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实践和创新
2020-06-29张洋
张洋
【摘要】 跨文化传播能帮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传播中图书出版的实践,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内容策划中使用国际体系叙事、海外本土化叙事、微叙事等手法来展现内容,并建议加强国际合作模式探索、强化图书出版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效果。
【关 键 词】跨文化传播;图书;出版;叙事手法
跨文化传播能帮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社会和文化,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中国出版已从最初的版权及实体出版物走出去,发展到资本输出及生产、传播方式的全面“走出去”“走进去”,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搭建了新平台,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
一、图书出版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实践
悠久历史、广袤土地孕育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有重要价值。中国图书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图书出版在跨文化传播中,弘扬了我国优秀文化,为提振文化自信不断开创新局面,这得益于中国出版界跟随时代的创新发展,不断进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出版产品融媒体化新理论引导下,我国的图书出版从内容与技术多个层面不断丰富出版产业链的内涵,并且扩大其外延,即将出版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换升级。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出版机构策划出版了形式多样的出版物,通过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等方式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国文化。
1.传统出版物
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纸质书依然是图书出版中最常见的形式,其对外推广备受重视。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于2006年推出,截至2018年底,在该计划资助下,我国出版机构已同82个国家的700余家出版机构开展3200余项合作项目,涉及图书4600余种、50多个文版。而“丝路书香工程”,旨在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翻译出版,是支持我国出版企业自主创新开展“走出去”的项目,也是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大举措的重点工程。2013—2019年,中宣部共公布9个批次主题出版物名单,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年度重点出版方向共资助选题898个,其中图书类选题776个。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我国375家出版单位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共出版图书2814种,涉及英文、俄文、阿拉伯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23种外语及少数民族语言。
我国出版机构在其他方面也做出积极的探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与中国外文局共同出版的《世界听我说》即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成功范例,书中记录的真实故事,可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1]。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出版物中,图册能够图文并茂且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如青岛出版集团制作的跨文化出版大型画册《中国—新长征》,推出了中英阿韩等多国语言版本,呈现了一幅立体、真实的中国西部画面。
2.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主流趋势,给我国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带来变化。图书出版经过数字化升级,丰富了出版形式,增加了文化、知识、经验的传播效率和传播广度,有利于图书出版突破空间的限制。
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星出版社“丝路百城传”的电子书在学习强国平台读书频道正式上线,在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同时,持续推动中国数字出版内容“走出去”[2]。网络文学作为“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中数字出版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出版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阅文集团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数字内容海外推广领域增强合作,共同将中国优质内容推广至海外市场。阅文旗下的起点国际作为在海外率先实行付费阅读的中国网络文学平台,作品质量和商业化能力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在谷歌移动应用程序商店的营收榜单上,长期位列图书分类的头部,累计访问用户已超5000万[3]。截至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海外更是涌现出不少自发翻译和推介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译者和网站[4]。
二、跨文化交流中的叙事手法及运用
当前,我国出版业在出版物“走出去”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出版业可继续探讨提升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方式,提升海外受众阅读体验。在对外出版中,图书的“内容为王”也体现在内容的表达方式上。在内容策划上,我们不仅要扎根我国本土文化特点,还要考虑受众所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选择受众接受度高的叙事手法,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国际体系叙事、海外本土化叙事、微叙事等手法是我国常用的表达手法,市场反馈也比较好。
1.国际体系叙事手法
国际体系叙事是描述世界是怎样构成的,有哪些主体参与以及这个体系是如何运行的。国际体系叙事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个块面,通过国际体系叙事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由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从哪里来、中国走向何方”为命题的“读懂中国”丛书[5],就是极具国际体系叙事手法的代表作。该丛书努力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需求,面对西方普遍关注的国际格局相关焦点问题进行回应,强调和平和共同发展的理念,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2.海外本土化叙事手法
在图书出版的跨文化传播中,我们要重视不同国家、地区受众之间的文化差异。东西方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差异较大,根据受众文化背景进行内容本土化转化,能够提升我国图书的文化感染力。《狼图腾》之所以风靡全球,除本身内容过硬,本土化的叙事手法也是重要的原因。为了满足年轻读者和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译者增加了很多注解,使波澜起伏的故事更紧扣心弦,相较中文版更具张力。同样,《中国—新长征》推出了中英阿韩等多国语言版本,叙述角度完全是西方风格,增加了其在西方受众中的可读性,海外出版社盛赞该书为“了解中国西部社會形态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窗口”[6]。
3.微叙事手法
相比宏大的叙事,微叙事善于从内容的细节出发,建立与海外受众的共情体验。在“丝路百城传”的《上海传》一书中,作者向海外受众介绍上海这座城市时,谈到了其住过的上海弄堂、挤过的上海公交以及经历过的上海故事,在宏大叙事之外,通过生活化、细节化的手法让海外受众更易产生共情。
以上叙事手法都有助于其他文化背景的受众理解和接受我国文化,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三、跨文化传播的国际合作模式
加强渠道建设,寻找高效的合作模式,有利于中国图书更好地“走出去”。出版机构探索多渠道的国际合作是必然选择。
1.出版机构的国际合作
第一,建设出版合作共同体。我国出版社与海外出版社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主要以版权输出和实体出口为主要形式。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的“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成立,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92个出版商、学术机构和专业团体参与。联盟以“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丝路文明”为宗旨,致力于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成员间作者、翻译、营销、版权信息、教育培训等资源共享。截至2019年,该组织已经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多个出版商、学术机构和专业团体加入[7]。
第二,设立国际编辑部。国际编辑部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其最大优势在于,契合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运作的市场规律,风险更具可控性,更加务实。中国出版集团2016年以来,先后成立24个国际编辑部,对国际编辑部的建设采取多种管理方式。一是在东欧、西欧、东南亚等国家购置房产,为人员互派、持久开展合作创造硬件条件;二是邀请合作的外方来到中国参加年度选题会、营销战略会等重要工作[7]。国际编辑部以更加灵活的手段运作,以期增强出版物的跨文化传播效率。
第三,建立海外分社。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建立的伦敦分社,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分社的方式,不但可以让运作模式更加本土化,还让出版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8]。
2.海外推广、销售渠道的合作
随着出版业向数字化迈进,我国出版社在国外自建推广、销售渠道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这种更加便捷的推广、销售渠道,帮助跨文化出版物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第一,与电商购书渠道合作。诸如亚马逊等海外电商能够持续为海外读者提供便捷、直接的阅读体验及服务,我国出版社与其合作,能够突破地域、国别的限制,利用已经成熟的海外电商体系分销图书,更好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数字出版方面,阅文集团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支持下,全力开拓Amazon Kindle、Apple iBooks、Google书城等渠道,并结合以上平台的推荐资源,在海外地区实现更大程度的分销,提高出版物跨文化传播的效率。
第二,搭建出版圈。“Publishing1st出版圈”是由我国自主创新搭建的全球首款垂直出版领域的国际化社交和版权交易平台,是出版商业模式的新探索。该平台将网络与传统出版模式相融合,来自不同国家的版贸人员、编辑人员、图书营销人员等版权贸易和出版交流合作方可通过出版圈直接进行无障碍对接,高效推动版权交易和国际出版交流合作[9]。这种商业模式有助于促进国际化版权交易的顺利达成,帮助优秀的图书作品在全球化国际合作平台上寻找到最佳出版模式。
第三,尝试抖音等直播 “带货”方式。随着互联网直播“带货”的兴起,我国出版社纷纷尝试通过抖音平台直播为图书“带货”。无独有偶,在国外版抖音平台(TikTok)上,Jungle Creations和Global等越来越多的海外出版商入驻平台,开始进行纸质杂志、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融媒体联动尝试。由此,我国出版社可以在TikTok等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跨文化“带货”的尝试、合作,使我国图书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我国出版业要总结跨文化传播中图书出版的实践经验,尝试在内容策划中使用国际体系叙事、海外本土化叙事、微叙事等手法来表达内容,优化图书对外出版的国际合作渠道建设。
|参考文献|
[1]《世界听我说》首发式在京举办[EB/OL]. (2019-08-21)[2020-05-19].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42472183818147113&wfr=spider&for=pc.
[2]新星出版社“丝路百城传”系列图书上线“学习强国”平台[EB/OL]. (2020-04-03)[2020-05-10]. http://www. cipg. org. cn/m/2020-04/03/content_41113381. html.
[3]阅文集团携手彩云科技上线AI翻译作品推廣海外[EB/OL]. (2019-12-25)[2020-05-22]. http://jingmao. haiwainet. cn/n/2019/1225/c3544013-31688593. html.
[4]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还需“爬坡过坎” [EB/OL]. (2019-11-17)[2020-05-23].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9-11/17/c_1125242221. htm.
[5]“读懂中国”丛书第二辑启动:为世界了解中国开启一扇视窗[EB/OL]. (2019-10-28)[2020-05-25]. http://news. gmw. cn/2019-10/28/content_33272022. htm.
[6]大型画册《中国-新长征》西里尔蒙古文版在蒙古国发行[EB/OL]. (2019-11-29)[2020-05-10]. http://www.
xinhuanet. com/2019-11/29/c_1125290841. htm.
[7]关玲,杨韵莟. “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发展探讨[J]. 出版广角,2019(21):20-22.
[8]李丽萍. 国际编辑部探路新理念新模式[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11-03.
[9]出版单位“走出去”排行榜,11家出版集团版贸秘笈大公开[EB/OL]. (2018-08-23)[2020-05-12]. https://www. sohu. com/a/249669334_17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