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6-28邢镝廖敏蒋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倦怠感掌握情况新入

邢镝 廖敏 蒋倩

目前,随着医疗领域治疗技术不断更新,各类新型技术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广泛应用,使医院环境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同时实验室检测仪器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进而使护理人员与以上有害物质的接触概率大幅度增加,由于新入职护士接受护理知识培训的时间较短,并且没有接触过专业实验室仪器的操作,极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1]。因此需要大力提升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的掌握,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更好地提供护理工作[2]。本研究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省3家医院的180名手术室新入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男30名,女150名;≤30岁的100名,>30岁的80名;中专42名,大专106名,本科32名;主管护师50名,护师100名,护士30名;134名自我效能感较高,46名自我效能感较低;108名伴有职业倦怠感,72名无。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180名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所有护理人员的调查问卷对其结果进行分析[3]。统计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倦怠感。

1.3 观察指标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自制问卷,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较高,70~90为尚可,70分以下为较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W H检验,研究因素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掌握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不同情况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1)

表1 不同情况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名)

注:1)为u值,2)为H值。

2.2 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表2 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掌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较其他科护理工作时间更多变、护理人员的精力及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以及对时效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护理人员工作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并且要及时增强自我防护知识的掌握[4]。目前,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的研究较多[5]。张雪梅[6]学者发现,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虽有所增高但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新入职护士在锐器刺伤情况、实操情况及器械操作等自我防护情况要远低于在职护理人员,因此新入职的护士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也比较弱[7]。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自我效能感及职业倦怠感对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于贵新等[8]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年龄以及护龄较高的护理人员,因临床经验丰富,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对于自我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较好[9]。李付儒等[10]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及消化所接触到的护理知识,自我防护知识掌握的也更好。自我效能感较强的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比较强,抗压能力比较高,对工作较重视,所以能够有效掌握自我防护知识。职业倦怠感较高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状态比较消极,不能专心的进行工作,自我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付水芹[11]学者针对相同方向进行研究,发现多数发生职业危害的护理人员均存在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防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与本研究结论相近。建立完善的手术室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认知及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对职业危害的恐惧心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及改善自我防护知识掌握不佳的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自我防护知识的掌握一般,有较多影响因素,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应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以解决自我防护知识掌握不良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猜你喜欢

倦怠感掌握情况新入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联合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结对名师 搭建平台 形成机制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及破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