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见之明”看甲午

2020-06-29☉刘

政工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亚洲战争文明

☉刘 欢

近期,通过阅读《日本简史》《现代日本史》《中日交流两千年》《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分身——新日本论》等书籍,在思考研究之余,得到了一些感悟和启发。126 年前的7 月25 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终。自公元57 年,汉光武帝授倭奴国以印玺,一直以来处于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秩序之下的“蕞尔小国”,战胜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泱泱华夏。今天,过于强调战争的正义与否,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谴责与批判,无益于我们思考这场战争留下的真正遗产。日本为何选择了战争?为何选择了中国?又为何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将战火卷向世界?

日本之于中国——“尊王攘夷”之下的超越与代替。明治之后,幕府末期出现的“水户学”核心观点“尊王攘夷”成为日本主流意识形态,基于传统儒学“华夷之辩”的认识论与文明论,西方势力最终被理解为“蛮夷”,而日本则是作为文明国家的“中华”。成为文明国家的欲望,成为国家之“中华”的欲望,驱动日本义无反顾地走向富国强兵的近代转型之路。然而欲成文明之“中华”,必须超越代替中国。可以说,千年来日本在吸收转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一直在尝试着挑战中国、取而代之,这种冲动在近代以来尤为急迫。自从1853年,日本在美国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开国后,先后与欧美列强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安政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开国的强烈屈辱感和进取心交织叠加。进入1894 年,围绕与欧美各国修订不平等条约的问题,日本政坛发生巨变,“国内形势紧迫,日甚一日……不管成败如何,政府若不表明正在做一件让人感到震惊的大事,将无法挽回此番人心之纷乱……”凡此种种,使社会底层的国民意识与军政高层的战略企图达到高度一致,并最终将日本推向了战争。甲午战争的绝对性胜利,向世界昭示了日本是新晋的“文明”国家,是欧美列强的“对等国”,日本国民自信心、凝聚力空前高涨,精神和武力得到迸发,进一步激发了日本的帝国欲望,萌生了挑战世界的更大野心。

日本之于亚洲——“亚洲主义”之下的大东亚共荣圈。1937 年7 月7 日日本打着“暴支膺惩”的口号,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时,日本朝野上下谴责中国抗日的理由,竟然是中国政府对日本“攘夷”志向的不理解,这种态度并不仅仅是粉饰和美化战争,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逻辑——亚洲主义。近代日本政治家中野正刚在《亡国山河》中曾写下:“在上海、香港、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科伦坡,我们看到怎样的景象?途中车轮声音碌碌,车上皆是白肤碧眼之人。车前执鞭者,车轮下灰尘涂面者,皆与吾民相似之有色民矣。”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自诩为亚洲秩序的担纲者,认为侵略中国、殖民亚洲,是“将大东亚从美英桎梏中解放出来,实现其自存自卫”。这一时期,日本先后发表的《处理支那事变的根本方针》《大东亚新秩序宣言》《大东亚共同宣言》,阐述的皆是此类观点。甲午战争——剥离朝鲜——经略满蒙——华北五省自治,一条清晰的国家战略,被大大小小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的阴谋串联起来,最终指向中国、指向亚洲。亚洲成了日本帝国欲望想象和自我实现的场所,亚洲主义最终将日本引向了超越西方近代、创造普遍世界的自我定位上,促使日本走向了对抗世界、自我毁灭的道路。

日本之于世界——“近代超克”之下的普遍主义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参战很晚,仅死伤千人,但战后的日本却出现了大量的“国家改造论”,有不少个人和群体向社会宣扬充满危机感的言论。根源在于日本人心中“将来的战争”。看到欧洲战场动辄牺牲千万人的“总体战争”,面对自身国土、人口、资源、贸易等方面的劣势,亡国亡种的强烈忧患成为日本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在1919 年巴黎和会上,日本力主将废除人种歧视的平等条款写入国际联盟规约,被威尔逊断然否决。这次外交挫折让日本认识到,现行的国际法秩序仍然不过是西方列强压制有色人种的工具,依照白人的游戏规则,有色人种永远没有获得真正平等的机会,此时欧美流行的“黄祸论”和“排日移民法案”无疑更加证实了这点。这种对世界秩序的不满及反抗,对未来国家命运的不安及惶恐,推动了日本“近代超克”之下的“世界革命”。1923 年,日本军方修改《帝国国防方针》,将美国视为头号假想敌,日本不再寄希望于欧美,打算自己建立普遍主义帝国,主持世界秩序,“在凡尔赛朝着日本扔烂泥”的情况决不允许再发生。随后十余年的国家战略全部为此服务,并于1941 年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至今日,以后见之明,或许可以理解日本为何在国力差距如此悬殊之下,头脑发热般的不自量力,这是摆脱、克服、超越西方文明的野望,是从帝国主义、殖民掠夺、民族压迫、种族歧视、世界战争的夹缝中挣脱的孤注一掷和舍命一搏。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通俗国权论》中曾写道,“身处禽兽世界,最后可诉诸之手段唯有必死之兽力”“百卷的万国公法不如几门大炮,数册和亲条约不如一筐弹药”。言辞虽有偏颇,但毫无疑问道出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国近代一路走来,饱受欺凌、筚路蓝缕,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百年屈辱已成云烟,但血与火的战歌仍在回响。审视曾经的敌人,正视现在的敌人,打败将来的敌人,理应是我辈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亚洲战争文明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对不文明说“不”
亚洲足球
文明歌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