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世外桃源避疫
2020-06-29贺殊南京
◎贺殊(南京)
2020年初,一场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正常节奏,也给我带来了一段难得的苦中作乐时光。时值农历新年将要到来之际,我们三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半岁的娃、娃父母、娃爷奶、娃姥爷姥姥),约在南京周边乡下的句容茅山半岛小区欢度春节,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四个多月。
疫情来袭,防控形势严峻,人们不敢出门,出门必戴口罩并且主动保持距离。刚迎来新生命的我们家,自然也是警惕性极高,姥爷发令,待业的妈妈(我)和姥姥奶奶,便索性就带着娃住在乡下,不回城里了。这里有两层小楼、一个小院,以及一分有人打理的菜地。小屋面积虽然不大,但够住了;小院面积虽然不大,但花草树木品种繁多;菜地种菜的品种虽然不多,也够吃了。
仿佛以前吃的猪肉都是假的
微信上看着朋友圈各种团购蔬菜、水果、肉类,出门如同上战场的打扮,如临大敌。我们在乡下虽地广人稀,也人人自危。农场将各家菜地成熟的蔬菜送到小区门卫处,订菜的业主来自取,有大白菜、青菜、芹菜、大蒜等等,新鲜大棵,随吃随摘。小镇常住人口只有三四千人,想吃肉了,去镇上农贸市场买每天现杀的乡下家养猪,用那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红烧一盘白菜或是青菜,那口感、那舌尖上的触觉,仿佛以前吃的猪肉都是假的。
好一幅田园风景画
小区就在茅山湖畔,远眺可见著名的茅山三峰,大茅峰顶的九霄万福宫,自带道教圣地福气加持。小区内的湖边有物业精心种植的小麦苗,栈道两侧有金黄的油菜花,小池塘中常年住着一对黑天鹅和一对白天鹅。更有白鹭不时在湖边的水草上起起落落,小水鸭在湖中一个猛子扎下去,正在担心它“不会是淹死了吧”的时候,突然在另一处水面出现。这一切,让从小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我,都非常好奇欣喜。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翠的小麦田染上了丰收的金黄色,薰衣草田、马鞭草田渐现紫色和蓝色,与麦田、蓝天、远处的茅山,形成一幅鲜艳的风景画。每当日落时分,来到湖边看夕阳彩霞,与邻居远远挥挥手打招呼,共赏一片金粉红紫蓝的湖景。
凭毅力减重20斤
赶上过年,我们也买了很多零食年货,在家坐吃不动,体重渐长。虽然买了任天堂游戏机玩运动游戏健身环大冒险,但总觉得鸡肋,无法减肥。在一次冬雨中撑伞漫步小区后,我在3月初开始了5公里的小区慢跑计划。带上同样想溜出院门肆意奔跑的黑黄二将(两只狗子),看着它们在路边草地上兴奋得像兔子一样奔跑,一会追小鸟、一会追野兔(没错,小区里真的有野兔),一会跑下栈道再跳上来,一会不小心奔到湖里赶紧逃回岸上。就这样,我带着两只狗子,从3月初到5月初,3个月跑了21次5公里,成功减重近20斤。这也是我第一次凭自己的毅力减重20斤,这里的大自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小区无处不美景,有种植了几十棵晚樱的樱花大道,有曲折蜿蜒的海棠小径,有点缀其中的桃花、梅花,更有每家每户爬出院栏的玫瑰、月季。每次跑步,都是一次发现大自然变化的新体验。
期待花果飘香
我们自己在小院里种上了青菜、莴笋、香菜、葱、蒜、豌豆等蔬菜,还种了芭蕉树、梅花树、茶花树、紫藤树、月季树、凌霄花树等观赏植物,更种了桃树、杏树、山楂树、核桃树、无花果树、石榴树等果树。
按照娃姥爷的规划,小院布局前花后果。在疫情最严重的冬天,小院中最先开放的是红梅,给大家带来一丝春天的希冀。它在大雪中独自绽放,暗香浮动。接着盛开的是桃花,早起逆着晨光看着一树通透粉红的样子,便知道今年又可以吃到好多美味的脆桃了。第三个开放的是积蓄了3年力量的紫藤,在移栽过来的第三个年头,终于悄然绽放,一枝枝爬藤越过院墙,攀上行道树,一条条垂下的紫色花串,仿佛门帘又如紫色瀑布。接下来排名不分前后,依次开放了牡丹、芍药和月季。此处必须重点提一下月季,前院一溜排6棵月季树,在五一劳动节前开满了娃娃脸般大小的粉色、红色花朵,远远望去很是壮观。月季花开放的这一个月,小院内外飘满花香,鲜艳的红色倒映在一楼家中的瓷砖上,给家里也带来美丽。
在浇花的时候,喷壸迎着阳光喷洒,还能呈现人造彩虹的景象。尚不会讲话的娃儿开心得手舞足蹈,咿咿呀呀。
娃的大自然早教
从过年时坐在餐桌上傻傻望着大人的小呆呆,到现在见人见车就挥手、嘴里咿咿呀呀打招呼的小机灵,娃在这里进行了肉眼可见的成长。我一直觉得,孩子应该从小亲近大自然,学会与自然相处才会有最原始的好奇心、爱心、同理心。在这里,我们带着她摘槐花做槐花饭;摘院子里的油菜花拿在手里把玩;摘枇杷尝一尝,酸得眉头一皱。
冬日看湖边铺雪的童话世界,初夏夜晚听蝉鸣蛙叫,大自然是最好的医生和老师,它用温暖的阳光治好了娃的缺钙,也加固了母亲易碎的玻璃心;它用四季的变换,潜移默化开发着娃的感官,进行大自然的早教。
在疫情下,能拥有这样一段远离城市喧嚣、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农家体验,对我对娃,都是一段难得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