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写出“有我的作文”

2020-06-28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通缉令论点淘宝

学生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最大的难题是写作过程中感到“没意思”。为什么会“没意思”?因为所谈内容“与我无关”,面对这样一则材料感到“无话可说”,引发不了兴趣。

因此,写作往往成为空谈,特别是2017年以来的高考作文又与政治联系紧密,强调宏大主题,结果越宏大越难有话可说,越难有话说,越只能塞一些大道理,导致大而空的作文在考场泛滥。

让考生的作文不成为空谈、玄谈,而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思考,这不仅是命题者的追求,也是教师的期盼,可矛盾是学生面对全新情境下的作文题,往往天然地出现思维短路,无法真正将作文题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对现实的思考联系起来。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一切都与“我”有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现在各位考生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打通作文题与个人的内在联系?

从2015年全国Ⅰ卷首开“任务驱动型”作文至今,高考作文一直延续着强任务指令限制的特点。所谓的强任务指令,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具备强“读者意识”,知道对谁说,说什么。这也就给考生在构思和写作的全过程提出了一个明确能力要求:具备临场创设“交际情境”的能力。

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要求考生构造的是一个面对在校学生的演讲情境,2019年全国Ⅱ卷要求考生确定自己身份为“青年学生”,选择性地构造五四运动的集会、开国大典的游行、新生开学典礼、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国庆节慰问等社会活动情境。当然也有一些试题,没有显性的情境和读者要求,却将情境构造的要求隐含于试题材料中。如2019年的浙江卷,向考生呈现了作家创作的对立看法,其实质就是一个论辩的交际情境,要求考生参与其中。再如2019年上海卷,创造了一个欣赏音乐美,从中感受“中国味”的虚拟情境。

培养临场创设“交际情境”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一、动用发散思维,挖掘材料的隐喻,形成“我”与试题材料的对话

例如,审读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的漫画,我们的直观感受很可能是:

1.师恩难忘!

2.感谢老师尽职尽责!

3.珍惜曾经共度的学习时光。

4.尊师重教。

这固然不错,但我相信各位考生只要提炼出这样的论点,必然面对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如此低幼而空洞的论点,只适合写一篇空泛抒情的散文。的确如此,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写下去,必然沦为初中水准的抒情散文。这显然与高考作文的考查水准不符合。那么,如何在空泛浅表的立意下实现突围呢?

我认为可以围绕着这道试题做出更切合考生个人实际和生活经验的追问。

虽然漫画的原意是感恩老师,传达毕业前的惜别之情,但考生不能局限于此,而要针对漫画下方的提示语——“看书”“看你们”“毕业前最后一课”三个要点动用发散思维。

具体来说有两条思维路径:

第1条路径从“材料之外,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思考: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具体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要能对人有心理上的冲击,有震撼力,并引发社会公众的思考。当调取了这些具体事件后再进一步思考:读者是谁?(写给谁看)在何种情境下对怎样的读者说?(在何种情形下写)

例如,我们可以由漫画的话题想到关于教师尽职尽责的相关事件:

2016年,江苏36岁女教师吴萍在监考时猝死,2018年,39岁的闫斌老师倒在了操场上;2019年,57岁乡村教师猝死岗位……

进而可以追问:这些痛心的悲剧什么时候才能绝?循着这个追问,就可以构造出这样一个对话情境:对谁说——对那些向教师提出过多要求的家长、领导说;说什么——尊师重教,是要懂给老师减压松绑,营造绿色的教育生态。

又如,我们可以由师生关系联想到一系列与备考有关的标语:“增加一分,干死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还有描述师生关系的俗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样又可以构造出一个新的情境:对谁说——对那些具有“分数至上”的扭曲观念的人说;说什么——教育应是有温度和人情味的,莫让师生关系因分数而冰冷。

第2条路径是从“材料之内寻求具体化,精确的限定”。可以对材料的内容和初步得出的论点做这样的限定:

对论点中心词再追问:这意味着什么?

给材料文字做限定:( )毕业;( )最后一课;师生:( )

例如,可以做出这样的限定:(为什么要)珍惜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由此得出结论:不应该做不珍惜人情味、浮躁、功利的人。然后建立对话:珍惜师生共度的时光,给社会传递真情,在追求利益时不要忘记人心的真善美。

最后,还可以建立材料之内与材料之外综合对接。例如,由这幅漫画想到都德的《最后一课》,看书不仅仅是毕业前再看看书,而是“终生看书,终生学习”,毕业了并不等于一切都修成正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甚至,也可以理解成未必指的就是高中毕业……

当思维充分发散开时,考生就能看到更多具有清晰形象特征的情境,写作思路也随之开阔。这个思路就是由材料的具体要点作为思维的起跳点,充分展开联想的思维策略。联想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而要回到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将那些能与材料核心要点对接上的生活形象进一步具体化、清晰化,成为写作的基础材料。

二、化无形为有形,认识自己的同时认识读者

鉴于目前高考作文的考查趋势越来越强化,考生需要充分地联系现实,联系自我进行有思考的表达,每一位考生都要做到“认识自己”。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而应在备考时对自己进行充分的审视和盘点:自己有哪些来自书本及影视报刊的间接经验,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事、画面。例如,看到了2019年木里大火,30名消防员不幸遇难,让自己的内心产生了极强的震撼。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情感冲击力极强的直接经验:在学习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对自己有强烈冲击,刻骨铭心的事件。例如,体育课时投掷铅球不慎摔倒,导致腿骨折。考生宜对过去三年、六年的生活做一个回顾,将这些事件、画面进行整理,然后联系社会,联系对人生的思考,将其上升到哲理认识的高度,真正做到“以小见大”。

对此,我们可以将上述思维技巧凝练为以下四个具体的问题:

1.当前时代有何特点?从我个人生活环境看,我认为……

2.对未来,我如何展望?

3.我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

4.在这样的时代中,我所写作文的读者关心什么?

光认识清楚自己还不够,考生还要具备一种思维的敏捷性,能迅速在考场上清晰还原读者的形象,然后在头脑中虚拟出一个交际语境。例如,考生在思考2019年浙江卷时,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同时就可以将虚拟的读者具体化,将读者描画为:但丁。将对话的点具体为针对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然后构造出一场与坚持自我的读者在但丁纪念馆前举行的对话。当有了这个具体的交际语境,整个写作场景就会变得清晰而易于把控。

再如这样一个材料:

上海

亲,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在徐汇自首还可获赠夏季冰饮、编号制服……

福州

亲,快回家吧!在外吃不好、睡不好,白天不敢出门,晚上怕见警灯,这哪是人过的日子?亲,回来了,警察会听你诉说的。

烟台

各位在逃的兄弟姐妹,亲!冬至了,天冷了,回家吧,今年过年早,主动投案有政策,私信过来吧。

针对警方推出的“淘宝体”通缉令,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得出一个空洞的论点而不自知,例如,形成这样的论点句:“淘宝体通缉令能够体现政府更加亲民的形象,是对罪犯的人文关怀,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这样的论点看似符合材料的话题范围,而且论点中心词也展现了一定的深度,但其实这样的论点缺乏对话意识,大量大而空的论点中心词充斥其中,最终会导致论证流于空泛,在表面滑行。

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将自己融入到对话语境中,从“事件的旁观者”变为“事件的亲历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呼唤读者

当自我的立场是“赞同淘宝体通缉令”,有几类读者?大体划分,有三类读者:

读者1:发布淘宝体的警方和支持该做法的公众

读者2:反对淘宝体的公众和相关的政府部门

读者3:对此无所谓,不关注的人

现在要辨别哪类读者最有言说价值?可以发现第一类读者,与自己持相同立场者最没有价值,第二类读者最有价值,只要成功争取了第二类读者,第三类读者自然就会认同。所以将目标锁定在“如何说服”第二类读者。

2.创造一个与“我”有关的虚拟现实情境

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不是写作文,我此时会是事件中的什么人?我此刻正在何处?我为什么要谈这件事?我要对哪些人谈这件事?

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候,要用尽可能具体的情境加以描述,因此要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连接生活的场景,相当于向读者讲述一个“我”与“淘宝体通缉令”的反对者对话的故事。

3.将虚拟现实情境细致描绘

当有了上面的思考方向,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就呼之欲出了。例如,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情境:我是公安局局长的下属,现在“我”接到任务,要在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发表一篇文章,为警方解释发布淘宝体通缉令是一种关怀,也是一个创新。为此“我”要考虑怎样写才能让反对者接受。

在这个情境中,人有具体身份,作为说话者的“我”和作为读者的“说服对象”都得到非常清晰和具体化的落实,当对话双方得到确认后,对话情境、对话的目的,以及对话的方式也就同时得到了确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获得一个充分考虑读者的高质量论点:“淘宝体通缉令虽然在办案过程中显得不够庄重,但只要办案的原则不变,沟通方式改变或许能彰显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亲民风格。”

这个论点句仍然保留了之前空洞论点的中心词,却更体现出对话沟通的意味,更切合材料的具体语境和任务指令。我们不妨把前后两组论点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会得到更清晰的认识:

空泛无对话意识的论点句:淘宝体通缉令能够体现政府更加亲民的形象,是对罪犯的人文关怀,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

有对话意识的论点句:淘宝体通缉令虽然在办案过程中显得不够庄重,但只要办案的原则不变,沟通方式改变或许能彰显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亲民风格。站在对话者的角度,充分理解“他者”。“他者”在英文中是“others”,意味我们以外的,有隔阂的,难以理解和沟通的群体。

但考生要让自己的作文中真正有“我”的思想,“我”的声音,必须充分地考虑“他者”,也就是那个与自己的思想相对立的群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想?只有充分领会了他们的想法,考生才能将自己的见解有力度地展示出来。

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为例来谈谈这个思路。作文题为: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提供的话题很简单:热爱体力劳动。但提供的对话语境则值得考生细致思考。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演讲的对象归纳为“复兴中学的同学”,而应当考虑:在场的哪些同学最值得听这个演讲?在这些同学的身后,还有隐藏的听者吗?当这个一追问,我们发现:在场同学中,“反对体力劳动”的那个群体才是最值得听演讲的。因此,这篇作文的问题就很自然地转化为:如何对反对体力劳动的群体谈体力劳动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考生作为说话者“我”必须充分研究听众。对此,需要转换一个论证视角,让自己站到对立面的角度展开一次有力的论证。

帮助对话者(对立方)完成一个有效的论证,具体的思考步骤如下:

(1)古今中外有哪些名言和思想支持“反对体力劳动”这一观点?

(2)古今中外有哪些例证?当今社会有哪些现象支持“反对体力劳动”这一观点?

(3)造成这些认识和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也就是对立方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经过这样挖掘,我们就能充分理解对立方的看法,并了解他们认识上的错误。

最后,建立对话机制:他们/她们为什么错?我为什么对?可以各用一两句话或几个抽象的中心词回应。

当思维走完了上述历程,相信写出来的文章就能充分体现自己对“劳动”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扯一篇空洞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说教式”的作文。

猜你喜欢

通缉令论点淘宝
小行星通缉令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校园“淘宝”
REWARD
通缉令上的照片(组诗)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
淘宝试衣间
红色通缉令里有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