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拉日村昔日全县贫困程度最深,如今已是“美丽乡村”
2020-06-29冯蔚贾翔
冯蔚 贾翔
拉日村曾经是维西贫困程度最深的行政村。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拉日村大部分群众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技术和产业脱贫致富的职业技能。2014年,拉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30户,1229人,贫困发生率为60.22%。产业发展“小、散、弱”现象较为突出、资源优势无法转化成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贫困群众收益不明显、实现持续增收困难。畜牧业养殖仍然依靠传统模式,发展缓慢。
由于内生动力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拉日村一方面基础设施跟不上,进村道路还是土路,出行不便,许多人家住的是土坯房,人畜混住居住环境恶劣,垃圾乱扔环境卫生堪忧。另一方面,村民的“思想贫困”比较普遍,许多村民以前往地里洒下种子就不管了,无所事事晒太阳,把农产品卖了点钱也存不下来,转头就拿去买酒喝,喝多了就随便睡倒。
对此有深刻体会的,还有拉日村党总支书记赵镭。他回忆,当时刚到村里工作,动员大家开个会都比较困难。“号召力不够,村民精神状态也不好,确实那会儿很头疼。”赵镭说。
扶贫先扶思想 激发内生动力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拉日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推进,为了转变拉日村部分建档立卡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村三委及驻村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地做群众工作,带头在前,始终坚持“扶贫先扶思想”,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坚持“扶贫先扶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
拉日村多次召开贫困户座谈会,与贫困户促膝谈心,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懂得“扶贫不是救济”,主动甩掉“等、靠、要”思想,抓住党和政府的扶贫机遇,积极主动地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脱贫致富,让贫困户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按照“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开展培训、100%提供就业岗位、50%转移就业、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村三委及驻村工作队把“就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的有力“助推剂”,采取“送技能到家、送岗位上门、送政策入户”的“三送”服务,将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外出务工,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做实“四美创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如今的拉日村扎尼洛小组,这里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村庄道路两旁,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上,除了和谐的风景,看不到到处乱跑的牲畜,看不到垃圾堆、粪堆、松毛堆、柴堆,更看不到污水。而这些“美丽乡村”的景象,与维西县脱贫攻坚推行的“四美” (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创建工作密不可分。
为努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精神贫困、观念贫困的问题,拉日村在做实“四美创建”基础上,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激、拆、围、清、建、引、业、治”的“8字”要求,严格落实村庄、家庭、个人整治提升“四无四统一六干净”标准,凝聚党心民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掀起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高潮,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全村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打下最坚实的基础,筑牢最根本的保障。
精准帮扶 巩固产业扶贫规模
拉日村依旧当地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露天蔬菜、糯山药、百合、各类中药材、干果等。因地制宜以糯山药、露天蔬菜为主要扶贫产业,拉日村目前全村露天蔬菜种植面积500余亩,糯山药种植面积320余亩。
村三委和扶贫工作队认真调研扶贫产业,努力让贫困户增收。2019年,驻村工作队的迪庆州机关事务管理局25人、农业发展银行维西县支行16人、维西县妇幼保健院32人,镇干部8人共81名干部包扶贫拉日村贫困户232户、846人。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脱贫能力,因人施策,精准帮扶,做到“真扶贫”。贫困户适宜发展什么,就帮扶其发展什么,严格按贫困人口脱贫程序实施精准脱贫。
为进一步巩固糯山药、露天蔬菜产业规模,起到脱贫致富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拉日村继续加大露天蔬菜及糯山药的推广种植。预计年底每亩糯山药销售收入可达1.8万元左右,露天蔬菜收入可达每亩8千元左右。
将“决战决胜百日总攻坚行动”责任落到实处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拉日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紧“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扶什么、怎么退工作主题及中央、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5.7退出标准,根据县委提出的“2254”脱贫思路及保和镇“12345”脱贫措施,凝心聚力抓脱贫、全民参与促脱贫、强化素质提动力,全村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持续不断地挖掘、总结、推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营造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到2019年,拉日村建档立卡户剩余1户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