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点滴活用于课堂

2020-06-27张俊英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验情感思维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那么在美术课堂上,将美术知识回归到生活点滴中,就能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接受,并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当然要将生活点滴活用于美术课堂,如实物导入在玩中学、情境导入唤醒热情、角色设定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深化教学,从而唤醒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真切情感体验。

关键词:生活;课堂;体验;情感;思维

前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课堂中,要思考如何将生活点滴活用于课堂中。

2019年10月中旬,有幸观看了“基于问题情境的深度学习”暨浙江省2019年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评审及观察的活动现场直播。从活动中能感受到,现在的公开课已不只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其中的教师和学生早已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虽然每堂课都存在着一些瑕疵,但我们并不能全盘否定它,我们更应该去学会理性分析这些公开课,其中不乏有许许多多的精彩,去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在此,就选取其中两节曾经我也上过的设计应用课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关于如何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的拙见,也是对自己的这两堂课的再次反思。

一、独特导入,脑洞大开

导入可谓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份见面礼,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好让课程顺利地开展。所有导入语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无非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点燃学习的火花。我们平时设计教学环节,往往在导入部分,深思熟虑,总是要很长时间思考如何导入,可谓是煞费苦心。

教学导入策略也有许多种,比如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范画导入、猜谜导入、音乐导入等等,还有一种直观导入,借助实物,将新学内容引出的方法。在《元素替代——商业海报设计》这一课中,刘丹老师也用到了直观导入,借助实物的方法。但独特的是,她的实物居然是一块奥利奥饼干,貌似跟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毫不相干,可能学生看到的第一眼,肯定也会认为这饼干只是老师发给他们吃的小零食。刘老师还邀请同学们来品尝一口奥利奥,这无形中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品尝完一块奥利奥饼干,再拿出另一块奥利奥饼干。这个时候就要学生仔细观察讲讲发现了什么?并且老师从颜色、外形去引导学生去联想。然后老师咬了一口饼干,让学生看看咬完的饼干形状又能联想到什么?在边吃边玩中,展开想象,刘老师的一个大胆尝试,让老师和一群陌生学生没有了距离感,一下子课堂气氛很活跃,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在玩中学”的教学气氛。

二、创设情境,唤醒设计热情

同样是导入部分,吴菁菁老师的《手绘图表》就运用了情境导入的方法。情境导入是课堂导入的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本课教学中,吴老师选用了半个月前刚刚发生过的事情——祖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学生观看完大阅兵小视频后,情绪激动高昂,然后说这样呈现出来的祖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他的背后有个大秘密,出示一张阅兵时间表,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这一张阅兵时间表中,你能看到什么信息?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手绘图表》,让学生以这种方式认识手绘图表,这种以“情”促学、以“情”促教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精心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传递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融和呼应的过程。”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就要营造一种情境,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顺利地从中获取知识并感受到快乐,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情境,学生就会有真情实感,就会有强烈的参与愿望。

三、角色设定,增加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孩子渴求知识的火花就熄灭了。儿童的心中结下了一个冰块,在火花没有重新点燃之前,是很难把这块冰砸碎的,而第二次点燃求知火花是多么困难呀!”联系到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他就会希望重复这种体验,期盼下一次美术学习活动的发生。每一节课带给不同学生的体验必然是有差异的,然而,有收获,获得成功感则是每个学生所应得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追求。

吴菁菁老师的《手绘图表》这一课,从课堂的一开始,就给学生设定角色扮演,给每一个小组取了个名字,设定每个组都是设计工作室,每个人都是小小设计师,无形中给了学生自信心与学习欲望。并且贯穿整节课,小小设计师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最后展示时,也是以每组设计工作室为单位展示,就跟参加社会上广告竞标一样,这种形式也是一种情境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能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愉快的体验。

四、升华情感,深化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曾以主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活力和潜能,他们的创造潜力如柴薪,需要情感体验的火种来点燃。美术创意实践活动能唤醒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真切情感体验。吴菁菁老师的《手绘图表》,整个课堂以用图表来表现祖国强盛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图表更完美地呈现祖国的伟大。让学生通过这一堂课,感受到祖国的70年来发生的巨变,以及祖国伟大强盛,爱国主义情感就这样提升了。

德国文化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绝非简单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这就是说,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唤醒成长者的人格和心灵,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创造力。刘丹老师的《元素替代——商业海报设计》这一课,从一块贴近学生生活的奥利奥饼干开始,从食物能上升到社会热点、企业文化。让学生深刻形象地体会到看似寻常的商业海报上都会包含着社会热点,能感受到设计师对祖国那份热爱,从一个个商业海报中也能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富强,从而‘唤醒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整节课美育与德育有机渗透,彼此呼应,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往往没有将情感、态度、价值感这一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更不用说是贯穿于整个课堂了,就算有涉及到情感维度,也是力度不够,溅不起什么水花的。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反过来思考,那么在美术课堂上,将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活用于美术课堂,就能让学生对美术知识和作品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也是将艺术创作的方法展示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俊英(1983.02-),女,汉族,浙江,宁波,本科,中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验情感思维
情感
台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