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职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途径
2020-06-27乔利军王灵
乔利军 王灵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高职生的消费观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年来,高职生存在着超前消费、冲动性消费、攀比性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各高职院校要注重对高职生进行科学消费观的教育引导。通过从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与高职生四方面进行探讨,对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提出建议,旨在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青春期消费心理;高职学生消费;科学合理消费观
一、青春期消费心理的表现
青春期是指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特定阶段。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术语中,一般将青春期定义为:开始于发身期,终止于成年期的这段时期,这是一个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
青春期的消费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产品,尝试新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逐渐形成。青少年不仅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还有自尊心的需要。他们不但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独立和自由,而且渴望得到关心、重视、高度评价以及别人的尊重。
第二,表现自我意识突出。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比如,当今电子产品的消费者趋向年轻化,年轻的消费者具有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高科技产品。
第三,容易冲动。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就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容易将感情因素占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二、高职生出现不理性消费心理的表现
(一)盲目从众心理
出于认同感的需要,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可,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消费影响。当没有意愿想要消费且本身没有能力去消费时,一旦周围同学有人购买,便会产生盲目从众心理。尤其现在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他们还喜欢模仿那些受网络追捧的生活方式,面对随处可见的促销广告,他们往往不加判断,不顾及自己是否有能力盲目追随进行消费。
(二)攀比炫耀心理
在消费方面无意识地进行攀比,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重外在形象。随着高职生交际范围的扩大,他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认为消费越高档自己越有面子。从吃、穿、用、行、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攀比,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三)时尚超前心理
因为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崇尚个性,期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来获得社会的认同,体现自己的青春、激情与活力、价值,他们愿意成为新商品、新消费方式的追随者。为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一些高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如,向父母无止境地要钱,或者有借同学、骗亲戚、在网络平台贷款、小偷小摸等行为,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不利于高职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引导高职生形成科学合理消费观的建议
马克思从哲学高度在其著作中对消费进行阐述:“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是肯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认为消费能够促进生产发展,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作为主体的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动力。马克思将人的消费分为两种: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马克思认为人的消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多方面享受,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应使得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所倡导的是量入为出、适度为宜、各方面消费均衡、和谐发展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是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423所,高职生数量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引导高职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并帮助高职生逐步养成理性消费习惯:对于高职生的健康发展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要合理引导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学生心灵的港湾,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键环节。父母的价值观、消费观对孩子的价值观、消费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高职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同时,经济尚未完全独立,还需要依赖父母。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要注重对高职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正面引导与教育,要引导高职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首先,父母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从生活中对孩子的消费理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平时的消费行为,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心理疏导。因为高职生大多为住宿生,远离父母,但家长不能放任孩子自由,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合理消费要予以鼓励,对于孩子不合理的消費行为要及时引导。父母切忌对孩子的消费行为不加过问,一味地、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指出孩子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让孩子明白不合理之处,使孩子逐渐改变不良消费行为。
最后,父母要让孩子对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简单了解,共同参与到家庭的发展建设中。高职生渴望独立,父母可以适当放权,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发展建设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共患难的担当意识。可以让孩子在假期打工体验生活,体会生活的不易,同时,对孩子进行理财知识的传授,培养基本理财技能,引导他们走出盲目消费、提前消费的误区。家长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二)学校德育陣地要积极发挥合理引导的作用
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高职生科学合理消费观念的教育与引导。
首先,思政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灌输。课堂教学是高职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思政教师因材施教地对高职生进行消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培养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可通过高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对高职生进行合理消费观念的渗透。团委、学生科和辅导员、志愿者等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不定期地宣传有关理性科学消费的知识及铺张浪费的案例等,从正反两面对高职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大宣传、普及金融安全知识的力度,同时,不定期举办理财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对高职生进行理财教育。
最后,辅导员要切实发挥作用,架起父母、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辅导员要切实负起责任,深入了解学生,能够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学生不良习惯和风气,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协助学生渡过脆弱多变的青春期。
(三)社会传媒要加大对高职生消费观正能量的渗透
随着信息化发展,高职生接受新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渠道也随之拓宽,这与社会媒体的影响分不开。高职生自身尚未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辨别能力有限,对于社会不良消费风气辨别不清,抵制力不够,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容易全盘接收。因此,社会媒体需发挥其宣传和引导作用,注重对广大青少年正能量的宣传与报道,侧重健康理性消费观念的宣扬。要着重传播优良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不良之风进行批判与谴责,为高职生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
(四)鼓励高职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要有意识地培养高职生劳动光荣的意识与劳动能力的锻炼,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为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支持与保障,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定期组织高职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家长也要支持高职生寒暑假参加正规的社会实践,并提供帮助。在学习之余,让高职生多接触社会,开拓视野,能切身感受父母的付出与辛苦,真正体会到金钱的不易,不再盲目冲动地铺张浪费,大肆挥霍,从而达到消费教育的目的。
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至关重要,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因此,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对高职教育来说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乔利军(197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灵(1979-),女,河北安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责任编辑 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