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内科护理的效果
2020-06-28于丹
于 丹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发生病变所造成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胃、胰胆、十二指肠以及食管等[1]。大量出血是指在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 mL,住院临床表现是呕血或者黑粪,一般都会伴随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死亡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究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内科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0月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9岁,平均(54.28±3.94)岁;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9岁,平均(54.32±3.87)岁。两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循证前准备
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循证护理的具体措施。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然后根据护理经验,分析循证护理的原理和要求。
1.2.2 循证问题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循证问题,包括患者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病情发展以及心理状态等。
1.2.3 循证支持
根据循证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找到相关护理实证,并对所查到的资料进行全面评估,确定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然后结合实际的护理,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1.2.4 循证实践
循证实践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中要积极主动的和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针对性进行开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生活护理中患者要多休息,调整患者的卧床姿势,尽量不要让患者过度用力,以防患者的病情加重;饮食护理主要是指导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搭配,加强患者营养补充,让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提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的数据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实施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n 住院时间 止血时间对照组 40 10.37±1.38 3.89±0.92治疗组 40 7.02±0.89 2.39±0.57 t/12.903 8.766 P/<0.05 <0.05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伤肠胃疾病、门静脉高压、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者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呕血和黑便、氮质血症、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热、贫血和血象变化[2]。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很大威胁。
本研究中循证实践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让患者更加舒适,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来提高治疗效果。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相比,后者效果更加有效,可针对出血原因和患者的病情采取护理措施,护理更加全面,有助于治疗,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更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