写成员、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卢庆强分析,当前我国达到成熟型都市圈标准的仍是少数,還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培育型都市圈。
由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与城市群不同,一个城市群内部往往有多个都市圈。比如长三角城市群,就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珠三角,更是有上文提到的5个都市圈。
从都市圈的经济密度看,深圳、上海、杭州、广州的地均GDP位居前四。其中,最高的深圳都市圈为1.7亿元/km2,低于大伦敦地区(14.8亿元/km2)、东京都市圈(6.6亿元/km2)和纽约都会区(3.4亿元/km2)。
新一轮的都市圈浪潮,正在改变过去的城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