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

2020-06-28李慧敏许正平朱晓帆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6期
关键词:区域院校高职

李慧敏,许正平,朱晓帆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内容,为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

1 高校社会服务研究现状

1.1 高校社会服务的理论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高校社会服务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 个方面。

1)社会服务必要性研究。目前,多种研究指出,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是地方院校的明智选择。地方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帮助的较高层次人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对于社会服务必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当前,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促进着多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高校社会服务的必要性,以加强对青年一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促使青年一代大学生为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力量[1]。

2)社会服务内容、方式的研究。社会服务内容、方式的研究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区域社会服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多位学者为社会服务的方法内容提出了建议[2]。其中,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更适应本区域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展针对性更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面向社会开展教学服务,使教育教学活动惠及到范围更广的人群,使高校成为区域内重要的人才培训中心等观点均为高职院校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思路。

3)社会服务现状研究。“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在对现状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才能提出针对性更强的解决措施。目前,也有多位学者针对社会服务的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显示,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办学定位不明显、学科设置更新较慢、社会服务意识差与政府沟通较少等特点[3]。

4)社会服务实现途径研究。高职院校以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建设者为目标,对探寻社会服务的实现路径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多位学者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后指出,高职院校该提升服务意识,深入理解政策内涵,加强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以及专业文化素质的培养,帮助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社会服务意识形态研究。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建设者的摇篮,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进而影响高校的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目前,互联网为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筛选、甄别等方面的问题。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各种观念的碰撞也越来越明显。与过去明显不同的是,时间与空间不再是禁锢人们思想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多种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汇集交织,这为人类,尤其是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困难。与此同时,部分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利用较难辨别的字眼,披上所谓民主的外衣,以迷惑性较强的方式,试图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输出,这无疑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增加了额外的压力。目前,已有部分针对高校社会服务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文献,这些研究指出,高校应该明确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需遵循的理论进行探讨,并提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强度、发展线下平台与线上课程协同教育的模式以及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等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者提供参考,帮助高校毕业生强化政策法规意识,树立可持续的服务观[4],进而为高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做贡献。

6)社会服务性质研究。高等教育的区域服务职能不仅是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体现,更为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落脚点[5]。高等教育的区域服务职能不能仅仅依靠目前存在的形式,而应该不断发展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创新为驱动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毕业生以及高校本身的社会服务能力[6]。

1.2 高校社会服务案例研究现状

除去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理论研究之外,也有学者针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进行了实际应用案例研究,即典型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及途径研究,主要案例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陈伟鹏《地方新型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优化浅析——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四川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曾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和途径:四川省属高校的实践研究》,昆明工学院刘增华《加强社会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万青云、陈晋、李培根《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实现互惠共赢》等。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等尖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没有人可以作为一座孤岛独立存在[7]。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也不例外,在实现中国梦的大时代背景下,原有的高校社会服务方式、方法及途径等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紧扣时代要求,探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在新时代的途径演变,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8]。

2 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全国上下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全党全国全社会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根本遵循,奋力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在此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与时俱进地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和地方脱贫致富的中国梦结合,研究其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途径,共同推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9]。

以上文献分析表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已经认识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但对于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与政府目标相结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10]。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方法,进而分析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 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思路

结合研究目的,本文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学院开展的漳州地区社会服务实践的探索和举措,以实证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高职院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社会服务方面的途径和策略,并在实证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和推广具有普遍意义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途径和建议,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提供参考。

为了使研究更具实践性和指导意义,本研究严格遵循相关要求,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各项管理办法,使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全面化,一方面确保在预计时间内达到预期研究效果;另一方面强化责任控制,对研究数据进行严格管理、规范记录,确保实证分析的准确性。由于本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实践模式属于福建省首创的实验模式,并且在多个县域同时开展,因此本文尤其重视对于相关数据的收集、剥离以及分析[9]。

本文实例设计的总体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研究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理论思想基础,先对高校社会服务各种理论研究进行深入剖析,再结合我国及福建地区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适度的梳理,以便于后续基于此的进一步研究。其次,以目前福建省及漳州市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最新实践探索(2018 年6 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政-企”精准扶贫模式,学院文科团队科技特派员等系列措施)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对精准扶贫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并监督其实施过程,进而检验设定措施的实施效果。这一过程周期长、范围大、参与人员众多,因此是本文研究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为此,设置了理论实践并行的研究模式,即实践数据为理论研究提供案例和措施,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提供指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保证探索实施的正确性和持续性,从而达到预期目标[8]。最后,根据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社会服务模式的效果及实践数据,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及途径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提出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和建议,为促进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设定研究路线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研究路线

4 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方法

为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本文基于现有的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社会服务模式,设计了以下研究方法[10-11]。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查阅,对现有的基础理论内容进行整合,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背景以及当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献研究阶段,还要参阅相关网站、国外期刊等,尽量多的了解最新信息,为工作研究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在充分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案例跟踪调查,针对性地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12]。

3)问卷研究法。为了更好地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制定了调查问卷,本文以收集到的数据为依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总结出规律,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数据支持[13]。

4)访谈法。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较短时间内了解相关人士的真实想法,进而总结与归纳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本文采用了访谈法进行研究[14]。

5 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研究结果分析

5.1 文献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现有文献进行检索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践应用较少。其中理论研究中以高校社会服务的必要性研究较为丰富,社会服务的内容方式研究紧随其后;对高校社会服务改进措施的相关研究上升趋势最为明显。鉴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并重,以期能提出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5.2 案例调查与分析

本文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社会服务模式为依托,按照制定的要求,对社会服务模式进行追踪调查,最终发现,高校在拓展社会服务能力时应重点注意以下3 点内容。首先,学校应成立社会服务工作专门机构,将社会服务工作列入学校的规划,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学校应建立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社会服务工作处(中心),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其次,学校应该对教师履行必要社会服务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将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社会服务工作激励机制,奖励社会服务成绩优异人员。最后,学校应该结合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践,组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5.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结合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问题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一是被调查学生对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关注度,目的是为后续问题打下基础。二是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参与度调研,目的是了解被调查学生对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参与意愿。三是对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议调研。问卷问题具体设置如下。一是“你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吗?”二是“你认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做些什么?”三是“你认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为区域社会服务做些什么?”四是“你愿意参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域社会服务吗?”

2019 年10 月,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操场进行了问卷发放。为保证回收率及问卷发放的针对性,问卷在体育教学课堂进行发放。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 份,收回有效问卷390 份,有效率为95%。对问卷汇总后发现,90%以上的学生听说过乡村振兴战略,但真正了解这一战略的人数大概占30%;95%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区域社会服务。被调查学生对乡村振兴以及区域社会服务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可以设立图书馆开放日,开放日图书馆向民众开放,方便民众借阅书籍;学生假期回家时,也可以带上部分书籍,帮助家乡人民学习。其次,可以针对乡村振兴急需的行业设置专门课程,尤其是实习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社会服务。最后,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解读乡村振兴政策及相关知识,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5.4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结合研究目的,对5 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1 名政府工作人员和4 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代表分别进行访谈。访谈采用半结构化方式进行,即在访谈之前结合访谈目标设置了相关问题,再将被访谈者引入需要探究的问题框架内后,参照被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时调整访谈问题的访谈方式。

在针对教师进行访谈时,将访谈重点设置在结合各自专业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域社会服务对策上。在访谈过程中,教师认为,可以在乡村举办专场讲座,对采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经销的村民进行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上机操作及实战训练,帮助村民了解电商平台上线、运营、金融和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启发村民的创新思维,达到寻找未来发展之路的目的。食品工程学院的教师表示,可以以“闽南美食”为主要菜系,向对食品安全感兴趣的群众解说菜品的配料、特色及文化等;通过闽南美食的现场制作,让群众了解闽南美食的制作工艺及流程,感受闽南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对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旅游管理学院教师表示,应着重加强合作力度,完善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实训基地建设三方面的建设思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为旅游管理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方向打下基础,更有利于促进福建高等人才与旅游管理学院的校企合作。

在针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时,工作人员表示,应积极加强政府部门与高校的联系,及时沟通,让高校更准确地把握政府的方针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缺口专业,促进高校拓展社区服务。

在针对学生代表进行访谈时,学生表示听说过乡村振兴战略,但并未对这一战略进行详细了解,但他们表示十分愿意参与区域社会服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6 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且提出了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目标。高等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地方高校更应为区域内的“全民学习”提供条件和帮助,这也是地方高校行使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拓展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

1)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培养区域建设急需人才。随着时代的变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科领军人物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为拓展区域社会服务,高校应坚持市场导向,改善专业设置陈旧、类型少、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向单一的现状,让专业设置随着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变化而调整,以改变部分行业发展水平滞后,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现状。

2)以创新为驱动力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科学技术的变革为多种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目前,空间信息技术、智能优化技术、高效管理方法、数值模拟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更好地进行社会服务开辟了新途径。例如应用GIS 进行区域特征提取、应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进行工程建设、应用SCS 模型进行无资料灾难灾害估算等,均为高校进行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高校在实施社会服务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团队的科研成果,将其转化为生产资源,探索新技术在各方面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多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3)结合区域特色拓展社会服务。高校应充分结合自己的优势专业,同时以国家的重点战略为导向,结合地域特色优势,下大力度培养扶持专业人才,按照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当地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高校拓展社会服务能力保驾护航。

7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更加密不可分。本文以高校如何与社会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制定了研究路线、研究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培养区域建设急需人才、以创新为驱动力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结合区域特色拓展社会服务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区域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分割区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