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贷“被整顿”传闻背后:转型有深坑
2020-06-29王倩
王倩
宜人贷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日前,一则 “宜信旗下知名P2P平台宜人贷已被纳入北京互金风险专项整治范畴,北京互金整治办正对其开展清理整顿”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来,宜人贷被推上了舆论风口。
宜人贷方面则紧急辟谣称,“自媒体文章标题耸人听闻,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对公司声誉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我司已启动相关法律程序,同时向各级监管部门做了报告。公司会继续合法合规开展业务,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请社会各界了解,并不信谣、不传谣。”
《商学院》记者就此向宜人贷母公司宜信方面求证,但是在记者说明来意之后,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向宜信多位相关联系人发去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监管对于P2P的整顿早已展开,并持续进行。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商学院》记者表示,这意味着监管对于P2P平台的整顿力度进一步加强,当前,北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调控处于趋严的状态,控风险、防风险已成为该行业在未来调控中的主要基调。
陰阳合同遭质疑
2019年宜人贷与宜信部分业务重组,进行品牌升级,从宜人贷升级为宜人金科。
从财报来看,2019年宜人金科总营收86.17亿元,同比下滑23.36%,净利润为11.56亿元,同比下滑26.84%。
《商学院》记者就净利润下滑一事采访宜信方面,但是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应。
财报显示,自从升级之后,宜人金科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为信贷科技和财富管理科技两大业务,分别由宜信普惠和宜人财富承担品牌业务发展。
宜信普惠其产品主要包括个人信用借款、房产抵押借款、车辆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信贷类产品。宜信普惠是宜人金科的主要信贷营收来源。
承担P2P主要业务的宜人贷平台也逃不过P2P平台的共同命运——坏账率、投诉率不断攀升。
截至2019年末,宜人贷平台15-29天、30-59天、60-89天的逾期率分别为1.2%、2.0%和1.7%,对比前一季度的1.0%、1.8%和1.6%均略有上涨。
同时在投诉平台上,关于P2P平台宜人贷的投诉居高不下。以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为例,记者看到对于宜人贷的投诉高达4219条,其中包括高利贷,到款金额与合同金额不一致等等内容。
有用户在宜人贷平台上借款60000元,实际到账60000元,分为36期,每月还款2796.64元,合同金额为84200元,其中平台管理费用为24200元,该合同显示,借款利率为12.0%/年,还款方式为每月等额本息。
在该合同中有还有这样的描述,“出借人向借款人出借资金时,借款人不可撤销的同意委托服务方合作的支付机构直接从借款人账户中划扣24200元用于支付借款人应付的平台管理费。”
根据该用户描述,在借款时并未明确说明有平台服务费用。
按照合同金额84200元,多出的24200元也需要用户当作本金来还。在投诉平台上,关于合同金额与到账金额不一致的投诉占比较大,多数投诉将这一行为称为“阴阳合同”。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文明表示,这属于阴阳合同问题。陈文明表示,在法律实践中用户在平台上的借款,是以实际到账金额作为收取利息的依据。“平台作为居间服务方,是可以收取平台服务费的,但是该居间服务费应该一次性收取的,而非作为借款的本金,以借款本金的形式来收取利息,这是有严重问题的。”
同时陈文明还强调,如果该费用是居间服务费,那么作为平台的经营性收益,应该向借款人开具所谓的服务费用发票,并向国家缴纳相应税款。
《商学院》记者就合同金额与实际到账金额不符一事采访宜信方面,但是截止到发稿,并未收到回应。
转型向左还是向右
不同于陆金所、积木盒子、信也科技等明确转型,宜信集团尚无明确态度表明不再做P2P,只是旗下普惠资产整体多元化起来。
有业内人士认为,宜信的宜人贷尚未明确转型,可能是在等监管的意思明确,还在等“备案”的落地。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在备案政策不断收缩的背景下,根据监管要求,一个公司下只允许有一个主体备案,宜人贷业务重组的原因是为了应对监管的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于整个行业的担忧。
虽然其母公司宜信的上述做法并未违反法律规定,但是却与目前监管的“引导转型清退”的大方向不太契合。
对于P2P备案,始终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事实上,在P2P整顿趋严的背景下,备案无望的P2P们开始转型。
但是宜人贷始终坚挺P2P属性,与此同时,宜信也开始布局非网贷业务。2020年 3 月中旬,美利车金融发布内部信,决定遣散员工。有报道称,宜信并未成功接手美利车融。
对此《商学院》记者向宜信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明确回应。
宋清辉认为,宜信向二手车金融业务开拓,主要由于其信贷基因,但因为二手车金融市场与P2P平台客户并非完全重合,因而其客户、流量来源无疑成为其主要挑战。
拍拍贷、360金融、趣店等已经转型为助贷机构,为持牌金融机构导流,但是从目前宜信方面的举动来看,并未在助贷方向有太大的动作。
在此前的175号文件《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中,为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指明了三条路: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消费金融公司等。从宜信目前的动作来看,尚无明确动作与上述转型方向重合。
宋清辉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牌照是制约其转型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网络小贷还是消费金融公司都需要牌照,尤其是消费金融公司更难。
“P2P转型消费金融主要面对三大挑战,一是消费金融对线上风控能力要求很高;二是获取征信信息,是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难点所在;三是人力资源架构需要重新搭建,增高了业务转型的门槛。这也是大部分P2P平台并未走这条转型路线原因所在,P2P转型消费金融之路艰难,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并非易事。”宋清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