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6-28罗喜顺王海鹏朱袭嘉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市54119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亚群淋巴细胞直肠癌

罗喜顺 王海鹏 朱袭嘉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市 541199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不利于预后恢复。近年来,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备受患者青睐[1-2]。基于此,本文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旨在探究其对结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68±2.86)岁;肿瘤直径2~5cm,平均直径(3.47±0.76)cm;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14例,Ⅲ期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03±2.11)岁;肿瘤直径2~5cm,平均直径(3.51±0.75)cm;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13例,Ⅲ期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2)可耐受本次手术;(3)临床资料完整;(4)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出现癌细胞其他组织器官转移;(2)凝血功能障碍;(3)无法耐受本次手术;(4)合并严重感染及心肺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术前做好常规肠道准备,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术中保持平卧位,根据肿瘤部位明确手术切口位置,常规探查后结扎肠系膜动脉,随后游离乙状结肠双侧的肠系膜及结肠系膜,同时将肠系膜上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对于结肠断端则采用吻合器进行吻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操作与对照组一致,给予硬膜外全身麻醉,保持平卧位,建立人工气腹,于脐孔上缘做10mm Trocar孔将腹腔镜置入,保持气腹压力为12mmHg(1mmHg=0.133kPa),根据肿瘤位置明确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位置。手术遵循肿瘤根治性原则,采用高位结扎法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并清扫周围脂肪及淋巴组织,于左下腹小切口将肿瘤去除,并于肿瘤近端5cm处将肠管切断,使用吻合器进行结直肠断端吻合,最后缝合手术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对比两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水平。(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出现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8/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可采用结肠镜、X射线灌肠检查等方式确诊病情,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3-4]。因此,尽早给予临床诊断并实施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既往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虽可清除肿瘤病灶,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为缓慢,延长恢复时间[5]。而腹腔镜相比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耐受性佳等优势。术中在腹腔镜辅助下可清晰观察结直肠周围组织及血管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分离结直肠与癌变组织,且术后恢复较快,为术后尽快开展化疗提供有利的机体条件[6-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手术所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保障肠道营养的供给,同时利于免疫功能尽快恢复、创口愈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CD3+水平表示机体T细胞的重量;CD4+反映T辅助细胞水平,其活化后可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并在介导机制的作用下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机体抵抗能力;CD8+具有较好的清除病毒作用,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抑制免疫应答;CD4+/CD8+水平高低可直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因手术属有创操作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引发免疫功能变化,使得外周淋巴细胞比重下降,极易增加感染率[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两种手术均可抑制患者免疫功能,但腹腔镜手术在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较弱,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促进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亚群淋巴细胞直肠癌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对淋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