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中古音韵《切韵》的声类问题

2020-06-27胡雅心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摘    要:《切韵》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音情况,它的声类研究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自陈澧反切系联法归类《切韵》声类至今,后人对其声类的研究仍未停止,本文尝试在前人基础上谈谈《切韵》的声类问题。

关键词:切韵;声类;反切系联法

绪论

《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写成于公元601年。书中记录的语音情况是现代研究中古语音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仅讨论书中的声类问题。

一、声类的定义

声类指声母的类别,即某一类声母的总称,不等于声母。声类是从韵书的反切系联或类似手段得来的,在某一种韵书中,凡是反切上字能够系联在一起的,就算一个声类。

(一)“等”、“洪”、“细”

要解释声类不等于声母,首先要知道音韵学中的“等”、“洪”、“细”。

“等”来自唐代守温和尚的《韵学残卷》,宋元韵图作者以等的概念为指导编制了许多韵图,将韵母分为四等:(1)一等韵母中没有i介音,开口度大。(2)二等韵母中没有i介音,开口度次大。(3)三等韵母中有i介音,开口度较小。(4)四等韵母中有i介音(注:早期的四等韵不带i),开口度最小。“洪”、“细”即韵母发音时开口度的大小。

(二)声母不同于声类的原因

同一声母可能有两套反切上字,为了跟切下字拼切得更为和谐,三等字前有i介音,一二四等字前没有i介音,为了使切上字与切下字容易结合成一个音节,给三等被切字的切上字也尽量用三等字,給一二四等被切字的切上字尽量选用一二四等字,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介音和谐”。

二、声类的分类情况

(一)、四十声类

最早对《切韵》进行分类的是晚清的陈澧,他提出“今以切语上字四十类分别,清声二十一类,浊声十九类。”即切韵有四十个声类。陈澧归类的方法是反切系联法。

2.1.1反切系联法

反切系联法是用《广韵》内部材料研究《切韵》,系联《广韵》反切上字去发现《切韵》声类。陈澧的反切系联法包括三个条例。

第一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也就是两个字的反切上字同用、互用、递用时,他们的反切上字是同一个声类。同用例“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冬”和“当”的反切上字都是“都”,那么“冬”和“当”属同一个声类。互用例“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当”和“都”互为反切上字,那么“都”和“当”属同一个声类。递用例“冬,都宗切;都,当孤切”,“都”作“冬”的反切上字,“当”作“都”的反切上字,依次传递,那么“冬”、“都”、“当”属于同一个声类。

第二分析条例,“其切语下字同类者,则其上字必不同类。”反切下字是同类(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完全相同),那么两个字的切上字一定不属于同一声母。例“冬,都宗切;彤,徒冬切”,反切下字“宗”、“冬”是同一韵类,他们的切上字“都”、“徒”一定是不同的声类。

第三补充条例,“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矣,然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一个声母用了很多反切上字,以至于有时同一声母的反切上字不能用上述两条例归类,就要参考第三条。如“多,得何切;得,多则切;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互用只能系联出“多-得”、“都-当”两组声类,需要再参考其他“又音切语”,“涷”的去声读音,平声东韵中的“又音”是“都贡切”,去声送韵里是“多贡切”,所以其实“都”和“多”是一种读音,这就将“多”、“得”、“都”、“当”四字系联为一个声类。

2.1.2四十声类与三十六字母

四十声类是由三十六字母发展而来,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中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两者差别(1)正齿音“照、穿、床、审”各分为两类,分列在二等和三等。(2)喻母分为两类(3)微母并入明母(4)“非、敷、奉”除轻唇,又分重唇音。

(二)、其他分类

二十世纪初,黄侃先生在《音略》中提出四十一声类,他认为照、穿、床、审四个声母的二等字、三等字分开;喻母的三等字、四等字分开;轻唇微母应该从明母分出。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了四十七声类的说法,代表人物是高本汉和白涤洲。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指出《切韵》三等字的反切上字与一、二、四等字的反切上字不同,因而把他们分为两类,认为三等字的声母是j化(也作“喻化”)的,把见、溪、疑、晓、影、来、喻、帮、滂、并、明11个声母分为单纯声母和j化声母两套。再加上只有三等反切上字的娘、群两个j化声母,构拟了13个j化声母。

白涤洲在《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中得出与高本汉大致相同的结论,不过用了数理统计的方法,统计各个反切上字在四等上的出现频率,发现一个规律。以“见”母的字为例,这些字在充当反切上字时,往往分为两类:一类只用于一二四等,一类只用于三等。

曾运乾在《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中认为切韵有51个声类。他在切语上下字拼合的规律中发现,牙音见组声母、喉音影组声母、唇音帮组声母、齿音精组声母基本上分用两套反切上字。这两套反切上字一类出现在一、二、四等韵中,一类出现在三等韵中。一、二、四等无/-i/介音,称侈音,三等有/-i/介音,称弇音。

李荣在《切韵音系》一书中主张“俟”类独立,实际是分为五十二声类。根据反切和韵图,把“俟,漦”两个小韵从崇母分出来,独立成为俟母。

三、总结

本文先解释了声类是声母的类别,然后说明声类是用反切系联法归类而来,最后讨论了《切韵》声类的分类情况:(1)四十声类:照、穿、床、审、喻分两类;微、明合并。(2)四十一声类:微母从明母分出。(3)四十七声类:见、溪、疑、影、晓、来分两类。(4)五十一声类:精、清、从、心分两类(5)五十二声类:俟类独立。《切韵》的声类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未尽之处留待未来继续讨论。

参考文献:

[1]白涤洲 1931 《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北京女师大《学术季刊》

[2]陈  澧 1966 《切韵考(附外篇)》,广文书局

[3]高本汉 2003 《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4]黄笑山 1995 《切韵》和中唐五代音位系统,文津出版社

[5]林  焘 耿振生 2004 《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6]李  荣 1956 《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

[7]万献初 2009 《音韵学要略》,武汉大学出版社

[8]杨剑桥 2012 《汉语现代音韵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9]周傲生 2008 《切韵》的音韵格局,浙江大学博士论文

[10]曾运乾 1927 《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东北大学学术季刊》

作者简介:胡雅心(1995—),女,汉族,重庆市人,硕士在读,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