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与同情心满足水平及其工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06-26黄璐于海容袁文婷

军事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同情心急诊科军队

黄璐,于海容,袁文婷

(1.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学员十八队,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护理系 野战护理学教研室;3.武警特种警察学院特种作战系 特种救援教研室,北京 102210)

急诊科护士在长期照护患病或受创伤人群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会使该群体产生身心疲惫感及情绪退缩。1992年,Joinson[1]首次提出“同情心疲乏”用以描述该群体的此种身心耗竭状态。随着相关研究深入,学者Stamm[2]将照护者在照护急重症或创伤患者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称为“同情心满足”,认为该体验可以影响同情心疲乏的发生。影响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因素一般可总结为患者因素、工作因素、个人因素等[3-4]。近年来,军队医院在军地各类卫勤保障及救援任务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急诊科护士在其中承担重要角色。该群体所处的特殊工作环境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其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水平,并探索可能的工作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尝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两者现状水平的工作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军队医院护理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急诊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水平,稳定急诊护士队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6-7月期间,选择来自上海、北京、湖北、甘肃的6所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急诊科室从事护理工作年限≥1年;自愿接受本次调查。排除在调查期间因各种原因脱岗一个星期以上者。用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最低样本量为n≥20+5m(m为自变量数)[5],本研究拟纳入21个自变量。因网络调查问卷回收率较低,计划每所医院急诊科至少发放4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参与调查急诊科护士年龄为(28.18±5.76)岁,其中女性140人(占96.6%)、男性5人(占3.4%)。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共包括三部分:(1)人口学及一般工作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职务、急诊岗位、工作年限、夜班数量、工资收入、人员类别、遭受躯体及言语暴力情况、相关教育培训及卫勤保障经历等。(2)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由邵亚等[6]汉化调试后编制而成,包括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工作掌控、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等7个维度,共33个条目,其中最后一个条目是对工作相关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该维度的水平越高。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全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9,各因子在0.652~0.859,折半信度为0.919,各因子在0.649~0.871。(3)中文版护士同情心负荷量表:由张媛媛[7]将Stamm研制的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引进我国后汉化而成,共包括同情心疲乏、同情心满足、工作倦怠等三个维度,各维度分别测量不同变量,可独立计分,量表无需计算总分。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其中的同情心疲乏(8个条目)与同情心满足(10个条目)两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同情心疲乏维度得分范围为8~40分,同情心满足维度得分范围为10~50分,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该维度水平越高。两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58和0.821,重测信度分别为0.764和0.867,表明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稳定性较好。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与被调查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取得联系,向其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各护士长知情同意后,将“问卷星”电子问卷发至其科室微信工作群中,邀请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护士根据自愿原则填写问卷后提交。利用“问卷星”电子问卷自带功能将所有条目设置为“必答题”,以保证回收的145份问卷均有效,故本次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同情心疲乏、同情心满足及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 详见表1。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得分接近中等水平,同情心满足得分高于中等水平。

表1 急诊科护士象同情心疲乏、同情心满足及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得分情况(n=145)

2.2 工作相关变量与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单因素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一般工作情况变量与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不同急诊岗位护士的同情心疲乏水平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调试培训护士的同情心满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得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工作压力与工作家庭平衡维度得分与同情心疲乏得分呈显著相关(均P<0.05);除工作压力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与同情心满足得分呈显著相关(均P<0.05)。

表2 急诊科护士一般工作情况变量与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单因素分析结果(N=145)

续表2

一般工作情况变量频数(%)同情心疲乏秩均值χ2或ZP同情心满足秩均值χ2或ZP是否接受过护士心理调适等方-1.5500.121-3.2530.001面的教学培训 是46 (31.72)80.8789.60 否99 (68.28)69.3465.29有无军队卫勤保障经历-0.5540.579-0.8800.379 有10 (6.90)80.0584.25 无135 (93.10)72.4872.17

表3 急诊科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得分相关性分析结果(n=145)

a:P<0.05,b:P<0.01

2.3 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同情心疲乏回归模型的急诊科护士工作相关变量包括急诊岗位、工作年限、1年之内有无遭受言语暴力、工作压力维度;纳入同情心满足回归模型的急诊科护士工作相关变量包括是否接受心理调适等培训、工作评价维度。详见表4。

表4 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145)

3 讨论

3.1 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工作相关影响因素

3.1.1 工作岗位 本研究在对急诊岗位进行哑变量赋值时,将观察室设置为参考类别。因此根据回归模型可以得出,抢救室、输液室、监护室和其他急诊岗位护士的同情心疲乏水平均高于观察室护士,以上与陈炜等[8]研究结果部分一致。抢救室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监护室中患者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相比观察室护士,这两个岗位的护士在工作中会遇到更多与患者相关的创伤事件,例如患者病情恶化、患者死亡、治疗决策困境、与患者家属冲突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护士出现更为严重的同情心疲乏[9]。另外,输液室具有人流量大、患者周转快、工作重复性强等特点,护士在此工作环境中更容易出现倦怠感,也有可能引起同情心疲乏[8]。

3.1.2 工作年限 回归模型显示,急诊科护士工作年限越长,其同情心疲乏水平越低,这可能与护士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帮助其及时恰当地自我调适而降低同情心疲乏水平有关。另外,由于工作特殊性,急诊科护士往往没有太多机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过多的情感交流,因此,即使部分护士的工作年限较长,也可能不会出现因过度情感耗竭而造成的同情心疲乏。

3.1.3 有无遭受言语暴力 本研究显示,最近1年内遭受言语暴力的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更高。但Itzhaki等[10]研究发现,护士在工作场所的言语暴力经历与同情心疲乏水平无显著直接相关,提示言语暴力经历对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可能通过其他变量的中介作用产生,后续研究可纳入其他变量展开分析。

3.1.4 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工作压力维度 该维度反映的是护士对工作压力的主观评价。研究结果说明,工作压力程度越高,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越高,与前期部分研究[10-11]结果一致。工作压力维度中“工作中我有较强的时间紧迫感”条目不仅能够反映出急诊科护士的主观压力感,而且可以提示护理管理者有必要从政策及制度入手,优化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改善急诊科护士工作质量,从而间接帮助其降低同情心疲乏水平。

3.2 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同情心满足的工作相关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最终纳入同情心满足回归模型的急诊科护士工作相关变量包括是否接受过心理调适等培训,以及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工作评价维度。可以看出,接受过心理调适等培训的急诊科护士同情心满足水平更高,提示军队医院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活动,培养急诊护士的积极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同情心满足水平。回归模型还显示,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工作评价维度得分解释了同情心满足模型总变异的33.0%,工作评价得分越高,同情心满足水平越高。该维度中条目,如“我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是单位的一部分”,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出急诊科护士对所从事工作的主观满意度。有研究[12]发现,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和愉悦感与高水平的同情心满足感呈显著正相关。该量表中其他维度更多关注的是护理工作中的客观条件,例如工作环境、决策发展、上级肯定、工作家庭平衡等[5],可能因此没有最终纳入回归模型,帮助解释急诊科护士因主观情感投入而出现的同情心满足体验。另外,工作评价维度中“我所在的组织能有效地和员工进行沟通”条目提示,各医疗机构及急诊科室应保持与护士的有效沟通机制,尝试提供多种机构支持策略以提高该群体的同情心满足水平。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重点关注军队急诊科护士群体同情心疲乏及同情心满足水平。但由于急诊科护士中军人护士和文职护士人数过少,本研究无法准确分析军队医院不同身份急诊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和同情心满足水平差异。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参与卫勤保障任务的经历可能会增加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军队使命感,从而提高其同情心满足水平、减少同情心疲乏,但本研究没有发现参加与未参加保障任务的急诊科护士在2个维度得分上的显著差异,该结果可能与急诊科护士中仅有小部分急诊科护士参与过军队卫勤保障任务有关。以上两点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因此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及样本量,充分挖掘军队急诊护理相关工作因素对该群体同情心疲乏与同情心满足水平的影响。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及统计分析,了解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与同情心满足现状,并分析一般工作情况及工作相关生活质量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点关注特殊急诊岗位、较低工作年限、工作中遭受言语暴力,以及经常反馈工作压力较大的急诊科护士,主动为其提供机构与政策支持,以预防其同情心疲乏的发生;另外,医院及科室可定期开展护士心理调适相关培训,帮助急诊科护士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军队医院管理者可考虑充分发挥军队特殊使命任务和优良作风可能给急诊科护士带来的职业荣誉感,间接帮助其提高同情心满足水平,降低同情心疲乏,从而稳定军队医院急诊科护理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同情心急诊科军队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滥施同情心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