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提升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2020-06-28叶红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万圣节交际意识

叶红

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感情时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交际中一定会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外语学习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以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其次,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好奇。中西文化差异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学习英语,其乐无穷”的感觉,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

一、 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原则

1、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

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不宜采取文化专题课的形式,要不然会使学生觉得乏味。只有结合语言教学讲授文化知识,并且能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的教学 ,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之所在,切实培养起学生“根据场合说话”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而真正学好英语。

2、文化学习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则。

小学英语导入的文化内容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经济、宗教等抽象、复杂的文化项目超出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范围,因而不适合作为对小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即使是关于风土人情、人际往来、休闲娱乐等内容的文化知识也要尽量加以简化,让学生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即可。

3、文化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渗透文化意识应密切结合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教师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景,扩大实践的途径,增加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对文化具有更生动、更真实的感受,从而把自己融入到响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途径

(一)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的面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建议、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

例如,在教学涉及生病、看病一单元时,我告诉学生,看到外国朋友生病了,如果你说:“You sound as if youve got a cold. You should drink lots of water.” 对方不但不会领情,反而会生气。因为在英美文化中,人们一般不轻易给别人提建议,除非对方明确表示希望得到忠告。否则会让人感到你在用长辈式的口吻与他/她说话。这对自我独立意识很强的英美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英语中表示关心的方式通常是一般性的询问,如:“You seemed rather tired. Are you OK?”或者用表达自己良好祝愿的方式:“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会学生讲话并不难,教会学生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二)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大量英语单词、短语都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

例如:“cool”一词,中国人常把它理解为对人冷淡、不热情;但对英美人来将,它指人能保持镇静、冷静,做事有条不紊,还有一个意思是新潮。

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不是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 are a lucky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 ;“爱物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 me, love my dog.”;“风水轮流转”的英语表达是“Every dog has his day.” 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 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black在用法上不尽相同,中文里的“鼻青脸肿”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 来表示的;“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 ,而非red tea ;green在英语里可表示无经验、不成熟;而“You are blue.”的意思是“You are sad.”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短语的交接和学习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这样教师设置了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指导他们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和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指导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语言、风格来表现该角色的民族个性。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Halloween”一单元时,正值西方国家一年一度的万圣节。这是西方国家的儿童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于是我便以万圣节为线索教学这一课。课前我上网查找了许多关于万圣节的资料。课开始,T: Boys and girls, look, here is a card for you.电脑屏幕上缓缓向学生展示一份酷酷的电子贺卡。T: Oh, today is Halloween. Do you know the Halloween? 由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学生对万圣节已有一定的了解,随着学生的介绍我打出了各种图片:南瓜灯、身着奇装异服的人们等。T: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电脑屏幕上呈现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准备好参加万圣节的情景。T: Do you want to join them? S: Great! 学生开始边交流边打扮,同时教学句型“Try… on. ”“… is/are too…”学生打扮好之后,T: Are you ready for the Halloween? S: Yes. T: Lets go. S: OK! 然后学生模仿挨家挨户索要糖果,并随机教学句型“Whose …is/are this/these? Its/Theyre …s.”現摘录一段学生的对话:

S1: 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

S2: Oh, come in, please. Here are some sweets for you.

S1: Thank you.

S2: You look so funny. Whose gloves are they?

S1: Theyre my fathers.

S2: Whose hat is it?

S1: Its my mothers.

S2: Its pretty.

S1: Bye!

S2: Bye!

这节课紧紧围绕万圣节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进行,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适当地一道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去留心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知识。此外,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英语国家的影视作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影视片所折射的是英美国家真实的社会生活及情感世界,这种材料是真实且鲜活的。另外,校园网的开通,为学生提供和搭建更加广阔的学习英语文化的空间和舞台。对学生而言,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交友学习都变得十分便利。

这些做法无疑会给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提升英语文化素养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总之,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和内涵,而文化的发展又会推动语言的不断丰富和更新。因此只有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语言学习才更有意义。作为外语教师应该在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文化教学,不断提升小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顾嘉祖、陆升、郑立信《语言与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胡文仲、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3]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年第7期

[4]中小学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万圣节交际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万圣节狂欢派对
两块磁的交际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万圣节大猜想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