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全球

2020-06-29寒山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一带一带一路

寒山

近年来,随着能源资源的开发、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对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的要求十分突出,为世界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正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和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更加坚持绿色理念,把绿色发展要求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任务措施中,在努力追求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联合打造绿色国际公共产品,共同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合力建构绿色命运共同体,“绿色效应”持续显现。在具体的落实中,我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践行绿色理念:

推动国际绿色合作。中国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启动组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盟被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并作为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倡议和平台之一写入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联盟根据需要建立专题伙伴关系,并以專题伙伴关系为基本载体实施合作项目,着力打造政策对话和沟通、环境知识和信息、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三大平台。

开发绿色金融。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估计,到2040年,全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9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更多考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因素,将有效缓解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压力。而缓解气候变化压力不仅要依靠强有力的环境治理措施,还必须采用绿色金融手段,从投融资前端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严格控制污染性和高碳投资。惟其如此,才能统筹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局面。

发展绿色产能。以往国际产能转移的主要方式是一些国家将过时的、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前者则保留研发、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环节。“一带一路”坚持绿色发展,其所推动的产业转移方式是一种升级版的绿色全球分工构想。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承载能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绿色产业链。

探索绿色能源。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00亿吨标准煤,其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带来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与此同时,世界部分地区仍面临无电或缺电的困境。据世界银行预测,仅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如果2030年前要实现低碳能源的转型,每年需要额外投资约为800亿美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如亚投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可以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方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特别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2017年,与气候和天气有关的灾害造成约1万人死亡,导致全球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主管艾达·西迪科娃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0%,如果这些国家继续保持目前的排放水平,那么到2040年,“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预计将消耗掉《巴黎协定》中所列“碳预算”总额的近2/3。

承担绿色责任。2017年5月,中国相继发布并实施《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开展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合作活动、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合作及示范等,推动落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责任和绿色标准。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始终需要面对的,现代化不能是污染的现代化,更不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在发展的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沿线各国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和人民的责任,绿色的“一带一路”是生态产业的对接、是生态文明的协作、是生态价值的彰显,而绿色是高质量“一带一路”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是共创美好未来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

编辑 陆思寒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一带一带一路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