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晚白垩世幼年亚冠龙软骨中发现蛋白质、染色体和DNA化学标记的迹象

2020-06-29栗静舒

化石 2020年2期
关键词:碎块遗传物质古生物学家

亚冠龙复原图(Michael Rothman绘)

近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后Alida Bailleul、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Mary Schweitzer博士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在出土于美国蒙大拿州晚白垩世堆积的幼年斯氏亚冠龙软骨化石中,发现了可能保存至今的软骨细胞、染色体及DNA。

研究人员在进行头骨碎块的微观分析时,发现一件碎块边缘部位钙化的软骨组织内保存了两个仍然由细胞间桥相连的软骨细胞,其中还包含了类似染色体的结构。通过进一步运用免疫学检测及组化分析手段,该研究团队在另一件出土于同层位的标本内,观察到软骨化石细胞外有机基质对II型胶原蛋白抗体产生反应(II型胶原蛋白是主要的软骨胶原蛋白),表明原初软骨蛋白可能得以保存。研究人员在分离的软骨细胞中,通过染色实验结果推测,部分DNA信息也有被保存下来的可能性。

然而,根据目前公认的理论,遗传物质不可能保存如此漫长的时期。在生物死亡后,其体内的DNA就会开始降解。2012年,一项对恐鸟骨骼的研究发现,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半衰期为521年,也即意味着古生物学家仅能有望寻找和恢复距今680万年以内的生物DNA样本。该项新研究表明在中生代的古生物化石中,的确蕴含了保存相关遗传信息的潜力。七千五百万年前的幼年亚冠龙软骨中发现的这些生物学物质究竟代表了什么?“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生物分子化石化的复杂化学机制,我希望有更多的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尝试做这些事情,”Bailleul说,“如果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共同努力,将能更快得到答案。”

斯氏亚冠龙头骨中保存的软骨细胞(Alida Bailleul供图)

猜你喜欢

碎块遗传物质古生物学家
基于内表面特征的碗状碎块匹配方法
希腊遗址
起风了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设计
论证式教学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的简单尝试
基于拉曼光谱分析寒地水稻叶片的有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