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抠门”老兵与“丰厚”遗产
——暖之三

2020-06-29张丽琴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抚恤金门楣公因数

○张丽琴

他叫季华,一位抗战老兵。1948年6月,华野十一纵队的三十二旅和三十三旅由苏北南下,准备对敌人发起进攻,季华所在的部队奉命配合作战,攻打白米。战斗异常惨烈,连长、副连长相继中弹倒下,就在季华指挥全连攻入敌阵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经过简单包扎,他被抬上担架要往后方送,可他坚决不同意,说:“我再被送往后方,连队就没人领导了,我躺在担架上也要带领大家完成战斗任务!”

这位抗战老兵94 岁离世,后事安排得简单朴素,遗体捐献,不设灵堂,不收花圈。财产也和他贴在门楣上的“寒舍”二字很是相配:一张余额2000 元的银行卡,外加一套上世纪八十年代分配的无产权公房。屋里的陈设还保持着当初入住时的样子,简陋的家具,老旧的日光灯管,几十年未换的陶瓷面盆。

季华“抠门”是出了名的。吃得很简单,平时炒西红柿就能下一碗饭,偶尔开荤也只是多一条自己钓的鱼;穿得也很“寒酸”,常年一身部队配发的旧军装、一双解放鞋,背一个用了几十年的黄书包,戴一顶草帽。家中没有任何装修,保持着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房子的原样。季华似乎乐在其中,还亲手写了“寒舍”二字,高高地贴在门楣之上。

可大家在整理季华的遗物时惊讶地发现,这个“抠门”了一辈子的老兵,竟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季华去世当天,一张由江苏慈善总会发出的捐赠证书,交到了季华子女的手上,季华帮助受灾群众、困难学生,累计捐款百万元的善举也由此浮出水面,完全颠覆了他在人们心中的“抠门”印象。

近二十年间,季华先后立过三份遗嘱:“遗体捐献,不设灵堂,不收花圈”;“临终时不要过分抢救,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所有积蓄包括抚恤金、丧葬费,全部用作交纳特殊党费、捐给家乡学校作为季华尊教助学基金……”事实上,第三份遗嘱很早就着手进行了。2018年10月,季华向当地斜桥中学捐了40 万元,设立“季华尊教助学基金”。季华去世后,子女们从抚恤金中拿出12万元交了特殊党费,26 万元再次捐作“季华尊教助学基金”,剩下的则作为探望家乡亲人和救命恩人后代的慰问金。整理遗物时,人们从保姆口中得知,这些年季华一直按照“不留姓名、不留收据、不告诉家人”的原则,点对点资助街道贫困户和家乡需要帮助的人。

季华的各项捐款从几千元到数万元数目不等,我们从中选取两个万以内的数:9021 元和9991 元,借用这两个数,我们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求9021 和9991 的最大公因数。

可能有人会说:“未免数太大了吧?分解质因数法和列举法都太费事啦!”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新的方法:辗转相除法。

第一步:用较大数除以较小数,即9991÷9021=1……970;

第二步:用上一步中的除数除以余数,即9021÷970=9……291;

第三步:同上一步,即970÷291=3……97;

第四步:同上一步,即291÷97=3。这样,最后一个除数97 就是9021 和9991的最大公因数。

我们在这位“抠门”老兵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动人的暖意,还思考了由他带来的数学问题。万物皆有逝,唯精神永存。的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是温暖的人间!

猜你喜欢

抚恤金门楣公因数
光耀门楣的“门楣”在哪里?
吟翁述怀(新韵)
巧求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
馨香纪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死亡抚恤金能不能通过遗嘱处分
抚恤金是遗产吗?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的一点做法
抚恤金是遗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