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菜名的英译规律研究
2020-06-29张艳萍张伟平
张艳萍 张伟平
摘 要: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菜名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文章尝试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红楼梦》两译本中菜名的英译规律,探索译者在《红楼梦》菜名英译过程中所做出翻译方法选择,分析并解读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对中国饮食文化信息的传递,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西传。
关键词:《红楼梦》;顺应论;菜名英译规律
一、引言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饮食文化的承载者,中国菜名文化广博、深远,富含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一直备受读者青睐,家喻户晓。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堪称中国饮食文化艺术的典范之作。饮食描写在《红楼梦》中占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林语堂在《饮食》一文中写到:“任何人翻开《红楼梦》,将会震惊于书中反复出现、详细描述的那些美味佳肴。”研究《红楼梦》菜名英译规律不仅能再现原著精华,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菜名的英译研究,将有力助推中华饮食文化的西传。
二、《红楼梦》菜名英译规律研究
上世纪 90 年代,Verschueren 提出了著名的语言顺应论。Verschueren强调语言使用者要实现交际目的,作出的选择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顺应性是语言使用的核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选择必须顺应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1]目前国内对《红楼梦》菜名或饮食文化进行的翻译研究不多,有学者总结到“《红楼梦》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和语言艺术上,但仍有些方面不曾涉及,如饮食。”[2]本文讨论重点是对比分析《红楼梦》菜名英译不同的翻译方法,探讨《红楼梦》菜名英译规律,以寻求适合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的对外传播途径。
《红楼梦》里饮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含大量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译者需要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红楼梦》译文内容同样精彩纷呈展现给西方读者。文章将选取《红楼梦》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有以下五种主要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意译
对于菜名的英译,两译本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或“直译”或“意译”或“直译+意译”的方法,笔者将上述方法归为一类研究,分析译文如何运用翻译方法达到文化信息传递。
例1.原文: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第16章)
杨译本:Nanny, try this Hui Fountain wine your boy brought back.
霍译本:You must try some of the rice wine your Lian brought back with him from the South!
《红楼梦》中多次描写到宴席饮酒,并且细节描写饮酒特有的文化内涵。 “惠泉酒”是中国的特色酒。“惠泉酒”产自无锡惠山,据史载从元代开始,古人用惠泉的水酿造的糯米酒,其味清醇弥久,名闻天下,在清代惠泉酒更是成为朝廷贡品进献皇帝。原文王熙凤是特意让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品尝惠泉酒以表恭敬之意。杨译本此处直译“惠泉酒”为“惠山的酒(Hui Fountain wine)”,而霍译本采用意译,将“惠泉酒”译为“泉水酿造的米酒(rice wine)”。两译本相比较,杨译本更符合原文语境,通过表明酒的特殊原产地“惠山”而暗示酒之珍贵,从而突出小说中王熙凤生活之优越,而霍译本的“米酒”相对比较普通。
2. 增译
增译是指为使译文能够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的翻译方法。[3]对于原著中出现的蕴含历史典故或节日食俗的菜名,两译本均有采用增译的翻译方法。
例2.原文: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第75章)
杨译本:Madam You, who had a bowl ready, remarked that it was made of special red rice.
霍译本:You-shi stepped forward with a bowl of gruel. It was made with red ‘Emperor rice, she told her.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某些特色菜名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如“贵妃鸡”、“东坡肉”等,而这里提到的“红稻米”同样蕴含典故。据史书记载源自康熙皇帝于丰泽园的稻田中发现的奇异良种,故又称作“御稻米”,而以御米做粥能扶病体增气力。书中凤姐前晚上带人抄检大观园后,劳累过度,贾母让凤姐吃红稻米粥,也有此食疗的寓意。而世上稀有的“红稻米粥”能用于贾府平日生活享用也间接表现了贾府贵族生活的奢华。杨译本中增译了“special”一词突出了红稻米的特别,但未传递源语语意,而霍译本增译一词“Emperor”,用意提醒读者这是“帝王吃的稻米”,相比较霍译本表达信息更准确,巧妙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典故。
3. 省略
所谓省略的翻译方法,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而是保留一些可用或有用的信息,或者删除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表达习惯的词。[4]对于原著中出现的食材品种繁多且制作复杂的菜肴,译者均抓住了菜肴的重点食材或突出品质,不同层次地采取了省略翻译。
例3.原文:……贾母笑道:“把茄鲞搛些喂他。”(第41章)
杨译本:... ‘Give her some fried egg-plant,proposed the Lady Dowager with a smile.
霍译本:... ‘Give her some of the dried aubergine, said Grandmother Jia.
“茄鲞”是雅稱,根据原文对其做法的详细描述,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茄干,鲞,原指干鱼、腊鱼,也泛指成片或成丁的 腌制食品。”
杨宪益把“茄鲞”译成“fried egg-plant”,而霍克斯则把“茄鲞”译成“dried aubergine”,两译文均保留了菜肴的主食材“茄子”,省略了其他的配料,这样省略的翻译,译文简明地道,符合了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但两译本分别采用“fried(油炸)”和“dried(熏干)”有意将“鲞”的意思模糊,都未再现“茄鲞”这道菜的独特工艺之处。中国传统烹调制作工艺及手法多达30余种,其技艺之精湛也让世界叹为观止。不同的饮食制作工艺决定了菜肴不同的口感及味道,所以此处建议英译成“pickled egg-plant/ aubergine”,可将中华饮食制作中的传统“腌制”手艺真实地介绍给西方读者。
4. 转换
转换是处理翻译中的语用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翻译人名、地名、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修辞时,经常进行语用转换处理。[5]两译本相比较,霍译本更倾向于用英语中现有的饮食词汇来转换翻译汉语原词。
例4.原文:……明日乃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第19章)
杨译本:...Tomorrow is the Feast of Winter Gruel when all men on earth will be cooking their sweet gruel .
霍译本:... ‘Tomorrow is Nibbansday,he said,‘and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of men they will be cooking frumenty.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人们在那天吃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腊八粥是一道传统节日食俗,主要原料为谷类,配料为豆类,常用的包括有粳米、糯米、薏米、黄豆、赤小豆等。杨译本将富含五谷杂粮的“腊八粥”转换译成了一碗普通的“甜粥(sweet gruel)”;同樣,霍译本则把中国味的“腊八粥”转换译成了西方人日常喝的“牛奶麦粥(frumenty)”。两位译者均不同程度地选择了转换的翻译方法,尤其霍译本用起源于凯尔特人在圣诞节所吃的“frumenty”替换了中国的风俗食物“腊八粥”,考虑用意让读者理会其为一种特殊的节日食品。
三、结语
《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堪称代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准。翻译和文化紧密相连,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载体《红楼梦》菜名的翻译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否是考量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从顺应论的视角对比分析《红楼梦》两译本对译文语言的选择及采用的不同的翻译方法,探索《红楼梦》菜名研究规律,即翻译应侧重从顺应源语语言及语境方面考虑,寻求能更有效地对外传递中国饮食文化的途径。《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英译研究将与时俱进可进一步探索,并可成功借鉴用于指导未来中国典籍英译方向,最终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刘迎姣.《红楼梦》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0-154.
[3]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5]韩孟奇.汉语典籍英译的语境补缺与明晰化[J].上海翻译, 2016 (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