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中心理论下的提高餐厨垃圾回收率的协同治理模式
2020-06-27梁云郑妙韵阎丽娟杨泽华
梁云 郑妙韵 阎丽娟 杨泽华
摘要: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本文基于多中心理论,为提高餐厨垃圾的回收率,运用多中心理论构造一种协同治理模式,减少以政府为单一中心治理存在的局限性,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角度明确各中心的责任,协调多元主体之间关系,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餐厨垃圾;一户一责;协同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3-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3.145
Study on th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 of improving the recovery rate of kitchen waste based on the polycentric theory
Liang Yun,Zheng Miaoyun,Yan Lijuan,Yang Zehu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1,China)
Abstract:Kitchen waste make up the most part of daily waste, which can be reusedfrom the refined.Based on the polycentric theory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kitchen waste,we constructed a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l.The limit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s a single center governance can be reduced based on this model.The responsibilities are clear,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very subjects can be easily coordinated as well.Meanwhil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can be got.
Key words:Kitchen waste;One household one responsibility;Coordinated management mode
目前世界各國大部分城市垃圾中约40%为餐厨垃圾。据E20研究院的《餐厨垃圾处理市场分析报告(2016)》指出,我国的餐厨垃圾以每约10%的增量增长。按照城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0.15kg餐厨垃圾计算,到2020年,我国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将增长至4873万t。
餐厨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大小餐饮经营者、菜场及各种组织的食堂,数量庞大,地理位置分散。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和含盐率高,重金属含量较低。
经作者承担的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每吨餐厨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理,能获得六、七百元的利润。按我国的餐厨垃圾年产生量计算,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年利润可达上亿元。而餐厨垃圾100%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但我国目前餐厨垃圾的利用率仅为13.7%[1]。
国家、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办法,促进垃圾分类收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有待改进。究其原因单从提高道德水准和提高人员素质以及罚款手段等方面约束责任人的行为还过于薄弱。
1 多中心理论的介绍
多中心理论是在“多中心”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意指依赖多个社会治理主体而非仅仅依赖单一的政府治理主体参与公共事务治理,使公共事务得到充分、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并使其保持可持续性,同时,也使相关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满足。本文基于多中心理论认为,垃圾分类投放,提高餐厨垃圾回收率,应当立足政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化的行为主体,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行为规则,通过相互沟通、协商谈判、妥协等博弈行为形成良好的交互关系网络,一起参与到餐厨垃圾分类回收并利用的模式,使社会整体受益。
目前居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小个体餐饮者对利益的追求,一些行政管理人员贪图工作简单化等原因,使得政府一再倡导垃圾分类,取得的实际效果仍然不尽人意。通过应用多中心理论,阐明社会在厨余垃圾分类收集过程中各个主体应当协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垃圾分类收集,从根本上提高餐厨垃圾回收率,使得这一资源变废为宝,创造新的价值。
2 提高厨余垃圾分类及收集率的协同治理模式
垃圾的回收利用在我国有良好的传统,废铜烂铁、报纸、纸皮、矿泉水瓶普遍回收,目前多以个体回收形式存在,出售者获得一些收益。“回收工”再卖给废旧物资回收站,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垃圾的分类收集过程。
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阐明,正激励比负激励更易产生激励效果,从而引导人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结合我国国情,对于垃圾分类宜多采用激励手段,配合惩罚手段来培养厨余垃圾的分类意识直至形成行为习惯。当前仅依赖负激励,社会提供不了足够的监督人员和全方位的技术监督手段,造成大部分违规责任人受不到惩罚。
2.1 垃圾不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2.1.1 垃圾责任人不确定
在小区中,垃圾放在公共的垃圾桶中,没有分类的垃圾找不到责任人,这样就给不分类的行为造成浑水摸鱼的机会,难以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施予惩罚。
2.1.2 垃圾分类产生额外的成本
垃圾分类会产生一些额外成本,包括精力成本和财务成本两种类型。精力成本包括丢垃圾前要分类、要对垃圾进行一段时间的保留,为此要承受恶臭,投递到合适的收集点要走更多的路等。而财务成本,则是垃圾分类要提供更多的垃圾储存地方和容器。
2.1.3 垃圾分类的良好行为没有得到鼓励
目前对于实施垃圾分类的责任人较少得到鼓励,对于没有做到垃圾分类的行为又没有受到有效的惩罚。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
2.2 提高厨余垃圾回收率的激励措施
根据多中心理论,在餐厨回收过程中构建多元化的主体共同参与到这一体系中。在政府的协调下,各中心担当相应的角色,共同实施有效功能,建立一个多元主体下的餐厨分类回收的协同模式,破解餐厨垃圾回收率低的困局。协同模式如图1所示。
2.2.1 中心一:推行一户一责的二维码绿色账户系统
高科技企业实施技术方案,小区居民、菜场、食堂、餐饮企业,每一个产生厨余垃圾的责任人可以申请一个二维码。同时政府颁布法规,必须将二维码贴在装有垃圾的袋上或桶上,用以识别垃圾责任人,做到责任到人。
居民用户可以在居委会或小区物业申领分类垃圾袋,或在超市購买标准化的垃圾袋(装不同类型的垃圾使用不同颜色),垃圾分类装袋后,贴上属于自己的二维码,再放在指定位置。食堂、酒楼、菜场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装餐厨垃圾,并贴上单位的二维码,可以追溯单位。
2.2.2 中心二:推广使用上门代收垃圾服务
政府扶持上门提供垃圾收运服务企业,使得垃圾上门分类服务企业能够出现在微信和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中,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餐厨垃圾的回收中。给予这类企业一些财政补贴,获得在实践中摸索可行盈利模式的机会。
2.2.3中心三:厨余垃圾资源化,建立政府购买机制
目前我国实行谁产生垃圾谁付费处理,垃圾分类更增加企业的负担。食堂、酒楼餐厨垃圾市场存在非法利益链条,一些经营者将餐厨垃圾卖给非法采购者,获得一些收益。这样既破坏了环境,也会引发其他社会隐患,同时也使厨余垃圾回收没有进入到正规的回收渠道中,回收效率大幅降低。因而除了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打击治理非法交易外,政府应从资源角度认知餐厨垃圾,转变思维,将餐厨垃圾视作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建立公开采购机制,使餐厨垃圾进入可利用循环中。
政府应给予餐厨垃圾回收企业财政补贴,用于购买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再利用企业则向回收企业购买,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回收可以尝试按桶付费模式、按袋付费模式、按量付费模式等。回收人员手持扫码机逐一扫取袋上、箱上、桶上的条码,数量信息自动传递到责任人账户。按量付费则需要研发灵巧的称重设备。
2.2.4 中心四:政府协同多企业建立奖励机制
对于能够按法规进行垃圾分类的企业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奖励的基础数据来自二维码账户内的统计数据,或重量或数量。奖励内容应选择普适且易于操作的,例如抵扣二维码账户所有人的水费、电费等。这需要相关企业在政府指导下,通过沟通协商,探讨社会各利益方发挥各自的经营优势,协调统一地为社会共同的利益,进行有效的合作。
3 总结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垃圾产生和堆存量不断增多,造成占用土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环境负荷日益突出。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政策也更加倡导建设宜居环境,营造绿色生活,减少垃圾带来的环境困扰。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提高其利用率,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提出的给予多中心理论的协同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方案。在技术上需要高科技企业的参与,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社会打开一片蓝海世界。同时依赖技术突破建立一户一责的管理难点,积极鼓励垃圾分类行为,绑定水费、电费的减免,促进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提高厨余垃圾的回收率,变废为宝,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又为社会又创造出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琳.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20):168-169.
[2]王兴宇,曹华,孙大禹.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2(8):227.
[3]崔铁宁,牟雪娇.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物质流过程餐厨垃圾减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10):196-204.
[4]鲁帅,张红,梁淑霞,黄振喜.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7,16(23):87-88.
[5]王亦宸.餐厨垃圾处置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商贸工业,2018,25(39):189-190.
[6]洪霄伟,林清娴,张向军.绿色住区餐厨垃圾处理思路[J].建设科技,2017(18):76-77.
[7]杨倩.浅析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协作机制的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5(13):18-19.
收稿日期:2020-01-08
基金项目: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项目:广州绿色生活——厨余垃圾再利用价值扩展研究(201811540050)
作者简介:梁云(1969-),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