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香包5代传承! 一针一线绣出乐善好施好家风
2020-06-29翟立华
翟立华
5月,初夏的阳光正好,斑驳光影照进王秀英中药香包傳习所里。82岁的“香包奶奶”王秀英戴着老花镜,一边穿针引线给21岁的孙女孙歌尧演示,一边讲述中药香包的故事。
徐州的中药香包始于汉代,由锦绣制成,用茅香根茎掺上辛夷等香料填充,戴在身上药香徐徐,清凉解热,有通鼻开窍的功效。徐州香包用艳丽的颜色,绣出一朵朵繁花似锦、豪迈奔放,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
王秀英用毕生的精力改良中药香包工艺,不仅把中药香包做成了艺术品,自己还成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把纯手工的中药香包一针一线地传承下去,是王秀英一家五代人努力的目标。?
小小香包背后,是乐善好施的家风
王秀英是徐州人,家里兄弟姐妹七人,她排行老三。两个姐姐跟着外婆学做香包时,10岁的小秀英盘腿坐在炕上,眼巴巴地瞅着外婆手里的银针上下翻飞,做出的香包又精致又好看。
好脾气的外婆见她看得出神,顺手把自己做了一半的香包递给她说:“英子,你做一个试试。” 王秀英惊喜地接过针线,然后很快把香包做成了一团线疙瘩。外婆笑得前仰后合,把她揽进怀里,手把手地教她怎么顺线、从哪里下针,一针一线地教她制作徐州香包。
当时家里穷,两个鸡蛋能换来三根针,针线异常珍贵。接连丢了两根针后,王秀英自己琢磨着做了一个手指头大小的香包用来插针,五彩丝线绣成祥云纹样,香包里面还装有碎头发,针插在里面不生锈也丢不了。她给这个小香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针棒”。别人家的女孩子戴项链、长命锁,王秀英的脖子上永远都戴着一枚小巧的香包。她每天着迷于香包的改良和创新,把一枚小香包做成了自己的标签。
17岁时,王秀英出嫁了,新郎官是马庄村的孙延安。新娘子陪嫁了琳琅满目的绣品,让街坊邻居赞不绝口,孙延安心里那个得意。可婚后不久,他发现妻子走火入魔一样地研究制作香包,这让他有点儿上火。干吗啊?做香包不顶吃不顶喝,还赔着布料和针线!
有一年夏天,王秀英给儿子孙建的香包里塞了一些薄荷叶和艾草。一块儿玩捉迷藏的小伙伴们挠着被蚊子叮的包问孙建:“你咋不招蚊子呢?”孙建一指自己胸前的香包,傲娇地说:“我有法宝,这个是妈妈专门给我做的防蚊香包!”
这下好了,王秀英家门庭若市,都是冲她讨要防蚊香包的乡亲。她来者不拒,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在灯下给乡亲们做香包。孙延安问:“街坊邻居还有谁没戴过你的香包?村里老爷们有一个算一个,用的旱烟袋全是咱家做的,你图啥啊?”王秀英也不急,冲他笑笑,继续埋头做香包。
那年,村里好多人家种花生。秋天,乡亲们知道王秀英家没有种,就你一袋、他一袋地扛着花生往她家里送。孙延安数着堆在院里的50多袋花生说:“媳妇儿,咱就是种也收不了这么多花生,这是乡亲们回报你的啊!”从那以后,孙延安不仅不拦着妻子,还尽己所能帮助乡亲们。夫妻俩的乐善好施,让他们家门口那块“文明家庭”的牌子一挂就是30年。
2009年11月,徐州举办首届剪纸香包大赛,王秀英做的“公子香帽”获得了香包类银奖。同一年,王秀英中药香包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作品。2013年,王秀英被评为“徐州香包”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遗传承艰难,儿子儿媳辞职回家做香包
时光荏苒,王秀英一路走来,最担心的是怎么把徐州香包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谁还愿意坐在家里一针一线地缝制香包啊?她一直没有收到合适的徒弟。孩子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儿子孙建和儿媳张世美在徐州市最大的演艺公司工作,一个是调音师,一个是歌唱演员,夫妻俩月入过万,有车有房,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010年的一天,王秀英长吁短叹,半开玩笑地说:“儿子,我这么好的手艺,将来传给谁呢?快失传了!”孙建好笑地说:“失传就失传呗,又挣不了钱。”老太太忽然严肃起来:“那可不行,外婆、我娘和我三代人接力,把中药香包做成了非遗项目的代表作品。这不是做买卖,不能用钱来衡量香包的价值,这是我们徐州的传统文化啊,如果失传了,我的良心过不去。”
回家的路上,母亲的话一遍一遍地在孙建的耳边回响着。
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妻子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小声说:“我在考虑辞职回家帮老妈制作香包。”张世美“腾”地坐起来,睁大眼睛问:“孙建,你是不是疯了?”孙建拉住妻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会做中药香包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这代人不承上启下地做过渡,就真的失传了。”闻言,张世美一晚上也没睡着。
正在这个时候,一直和王秀英搭伴儿做中药香包的妯娌忽然去世了,她生前同样为找不到传承人而焦虑着。妯娌带着遗憾离世,让王秀英深受打击。那段时间,她总是静静地做香包,一言不发,人也变得没精神了。
担心母亲身体的孙建,再次动了辞职去传承中药香包的念头。张世美经过反复思量,决定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帮婆婆开一家卖中药香包的店面,一边经营一边学习、传承,帮他们母子了了这桩心愿。
孙建夫妻回家学做中药香包的辞职理由“雷”倒了老板,他对孙建说:“我真心佩服你们!”还叮嘱说:“混不下去了就回来。”儿子和儿媳双双辞职回家传承中药香包,把王秀英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其实心里也挺内疚,但是为了非遗传承,只好委屈孩子们了。
恰在这时候,徐州贾汪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部分开放,园区在主要商业街上给了王秀英一个店铺,主营中药香包。王秀英中药香包店一开业便游客盈门,一家人忙得团团转。王秀英骄傲地对儿子说:“你说做香包不赚钱,这不是能赚钱嘛!将来我要建一个传习所,敞开大门收徒弟,让咱们的中药香包发扬光大!”很可惜的是,当时的景区还在建设中,开园的热潮一过,公园里的游客慢慢稀少了。别说赚钱,连店面维持经营都成问题。
孙建对母亲说:“传承非遗也得先吃饱肚子,我来想办法。”他买来一台制作棉花糖的机器放到店门前,吸引了不少来公园玩的小孩子,多少挣点钱贴补香包店。第一次做棉花糖时,棉花糖喷了他一头一脸,王秀英和儿媳一边收拾一边笑,孙建也跟着笑。笑着笑着,他却看见老妈的眼角有晶莹的泪花。
张世美也发挥自己的特长,把音响放到店外,通過唱流行歌曲招揽游客进店,王秀英就坐在店门口现场制作香包。尽管这样,他们的中药香包店还是入不敷出。公园里的店面一个接一个关门、换人,王秀英开始动摇了。
一天,正在做棉花糖的孙建一抬头,发现自己的前老板竟然站在旁边,不知道看了他多长时间,他被自己狼狈的样子臊得满脸通红。老板说:“孙建,你这是调高级音响的手啊,怎么能做棉花糖呢!回来吧!”孙建很感激老板的看重,但还是婉拒了他的好意。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走下去,他相信中药香包一定能传承下去。
当年的游客们,或许还记得在王秀英中药香包店前,张世美打着架子鼓,孙建一手弹琴,一手拿着小号吹奏的场景,热热闹闹的背后却是一把辛酸泪。
王秀英心疼地对儿子、儿媳妇说:“要不,你们回去上班吧,这店关门算了。”孙建“砰砰”地拍着胸脯逗老妈高兴:“开弓没有回头箭,这香包店咱一定要坚守着,我老妈还要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呢,让全国人民都戴着咱们家的中药香包!”
王秀英含着眼泪,说:“行!”
总书记点赞,“香包奶奶”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4年,随着公园的全面开放,游客越来越多,王秀英的中药香包店再次火爆起来,香包被游客们带走,把口碑传向全国。2016年6月,孙建和张世美应徐州非遗办公室邀请到无锡市江南大学,听名师讲述非遗传承的必要性,跟老师学习设计理念和绘画基础。一个月的学习让两个人豁然开朗,制作香包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
不用费心招揽顾客后,张世美开始踏踏实实地跟婆婆学习制作中药香包。王秀英第一次教儿媳妇做的是一个心形香包。平日里看婆婆做香包那叫云淡风轻,张世美却把香包做得一塌糊涂。当婆婆让她一遍遍拆了重做的时候,她面子上挂不住了,“不学了!”她甩手出去了。转了一圈回来,发现婆婆戴着花镜正在一针一针地拆自己做的那个香包,她又愧疚地默默接过香包,拆了重做。
张世美每做好一个香包都战战兢兢,生怕婆婆一句不合格,又要拆上半天。一天上午,她做了一个自己特别满意的心形香包,高兴地拿给婆婆看。王秀英说:“这个做得不错,继续努力。”下午,她却看到婆婆坐在角落里悄悄拆改那个香包。她走过去问:“妈,我做的还是不行啊?”王秀英爱怜地看着她说:“孩子,为了帮我传承香包,你把自己的梦想都放弃了,有时候想想,我不能急于求成,要给你学习的时间……”婆婆这番话说得张世美热泪盈眶。
晚饭的时候,王秀英拿着那个改好的香包给全家人展示:“你们看看,这是世美做的香包,漂不漂亮!”孙女歌尧抢过香包左看右看,说:“妈,你做得不错,快赶上我了!”张世美感激地冲婆婆笑,婆婆也调皮地对她眨了眨眼。从那以后,张世美成了王秀英最勤奋的徒弟,技艺突飞猛进。现在,她已经当师傅教别人做香包了。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王秀英也尝试大胆创新,先后创作了《金马腾飞》《牧童短笛》《鸳鸯戏水》《孙悟空》《猪八戒》等香包作品。几年来,王秀英带着她的中药香包参加了上海、深圳文博会,还代表江苏参加香港的文化艺术交流会。参会的商家聚集在中药香包的展位前议论纷纷,认为这香包肯定不是手工制作的。王秀英就现场制作给他们看,香包被一抢而空,订单也纷至沓来。
王秀英还实现了她的梦想,建了一个传习所。在她300平方米的传习所里,不光游客来学习制作香包,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也成了这里的常客,他们化身文化使者,把在中国学习制作的中药香包寄回自己的国家,送给家人和朋友,当作珍贵的工艺品收藏。
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参观王秀英的中药香包。他拿起一枚针棒香包问:“这个里面是中药吗?”王秀英激动地说:“是的,各种功效的都有。”总书记说:“我买一个吧,给王奶奶捧捧场。”王秀英做梦也想不到习总书记会买自己的香包,她握着总书记的手久久不放。有总书记给她的中药香包“做广告”,王秀英中药香包迅速火遍全国,王秀英也成了声名远播的“香包奶奶”。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王秀英依然坚持创新,设计了十二生肖香包、百花系列香包等。百花系列香包不仅花香浓郁,还可以安神助眠、消炎解毒,备受青睐。她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2018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2019年江苏省中医药新闻人物等。2019年5月,王秀英家庭还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如今的王秀英,已成为徐州市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作为特色旅游产品,王秀英中药香包远销巴拿马、菲律宾、英国、加拿大、日本、荷兰、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带动了周边500多人就业,不少在外打工的马庄村民也返乡加入香包制作的队伍。
最让王秀英骄傲和欣慰的是,她终于找到了最满意的传承人。21岁的孙女孙歌尧,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制作中药香包的技艺。祖孙俩经常一起探讨研究新花形、新样式,一老一小认真的样子让全家人动容。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82岁的王秀英研发制作了防疫香包。在老人家的带领下,全家人日夜赶工,缝制出防疫香包300个、针棒香包300个。她把这600个中药香包通过徐州市卫健委捐赠给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线的武汉医务工作者们,用最温情的方式回馈社会。
这个家庭,不仅传承非遗技艺,也通过一针一线传承着乐善好施的好家风和一份对人间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