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研究进展
2020-06-26董晓冬
摘要:自产业革命后,各类机械设备的普及,带动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但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其中噪声危害就是问题之一,噪声能对听力造成损伤,而且能诱发致癌致命的疾病,将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
关键词:噪声危害;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中图分类号:[X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5-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034
Research progress on harm of urban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Dong Xiaodong
(Shenz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Co.,Ltd.,Shenzhen Guangdong 518005,China)
Abstract: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popularity of various types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has promoted the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but it has also caused many problems. Among them, noise hazard is one of the problems.Noise can cause hearing damage, and can induce carcinogenic and fatal diseases, which will interfere with peoples life and work.
Key words:Noise hazard;Industrial noise;Traffic noise
环境噪声污染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的四大公害之一(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十三五”以来随着国内节能减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推进,其他三大公害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却随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变得日趋严峻。目前我国大约有70%的城市人口受到高噪声的危害,在全国监测的70个城市中仅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而一般城市仅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在我国城市噪声源中有30%以上来自交通噪声,27%来自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在城市噪声源中占比约40%以上,且不断有上升的趋势,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70 dB(A),社会生活噪声呈显著上升趋势[1]。
1 噪声的危害
1.1 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噪声暴露与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关系近年来已有许多报道,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3-4],职业噪声接触者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及学习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发生率明显增加。国内学者对肇庆市某金属加工厂4个车间共360名噪声暴露从业人员为观察组,以同单位非噪声作业工人180人为对照组,进行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对照检查及统计分析[5]。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51.6%)明显高于对照组(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噪声强度与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触噪声的强度是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且与工龄、年龄无明显联系。经实验对照分析,噪声作业组不同性别间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因此得出噪声强度与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呈正相关,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且商惠珍[6]等人研究并指出噪声会引起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等精神病状且均为神经官能症,其病症主要表现在后果上,抑郁症因具有自我否定,自杀企图或行为等表现,要比神经衰弱严重得多。
1.2 噪声对人体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引发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机体的特异性危害表现。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环境下的人,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耳朵易发生病变,导致听力降低。不同强度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不同,噪声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若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内耳器官不断遭受噪声刺激,可能发生器质性病变[6],即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是无法治愈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黄轶花[7]等对在江苏省一冶金设备厂工作的作业工人听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时,选取115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调查组,行政和后勤人员93名为对照组,发现调查组的听力损失为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并且听力损失随着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而增加。胡琳琳[8]等研究表明對婴幼儿来说,噪声危害更大。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 dB(A)以上噪声环境中生活,造成儿童耳聋者可达50%。
1.3 噪声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噪声不仅对生理产生不利影响,还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管宏宇、胡松涛[9]等为了探究低气压环境下不同噪声特性对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对常压及低气压环境下噪声对人员烦躁感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烦躁感随着噪声声压级的升高而增加,低气压环境下烦躁感较常压环境低;女性对噪声的变化更敏感,烦躁感更强烈;烦躁感随着噪声的持续时间具备累积效应,持续时间超过15 min后,人员将具备适应性;阶跃变化会影响人体舒适度,噪声阶跃升高会增加烦躁感,噪声阶跃降低,烦躁感会降低,但较低分贝稳态噪声环境下,阶跃变化烦躁感更强烈。刘子强[10]等研究表明,噪声高于85 dB(A),会让人觉得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当人遭受一次突然的噪声干扰,就将丧失4秒的思想集中时间。法国专家进行的试验表明,当噪声处于55 dB(A)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是4.3%,而噪声高于60 dB(A)时,理解错误率则提高至15.0%。所以,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声的影响,有利于智力发育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1.4 噪声的其他影响
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发生改变。沈大学、马超[11]等按照《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检测规范》检测湖北省9个公路收费站噪声强度和等效连续A声级,对高、中、低噪声暴露组共128例收费站作业人员和非噪声暴露组61例进行血压和静息心率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噪声暴露组,血压和静息心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并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血压和静息心率均值和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增加,中、高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公路噪声对收费站作业人员血压和静息心率有一定的影響,应加强防护,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在噪声的长时间影响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器官慢性变形,导致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徐启明[12]等研究中使用舞厅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噪声组人群产生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肠鸣音等症状的产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病原因主要是在强烈噪声环境中,胃肠和肠粘膜的毛细血管发生极度收缩,正常供血途径被破坏,导致消化腺和肠胃的蠕动产生影响,以至于胃液分泌不足。统计表明,在噪声环境中作业的人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出在安静环境下作业人群的5-6倍[13]。
2 结语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既能引起神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甚至会影响人体的心理健康;人在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即便是较小的噪声(包括音乐、谈话声等)也将分散人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某些不太响的噪声,在喧闹的车间可能对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宿舍和家庭中则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人们白天对噪声敏感性会下降,而在夜晚对噪声敏感性会提高。因此为保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刻不容缓,应从声源、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降低噪声强度。
参考文献
[1]平措.拉萨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及其综合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11,37(6):117-121.
[2]环境保护部.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物理分册[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Hattori M. A field study of health effects of aircraft noise in adults around Komatsu Air Base (1998)[J].Nippon Koshu Eisei Zasshi,2000,47(l):20.
[4]贾莉,程荔.职业噪声对神经系统亚临床的损害[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3(3):14-15.
[5]丰薇薇,吴达成.肇庆市某金属加工厂噪声从业人员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4,30(15):2172-2173+2176.
[6]商惠珍,孙建娅,柴栋良,等.噪声接触人员听阈变化规律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2):187-189.
[7]黄轶花.常熟市某冶金设备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97-2698.
[8]胡琳琳.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分析[J].污染防治技术,2009(01):25-27
[9]管宏宇,胡松涛,慕缘鹏,等.低气压环境下噪声特性对人体烦躁感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4):90-94.
[10]刘子强.居住区声环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3.
[11]沈大学,马超,刘克俭,等.公路噪声对收费站作业人员血压和静息心率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9,25(23):2490-2491.
[12]徐启明.舞厅噪声对人体听觉外影响的探讨[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3,3(10):119.
[13]卞云龙,王丽.环境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云南环境科学,1999,18(4):48-51.
收稿日期:2020-03-18
作者简介:董晓冬(1987-),女,汉族,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噪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