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们聚焦养老
2020-06-29宗和
宗和
养老民生话题始终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聚焦的重点,在今年的全国两會上,来自多个领域的代表、委员带来了诸多与老年群体密切相关的建议或者提案。
呼吁立法统一长护险标准
今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扩大试点范围。此前,我国各地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参保筹资、待遇享受、标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建议,坚持社会性为主、商业型为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遵循自上而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规律,推广全国统一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制度的地位。统一制定各项标准与细则,改变试点制度碎片化、随意化的现状。明确牵头部门,统筹金融、医疗、民政与社保基金等各方力量,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琳建议,将民政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补贴和津贴进行归集,允许为老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对于购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财税优惠;对于能够承担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建立长期护理保险账户。
建议扩展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在济南的社区调研时发现,“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足,专业服务人员少”。李燕建议,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除政府出资外,建议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参与运营,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她说。
让老旧小区居民有新感受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市市长杨玉经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既是德政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杨玉经说:“在去年对139个小区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已经启动实施了第一批233个小区的改造计划,力争两年内将全市需要改造的611个小区全部改造完成。”他说,统筹做好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举措来抓,将切实让老旧小区居民有新感受,让低收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电影导演贾樟柯提交了关于“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议案,他呼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不再“边缘化”。他在调研发现,有近一半独自居家的老人完全不适应网络缴费、线上挂号以及网约车等智能生活要求。这些不愿意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一方面是对资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有所顾虑;另一方面则是子女不在身边,无人培训、教授,很难适应互联网生活的新模式。为此,贾樟柯希望社区能够主动帮助老年人“培训”,开办老年人网上课堂、网上兴趣群组、志愿者网上服务,以适合老年人特殊生活、心理状态的便利方式,带动他们融入数字生活。此外,社区可以调动或常态化设立一些志愿者,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提供咨询服务,当老年朋友遇到数字化方面的问题时候能及时得到解决。
对于提升社区养老的智能化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主委赖明勇通过提案建议,建立“云+网+端”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架构,提供包括社区养老供应链云数据中心、远程就医与监测服务、预警与辅助医疗、智能养护服务在内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应用。“这也是‘新基建在民生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他说。
推广“扶贫+养老”模式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结合华润大健康业务运营过程中的经验,为助力健康养老行业发展,提出了《关于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解决全国养老护理员紧缺问题的提案》和《关于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
傅育宁建议,“扶贫+养老”模式初步具备了全国推广复制的可行性,可以在进一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从实现全面脱贫、确保扶贫成果、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和国家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在人才培训的资源、资金方面给予养老行业更大的政策支持。
傅育宁表示,可以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出台政策支持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他建议:首先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并将发展养老物业与旧城改造相结合,让养老机构能够以合理成本建在核心城区内;其次,改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增加康养相关设备;第三,适量引入农村建设用地用于养老设施建设。
此外,各民主党派的提案中也不乏关于养老的话题。比如,民革中央提出了《关于将社区养老做深做实做到位》的提案;工商联通过提案建议,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引进多元化主体投资养老产业,特别是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市场布局。
(摘编自《老年之声》《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