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2020-06-29
六月,北方麦收,江南梅熟。
企业复工,学生返校,充满烟火味的生活场景又回来了。
但尚未结束的疫情,让人心里总不能踏实。
前几天,参加某市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换届大会,在人员变化的背后是一些企业及其党组织的关与撤。
尽管这只是少数,但也足以让人唏叹。
最近有本畅销书叫《黑天鹅效应》,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历史不是在爬行,而是在跳跃。”
身处这个“跳跃”的不确定的时代,作为党建工作者,如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和一位资深的书记交流,他讲了自己最近和团队分享的三个“灵魂之问”:
党建何用?党组织何为?书记何能?
面对“灵魂三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想到了一句话:“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的,这也是继陕西考察期间首次提出之后,总书记一个月之内再次提出这一要求。
何谓“国之大者”?
总书记讲得很明白,要自觉讲政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党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非公党建工作者要以更高的站位,去思考非公党建的价值所在。
心怀“国之大者”,就要讲政治、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以此作为谋划工作的重要出发点。
近年来,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民营企业座谈会到赴地方考察,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力挺民营经济,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
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非公经济在创造“中国奇迹”中的地位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写进了党章和宪法,这是做好非公党建工作最坚实的“政策底盘”,也是持久的“定心丸”。
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对非公党建的定位了然于胸。
非公领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领域。
非公企业的数量和地位决定了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决不能把非公党建看成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更不能把党组织看成是企业的内设机构。
党建没有所有制之分,只有领域之别。看清楚这个“势”,才是做好非公党建的重要前提。
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想明白: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不能当“花架子”。
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要以更务实的举措,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在稳企业、保经营、赢人心、育人才等方面发挥实质作用,以服务体现政治引领,以赋能体现党组织的价值。
心怀“国之大者”,还要会找“门道”。
非公领域作为党建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多,工作基础薄弱,没有现成的模式套用,更需要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
特别是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正在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下,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数字理念和数字技术,构建适应时代和人群特点的新应用场景、新社群平台,提升非公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增强党在非公领域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