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中国GDP,3%是基准点仍具5%潜力
2020-06-29陈茜
陈茜
在疫情等内外诸多因素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没有提出具体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要集中抓好“六稳”“六保”。
余淼杰向《商学院》记者表示,不设具体GDP增速目标主要考量是为了避免刻意保数字促增长,强调在增长中优化结构。同时,全球经济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不设定僵硬的GDP发展目标,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虽然没有具体的增长目标,面对一季度的大幅下滑,余淼杰认为,目前国家通过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货币政策,以及加大促进全面开放的“组合拳”,有望在后三个季度GDP增速达到7%左右,那么全年经济增速将在3%以上。
同时,不排除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分别达到8%、9%和 10%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能够实现3%增长是基准点,同时依然具备5.3%-5.4%的增长潜力。这取决于各项政策发力效果。
关于后疫情时代,要实现经济复苏有哪些关键词,余淼杰认为,第一是,财政发力;第二是,充分货币,水大鱼大;第三是,降税减费,拉动消费。简单总结应是,强政策、保市场、稳收入、提消费。
新基建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被重视,这并非短期刺激而已。余淼杰指出,根据国家战略发展,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而“新基建”就是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基础,“两化”融合,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发展。
而对投资者而言,符合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是判断产业前景的重要依据,否则只是短期投资,很难持续。
关于今年的脱贫攻坚战,目前任务接近完成,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依然面临挑战。
余淼杰认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靠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这离不开资金投入。今年国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在地方专项债中增加了3.75万亿,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同时,还特别强调从中央向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都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
“要长期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根据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余淼杰说到。
虽然,中国经济的复苏对全球供应链起到一定支持作用,但是,一些国家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声音不断。
余淼杰认为,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叠加,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一定负面冲击,同时,在美国等国家的阻撓下,WTO等多边贸易协调机构面临更大工作压力,“去全球化”趋势有所抬头,但是,这不足以改变全球化总态势。
“全球化作为大趋势依然存在,只是表现特征不同,比如现在正从全球多边协作变为地区多边合作,而多个地区经贸一体化也是全球化的表现。”余淼杰解释。
他指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不会因疫情而受到负面冲击,其核心地位反而会加强。因为中国本身有强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同时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负面冲击无法促使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
余淼杰认为,外贸出口企业短期内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但危中有机。
“尽管中国具备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但是对于单体企业,应该居安思危,甚至是‘居危思危,积极创新,缩短拳头和战线,专注做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提高利润空间,保证核心竞争力。”余淼杰说,“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加复杂的全球化4.0阶段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