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与审计监督
2020-06-27杜文平
[摘 要]内部控制是高校为了保证正常教学进行,降低运行风险,提高办学效率,最终实现教育规划与发展目的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高校内部控制不健全会引发各种风险,甚至导致腐败。所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同时加强审计监督,合理有效地协调好两者关系,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监督
1 高校内部控制目标及发展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财政部2012年发布并于2014年1月1日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单位内部控制的客体定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2015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部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单位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旨在规范高校内部的全体人员。2016年制定并印发的《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以及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均要求各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每年度完成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要求重点关注以上业务内容。
2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与存在问题
高校根据内部控制规定要求制定相应制度,但往往会落不到实处,主要是内部控制观念不到位,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经验,以致在实际执行中会被搁置,与初衷相悖。高校事业多元化,使得内部控制在实施中得不到全面实施,存在盲点。下面主要从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展开讨论。
2.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高校应根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的原则制定内部控制,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职责分工明确。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实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的范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对决策实行追踪问效。易出现问题: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机构设置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实行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严把关键岗位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员工的重要标准,确保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人员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资格和技术能力。易出现问题:专业水平能力不足,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及时跟上从而形成关键岗位工作隐患。
第三,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加强会计与财务管理等制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防止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保护信息安全。确保编制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易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到位,信息系统不健全,财务系统单独核算信息得不到共享,导致信息交流不及时、不畅通。
2.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预算业务管理。高校应健全预算内部管理制度,主要涉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方面,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易存在风险:财务与各业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尤其重大项目未经可行性论证,可能导致预算偏离实际编制;缺少绩效评价控制,预算执行不到位,未能进行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督。
第二,收支业务管理。高校应健全收支业务管理制度,主要涉及未经审批超范围、超标准乱收费,支出审批与预算执行控制不严,应合理设置岗位,确保收支监督到位。易存在风险:未按审批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可能导致私设“小金库”等风险;支出业务不加分析利用,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政府采购业务管理。高校应健全政府采购活动管理制度,主要涉及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项目验收以及岗位职责权限明确。易存在风险:政府采购与计划编制不合理,采购活动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失败或暗箱操作,造成单位利益受损。
第四,资产管理。高校应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确保资产安全有效使用。易存在风险:未能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大额资金支付没有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未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资金安全,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实物资产管理不严,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或流失。对外投资未作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出现重大决策失误。
第五,建设项目管理。高校应健全建设项目内部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审核与项目实施、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易存在风险: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设计方案不合理,招投标程序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第六,合同管理。高校应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规范有序。易存在风险:超仅限或范围签订合同,拆分招标合同,对技术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事项未经专家论证,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引起法律纠纷,导致高校经济利益受损。
3 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自我评价
3.1 健全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高校应建立内部控制风险定期评估机制,成立由会计、审计、监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对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进行评估分析,确定风险程度与后果,采取相应控制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之内,保证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应在年度末,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规范性原则,结合实际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按时上报并实施内部公开制度。
3.2 内部控制风险自我评价
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状况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自我评价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审计具有监督和服务功能,监督是审计手段和过程,提供审计服务则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一,设计有效性。主要从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合法性考虑。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法律和规定;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是否覆盖高校所有经济活动和全过程、所有关键岗位和人员;内部控制设计的重要性,是否重点关注高校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重大风险;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是否直接与单位所处环境、业务特点、复杂程度相匹配。
第二,执行有效性。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应当着重考虑,在评价期内,各个业务控制运行与执行情况,相关的制度、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配备的人员能力与权限是否符合标准。
4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高校往往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高校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视,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应贯穿于各项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節,是一个定期评估、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校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专设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确保审计人员独立性地开展工作。
第一,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应由高校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专职内审岗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重要的监督评价机制之一,通过对高校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识别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在执行中还应当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作用。结合高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确保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提至事前和事中监督,发挥内部监督应有的作用。
第二,外部监督。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主要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承担,在内部审计无法承担工作任务时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
第三,监督作用。各审计监督主体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评价的同时,做好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的了解、评估、量化、测试和总体评价,促进内部控制建设完善与有效执行,在适当时间组织后续跟踪,以发挥内部控制审计持续监督作用。
5 结论
内部控制管理是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漫长过程,经过前期的规范与发展,高校已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后续应加以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爱丽.高校内部控制规范设计——以L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4(4).
[2]陆静.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4(12).
[作者简介]杜文平(1968—),男,汉族,浙江台州人,本科,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