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应用于囊性脑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0-06-29侯晓峰张春阳通讯作者
侯晓峰,张春阳(通讯作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在临床上来说囊性的脑肿瘤是一类不多见的颅内囊性的肿瘤病变,通常发生在转移瘤上面、囊性的脑膜瘤上面、血管细胞瘤和胶质瘤上面等。并且对此病的诊断是有些难度的,其原因是进行影像学显影时特异程度较低,因此增强对该病的诊断水准和治疗后的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1]。在常规的治愈囊性的脑肿瘤手段中,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担任着主力的,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观念的进步,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神经内镜的技术逐步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围绕囊性的脑肿瘤的医疗上,能见范围大、照明优秀以及微创等特点都使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神经内镜的技术备受青睐[2]。本文将立足于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在囊性的脑肿瘤病人治疗应用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实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随机选择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37例囊性脑肿瘤的病人作为研究的样本。3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 例与对照组19 例。观察组年龄22 ~62 岁,平均(42.0±20.0)岁,男性10 例,女性8 例,平均病程(3.74±2.12)年,囊性脑胶质瘤9 例、囊性脑膜瘤5 例、表皮样囊肿1 例、囊性室管膜瘤1 例、囊性脑转移瘤2 例;对照组年龄20 ~63 岁,平均(41.5±21.5)岁,男性9 例,女性10 例,平均病程(3.52±1.96)年,囊性脑胶质瘤8例、囊性脑膜瘤5 例、表皮样囊肿2 例、囊性室管膜瘤2 例、囊性脑转移瘤2 例。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37 例病人均严格符合囊性脑肿瘤的诊断标准;37 例病人均契合手术的指征;均经过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相关文件;我院的相关部门同意此研究并对研究的各个细节均知情。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将应用显微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病人全麻,用CT 确认囊性脑肿瘤坐标,按对应的路径,从浅皮层切开,在露出的颅骨打孔,使扩展为骨窗,放置显微镜,在其辅助下抽干囊液组织,分离和切除肿瘤,并以常规性包结收尾。
在观察组中,将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在显微镜治疗的手法和方式上和对照组保持一致。在分离和切除肿瘤后,则需要把神经内镜再次放置其中,仔细地充分地检测使用显微镜时其的死角,并对残留的肿瘤进行执行切除工作,反复确认没有其他残存物后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通过电凝止血的方式进行逐层的缝合。
1.3 疗效标准
查看并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切除的情况,分为脑肿瘤大部分切除以及脑肿瘤全切除,以及预后的复发情况与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把整个数据送入SPSS17.0 软件中进行解析,且计数资料比较实行χ2检验,当且以率(%)表示,其中(P<0.05)显示为显著差异,因此具体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全切率为88.89%,远远大于对照组的全切率57.89%,而且预后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且两组在肿瘤复发率上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囊性脑肿瘤全切除囊性脑肿瘤大部分切除 复发情况 死亡情况观察组 18 16(88.89) 2(11.11) 2(11.11) 0对照组 19 11(57.89) 8(42.11) 3(15.79) 1(5.26)χ2 / 24.604 24.604 0.940 5.402 P / 0.001 0.001 0.332 0.020
3 讨论
由于目前的囊性脑肿瘤的发病机制依旧是一个谜题,这对于医疗实践顺利的展开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有研究表示,其发病的原由是肿瘤细胞组织急性地坏死,小动脉因而破溃而出血,也可能微血管发生病变与坏死,演变融合成为囊,囊内开始液化,最终成为囊性肿瘤。显微手术是常规的医治囊性脑肿瘤术式,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显微镜视野一般较小,因此会对全面的切除囊性肿瘤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预后会十分不便[3]。但是神经内镜的灵活性十分地高,因为它是一类软性的内镜,对于手术中视野方面,可塑性很强,可以自由的改变角度,预防出现盲区。极大地增幅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脑肿瘤的全切除率。不仅如此,显微手术因为其视野受到限制,在手术中对脑组织恐怕会太甚地牵拉脑组织,造成对神经的损伤,而有了神经内镜的帮助,这种情况会得到极大的避免,并且减短手术的时间,非常利于预后[4]。
综上,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在囊性的脑肿瘤病人治疗应用中有着十分优秀的临床效益,也能够填补只是单纯地使用显微镜手术中的不足之处,确实值得广泛采纳并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