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及有效途径

2020-06-29陈兴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安徽省安全生产

陈兴宇

摘  要:文章以安徽省为例,阐述了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有效途径,可为水管单位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安徽省;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V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20-0183-02

Abstract: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water management units, in terms of the production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production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main reasons for slow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out effective approaches. All this can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water management units in carrying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standardization.

Keywords: Anhui Province; water management unit;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1 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综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料、法、环、测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水管单位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水管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2 安徽省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設现状

自2013年4月7日《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水利部共公布七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名单,其中,安徽省只有响洪甸水库管理处、梅山水库管理处、蚌埠闸工程管理处三家水管单位被授予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与山东、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水管单位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下属水管单位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3 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干部职工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水管单位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显著提升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生产安全。水利工程常年运行,设备较多,加之新进人员对设备不熟悉,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能够为一线职工提供必要的生产指导,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监督力度,进而有效保障工程管理人员人身安全。

3.2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开展安全生产达标建设是为了提升单位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靠持续改进来完成,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是可以进一步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可以使干部职工提高认识,促进思想升华,实现从“要我标准化”到“我要标准化”的转变;三是可以使水管单位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产作业的具体标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四是可以使水管单位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全面提升安全技术水平;五是可以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场所,有效消除工程安全隐患。

3.3 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管单位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刻汲取事故教训,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提升单位安全发展水平,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4.1 缺乏正确认识,创建动力不足

创建工作要求水管单位以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开展自主创建工作。目前,部分水管单位创建动力不足、意识不够、职责认识不清,认为创建工作应该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员承担,与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关系,还有不少干部职工认为创建工作任务艰巨,劳民伤财,创建和不创建没什么区别,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即使创建成功,干部职工也不能得到物质奖励。

4.2 工程基础薄弱,人力财力不足

大多水管单位地处偏远,工程老旧,设施落后,基础薄弱,很难达到标准化要求。不少水管单位缺编严重,人少事多,不仅承担工程日常管理、运行、维修、养护,还承担管理范围内水行政执法、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护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日常工作比较繁重,甚至一人承担几个岗位工作。另外,水管单位工程运行维修经费有限,没有足够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投入。

5 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5.1 明确目标职责,制定实施方案

结合单位实际,根据最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环节重点任务、各部门目标任务、达到目标的方法、完成目标所需要条件以及完成时限,各有关部门将目标任务进行再分解,这样逐级分解目标,直至订出个人任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目标任务分解要使每个分项任务与总任务密切配合,有效衔接,部门或个人的分任务之间要协调平衡,避免相互牵制或脱节,真正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

5.2 强化组织管理,压实工作责任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或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门协同才能完成,必须成立一个组织机构来行使协调、领导职责。根据单位实际,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一般由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领导、专(兼)职安全员组成,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单位一把手担任,办公室宜设在单位安全监管部门,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人兼任。创建工作一分靠部署,九分靠落实,一项工作细化到某个责任部门、某个责任人,落实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就很难落实,因此必须统一部署、明确分工,还应专门指定一个负责协调的总负责人(通常由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遇到难以协调的问题,由总负责人负责出面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以顺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5.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变“不知”为“知”。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交通法》等法律法规,让职工知道工作中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二是变“不会”为“会”。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以及各类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三是变“不在乎”为“在乎”。经常组织职工观看安全警示教育视频,深刻剖析事故案例,让大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此外,还要对职业病防治、劳保用品使用和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5.4 完善投入机制,强化经费保障

由于安全生产投入周期长、见效慢,未能引起领导足够重视,此外,安全生产有“小投入,大回报”的特点,这就要求领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目前,水管单位安全投入尚无统一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维修养护资金中一定规模项目的支出、较大规模项目的支出、较大项目的除险加固资金、水毁项目修复资金以及其他与安全相关的资金可视为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对技术装备的投入,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利用高新科技提高工程运行可靠性,规范管理秩序,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順利开展,创建单位应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经费预算,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复。

5.5 加强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生产

创建单位不仅要重视物的危险状态,也要重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活动的薄弱环节,隐患排查治理是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安全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应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建立自上而下的隐患排查体系,明确责任单位、部门、人员、范围、方式、方法。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应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时限、方法和要求,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并按规定上报,根据排查结果,及时进行整改或上报隐患治理方案,隐患治理完成后及时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实现闭环管理,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开展安全生产预测预警。

5.6 强化日常管理,夯实达标基础

按照国家最新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加强生产设备设施管理,按规定进行注册、变更、注销登记、安全鉴定、安全检查,开展安全状况评价,评定安全等级,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档案以及相应数据库。按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建档、使用、维修保养、自检、定期检验以及报废,并规范记录,对新设施设备按规定进行验收。加强日常作业过程控制,特别是安全监测、调度运行、工程管理、临时用电管理、危化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加强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临近带电体作业、水上水下作业、焊接作业、交叉作业等行为管理。按规范完善生产场所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齐完好。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按规定对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危险等级并及时登记建档,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监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生产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控制措施等),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5.7 总结经验教训,补齐短板弱项

在创建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查漏补缺,逐一对照评审标准,不能缺项、漏项,尤其是各部门(单位)支撑材料要完整、完善。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织有关人员赴达标单位考察学习经验,及时补齐本单位安全管理方面短板弱项,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促进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单位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钮清海.抓好基层水管单位安全生产之我见[N].中国水利报,2016-05-19(006).

[2]丁小锋.加强水管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做法[J].江苏水利,2010(09):29-31.

[3]胡小梅,刘义,陈崇德.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评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03):58-62.

[4]张俊霞,颜学芝,赵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常见安全事故浅析[J].科技风,2015(19):150.

猜你喜欢

标准化建设安徽省安全生产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