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6-27王成双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

王成双

[摘要] 目的 研究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配合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8例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观察组54例患者予以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 (7.52±1.36)mmol/L、(7.75±1.48)mmol/L;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 (6.34±1.27)mmol/L、(6.11±1.23)mmol/L;比较显示,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9、6.262,P=0.000、0.000)。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并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脑血栓伴糖尿病;个体化护理;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with diabet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10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diabete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54 case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4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54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54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ividualized care;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asting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52±1.36)mmol/L and (7.75±1.48)mmol/L; the fasting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6.34±1.27)mmol/L, (6.11±1.23)mmol/L;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two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 4.659,6.262, P=0.000, 0.000).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diabetes is very idea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the nursing service.

[Key words] Cerebral thrombosis with diabetes; Personalized nursing; Blood glucose control; Nursing satisfaction

糖尿病是一種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遵医嘱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年龄增长,脑血栓成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通常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患者往往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 d内达到高峰,其发病症状多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其病因可以是血管、血液、血液动力学的异常造成大脑动脉的狭窄和堵塞。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给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由于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年龄偏大,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意识较差[1-2],常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意临床需求,因此该研究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观察组5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以期找到更为科学的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8例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1.48±4.35)岁。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61.57±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108例患者均在自愿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全程配合该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病情监测、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等。对观察组予以个体化护理干预:①组建个体化护理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组织所有参与人員接受相关培训,明确个体化护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流程;②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建立个人档案,并以此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③结合上述护理方案,按医嘱指导用药,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对策;④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答疑问,并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予以心理疏导;⑤结合患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辅助控制血糖;⑥在沟通中判断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了解程度、接受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定期进行健康教育;⑦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适当运动,鼓励患者培养不影响治疗的兴趣爱好;⑧制定个体化出院计划,发放图文学习手册,并定期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糖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分值≥95分为非常满意,85分≤分值<95分为满意,其他分值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对照组:54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 (7.52±1.36)mmol/L、(7.75±1.48)mmol/L;观察组:54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 (6.34±1.27)mmol/L、(6.11±1.23)mmol/L;比较显示,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9、6.262,P=0.000、0.000)。

2.2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54例,非常满意34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8.15%;对照组:54例,非常满意20例,满意25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3.33%;显然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3,P=0.007)。

3  讨论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14亿[3]。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极易发生失明、截肢、肾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其中脑血栓多发于病程较长的中老年患者。考虑到脑血栓伴糖尿病的特殊性,必须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护理服务,如该研究中涉及的个体化护理干预。

通过该研究,将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优点总结如下:①组建小组并开展相关培训,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明确个体化护理理念,清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②个体化护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③参照个体化护理方案进行病情监测更容易把握重点,最大限度避免不良事件;④相关研究表明[4-6],慢性疾病不仅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对其家属也可能带来压力,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减少、消除各种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可以增进护患沟通,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⑤已有研究人员表示[7-10],饮食与运动指导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⑥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还能够帮助其提升自我护理意识及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缩短康复进程;⑦周详的出院计划及定期随访,可以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促使其遵医嘱用药,并及时解答各种疑问[11-15]。这些优点均体现在了该次研结果中:该研中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理方案更有利于控制血糖;同时观察组获得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代表个体化护理干预更加符合患者需求;此外,在王玉芹[8]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结论。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护理模式,个体化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更加细致、周到,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促进治疗效果,同时更易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护理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进而全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颖,张志云.出院后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6, 11(2):155-158.

[2]  杨慧,王萌.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6):10987-10988.

[3]  余建琴.个体化营养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6,38(21):1779-1780.

[4]  魏雪莲.个体化运动处方结合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5):261.

[5]  林红,王雪晴,马琳,等.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39(1):58-60.

[6]  钟芳.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8):38-40.

[7]  武萍.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护理及其对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163.

[8]  王玉芹.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19,5(21):81.

[9]  廖泽兰.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26):135.

[10]  宋紫晖.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3):136.

[11]  孙兴英.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0):17756.

[12]  谭爱华.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临床观察[J].母婴世界,2019,(18):159.

[13]  张应秋.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121.

[14]  郑淑云.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焦虑情况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3):196.

[15]  王敬娟.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强化康复治疗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142-143.

(收稿日期:2020-01-05)

猜你喜欢

个体化护理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
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