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0-06-29曹杰

教育界·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班本稻田班级

曹杰

【摘要】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a,师幼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班本课程的主题是如何确立的?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活动组织?如何开发利用好各类资源?文章以大班的“稻田”班本课程为例,分享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

【关键词】班本课程;课程实施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在推进,要求“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儿童不再是一个被动学习等待教育的容器,而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课程也不再是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的模式教育,而是需要关注幼儿经验与生活,根据幼儿的需要与特点生成或调整的教育活动。在此背景下,班本化的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结合幼儿园原有资源,以幼儿的兴趣为主题,建立班本课程

“课程游戏化第二步支架”中要求,观察那些有利于幼儿多样化游戏、持久性游戏的资源(如种养植、玩沙泥、气象观测、积木、绘本阅读、音乐欣赏等),不要代替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幼儿的学习与认知是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面的,对于那些他们生活中常常能够看见的事物,他们不仅能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并且也能激发起他们自发地、自由地进行探索,并将自己的收获再次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相反那些远离幼儿生活的内容,或许也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但是却缺乏很多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案例:散步时,我带领着孩子们经过种植园,孩子们对正在挖的稻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天敏提问:“那个叔叔为什么挖土啊?”昊昊说:“他肯定要种树啊。”林林不同意:“不对不对,他是在松松土。”这时候师傅回答了他们:“我是在弄稻田。”得到答案的孩子们反而更加兴奋了:“稻田是干什么的?是种稻子的吗?”“稻田要把这些土挖了干什么呀?”“我知道水稻,是种在水里的,可是这里没有水啊。”……

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个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展现出了对稻田浓厚的兴趣。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我们也对稻田的教育价值进行思考:稻田中主要的农作物水稻,种植周期较短,幼儿能够在种植过程中充分参与。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乡下,幼儿园周围有很多的农田,幼儿对稻田以及其主要农作物水稻有一定的经验认知基础,而园内的稻田又能够便于幼儿日常生活中自主进行探究互动。基于此,笔者进行以稻田为主题的班本微课程的开发。

二、个性化探究小组的建立,提高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性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喜欢运动,有的爱好阅读,有的擅长探究,有的喜爱观察。就像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幼儿。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经验、能力的差异、喜好的不同等,都会对幼儿在课程中探究内容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位幼儿都对课程中的所有内容感兴趣。

1.幼儿自主建立探究小组

在稻田课程的开展中,幼儿对其中不同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根据幼儿的自主选择,我们组成了测量组、稻田生物组、写生组、养护组、编织组等不同的个性化探究小组。每一个探究小组投票设立1—2名组长,与组员共同进行计划制订、材料收集、资料调查以及实践等一系列不同的探究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同时也能够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同时也便于教师跟进提供支持与引导。

2.幼儿自主进行探究规划

大班幼儿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分工与计划的简单制订。在每一天的日常活动中,晨间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时间、饭后散步时间以及每周的户外游戏时间都能够满足幼儿自由探索的需求。幼儿根据自己探究小组的需求,自己进行探究时间的选择。如测量组幼儿由于水稻前期生长变化比较大,于是他们选择每2—3天进行一次测量,而水稻中期变化较小,幼儿则计划了每周一次进行测量;养护组的小朋友则是每天晨间活动的时候都会去稻田进行观察,确认稻田内水稻及其他植物的状况;而稻田生物组的幼儿则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调查搜集各种资料,进行稻田中出现的蝌蚪、昆虫等生物的确认。

三、班级环境的创设,加强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主题意识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班级环境有直观、形象、可感知的特点,能够满足幼儿认知周围世界的需要。随着日常主题课程的实施,大班幼儿也有了一定的主题意识,如在“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中,孩子们就知道那3周的时间我们都在聊和动物有关的一些事情。因为无论是那几周的谈话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游戏等都是围绕着动物进行的。而很多生成性的课程,如稻田、小羊、蚕宝宝等随着动植物的生长开展的课程,由于开展的时间比较长,也可能比较零散,孩子们便很难有相对应的主题的意识,也不便于幼儿将前后的经验进行联系。

1.设立班本课程区域

在教室内单独开辟一个角落,供幼儿进行班本课程,开展有关的游戏。这个区域的功能不同于其他区域,它可能不是单单指向五大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领域,而是根据幼儿的选择进行游戏,其中的操作材料不需要很多,可根据幼儿的需要,让他们自行去班级内其他地方拿取。除了探究与游戏,这里也可以成为探究小组成果分享的不二之选,幼儿能够将自己的写生作品、调查表、编织作品以及其他各种成果进行展示,达成不同探究小组之间的分享与共同学习的目的。

2.利用“课程资源”布置环境

除了班本课程区域稻田区,在班级其他环境的布置中,也可以渗透进课程相关内容。如班级内需要使用到麻绳的地方,我们大部分替换为幼儿用稻草编织成的草绳;在墙面边框装饰中,我们采用了水稻的花纹装饰;我们还将草垫放置于语言區,供幼儿阅读时使用等。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也对稻田中的各种资源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知。

四、教师的科学指导,提升课程实施有效性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幼儿去选择、去探索,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反而更加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倾听幼儿的心声,对他们的需要进行分析,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与有更好地发展。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提问经常出现在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提供给幼儿更多表达的机会,也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思维的建构,激发幼儿更多探索的可能。

案例: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们发现在稻田内的水面上出现了蛤蟆卵。我问道:“我们需要把蛤蟆的卵处理掉吗?”天敏回答:“不需要吧,如果把它们弄掉了,它们的妈妈找不到它们会着急的。”熙熙则说道:“要弄掉的,因为癞蛤蟆是有毒的,等这些卵长大了之后稻田里面都是癞蛤蟆,我们收稻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中毒了怎么办?”彬彬说:“不对不对,癞蛤蟆也会吃害虫的,这样子我们的水稻就不会有虫子咬了。”……孩子们一个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应用到自己所了解的所有有关蛤蟆以及稻田,甚至是其他生活经验与知识来尝试说服其他幼儿。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使用更多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回答。或许在一次的讨论中,他们就达成了共识;也或许,通过这一次的争论,他们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后续还是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究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2.给幼儿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肯定幼儿的自主探索的价值

入园谈话时间、游戏分享时间、餐前交流时间等都是很好的能为幼儿提供交流分享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幼儿可以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也可以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与成果。分享交流不仅是对幼儿自主探索价值的肯定,也能极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同时还能让没有参与活动的幼儿也能够进行有益经验的获取,拓宽他们的认知经验。

幼儿园的班本课程是立足于幼儿经验与幼儿兴趣的特色化课程,我们需要给幼儿充分的机会自主选择和自由探索,也需要更多地倾听、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反馈,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調整。这些包含了班级内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与探索的过程,所形成的课程才是符合班级特色、适应班级需要的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徐芳.建构适宜班本课程助推师幼全面发展——以小班班本课程《我们的“藕”遇》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32-133.

[2]陈琴.试探生活化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策略——以中班“蛋”主题活动的开展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9(03).

猜你喜欢

班本稻田班级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四小怪”
稻田摸鱼记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不称心的新班级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