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班护生与其他护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现状对比研究*

2020-06-26李美华夏雪梅

海峡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精准心理健康

李美华 夏雪梅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101)

扶贫必先扶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党和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速发展。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职业教育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此,2017年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南平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实施“一免二助三定”政策,成立护理专业精准扶贫班。

贫困不仅需要从物质资源的匮乏上找原因,更需要从个体的主观思维上加以认识。贫困生进入大学校园生活后,在家庭、经济、人际、就业等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多重叠加的压力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以往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贫困生心理健康存在较多问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等方面和非贫困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1-3]。要提高对贫困生帮扶策略的有效性,贫困生的心理资源评估与帮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此,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首次提出“心理精准扶贫”[4]。

从精准扶贫班护生的基本资料来看,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建档立卡户家庭,即国家兜底保障家庭;有42.9%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5.9%为孤儿;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5]。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所处环境和条件比其他护生更加不利和恶劣,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抑郁和焦虑水平可能更低。因此,本研究对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并与其他护生进行对比分析,为探索精准心理扶贫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精准扶贫班护生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全体82名护理精准扶贫班学生。

1.1.2 贫困护生

随机抽取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护理专业贫困生150名进行问卷调查。贫困生评定方法:由学校及系部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和平时生活状况,按照有关贫困生标准的制定方法和学生来源的当地政府证明评定,最终贫困生名单由学校学工处提供。

1.1.3 非贫困护生

随机抽取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护理专业非贫困生155名。

1.2 工具

1.2.1 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

由Willian.W.K.Zung编制,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0个为反向评分,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待评定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X),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Y)。按照我国常模,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D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0。

1.2.2 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

由Willian.W.K.Zung编制,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待评定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X),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Y)。按照我国常模,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A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

1.3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问卷星统一发放问卷,请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并按指导语统一答卷。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总体水平

精准扶贫班护生SDS总体平均分(63.11±11.74)显著高于常模轻度抑郁临界值53分;SAS总体平均分(53.13±9.42)显著高于常模轻度抑郁临界值50分。由表1可知,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但在焦虑得分上男女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2 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水平与其他护生对比

由表2可知,精准扶贫班护生与其他护生的抑郁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情绪阳性检出率高达91.46%。

2.3 精准扶贫班护生焦虑水平与其他护生对比

由表3可知,精准扶贫班护生与其他护生的焦虑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1),精准扶贫班护生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64.63%。

3 讨论

3.1 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现状分析

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和焦虑情绪总体状态较差,抑郁情绪阳性人数占比为91.46%,焦虑情绪阳性比率为64.63%,和以往研究基本一致[6]。这可能是由于精准扶贫班护生的家庭条件较差有关,过低的家庭经济水平使得这部分学生的生活没有保障,面临的危险因素较多,有研究表明,是否留守、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对贫困生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7]。

同时,在性别上,精准扶贫班男生的抑郁自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的抑郁程度较女生更严重。这和认为女生心思比较细腻、情感更丰富、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传统观点不一致,这可能和个体的情绪表达是密不可分的[8]。受到传统文化中“男儿有泪不轻弹”观念的影响,男生普遍存在情绪表达抑制,在产生负面情绪后更易选择独自处理,使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且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男生承担更多的家庭期望和责任,男生显然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明显高于男生[9],女生更容易通过倾诉的方式疏解负面情绪。

3.2 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情绪与其他护生的对比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抑郁情绪与贫困护生及非贫困护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曾武祈[6]、张梅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精准扶贫班护生的基本资料显示,有42.9%的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5.9%的学生为孤儿,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相比其他护生,精准扶贫班护生的家庭条件更加恶劣,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社会应激源,且长期处于负性生活事件中易降低生活的希望感,从而诱发抑郁情绪。贫困这个客观事实是抑郁情绪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但这个压力源是否会被激发,与个体的想法认知息息相关。程刚、张秀梅等学者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的家庭经济主要是通过缺陷感、贫困生标签、低自尊、低主观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中介作用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11-12]。精准扶贫班护生不仅需要背负“建档立卡户”这个沉重的包袱前行,忍受贫困带来的客观现实压力,同时还可能承受“建档立卡户”标签产生的不良认知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时,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具有敏感性的特点,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看法,常常具有假想观众,而“精准扶贫班学生”这一身份容易让该阶段的大学生形成“我不如别人”“我低人一等”等不合理信念,继而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相比其他护生,该班护生的抑郁情绪状态尤为严重。

3.3 精准扶贫班护生焦虑情绪与其他护生的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班护生的焦虑情绪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都属于低一级的需求,当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精准扶贫班护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学生来自不完整的家庭,在入学前很多学生也处于失学或者无业的状态,理论基础差,不可否认,他们在生活费用、学习、就业等方面都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家庭经济窘迫、生活稳定性差、重要亲人的缺失,这使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危险因素,生活缺乏安全感,对生活充满未知感,这些都是诱发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学者程坤的研究也发现[13],贫困生的特质焦虑和非贫困生不存在差异,而在状态焦虑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有力说明了精准扶贫班护生家庭成长环境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都有可能让他们感受到威胁,可能唤醒他们的焦虑。面对多重叠加的应激源,是否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和个体应对方式相关。学者燕展的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较少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应对方式,而更多的是“退避”和“自责”[14]。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往往可能带来更大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使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情绪处于惶惶不安的焦虑状态。

4 结论与建议

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状况远差于其他护生,其现状不容乐观,应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情绪调节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精准心理扶贫。

针对精准扶贫班护生目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现状,我们亟需通过加强心理服务的深度、提高心理服务的精度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管理情绪。第一,开展一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成立抑郁、焦虑情绪成长训练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教会精准扶贫班护生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使团体成员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潜能和团体互动作用,达到个体的自我实现、消除心理困扰。第二,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调整不合理认知。从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产生来看,很大部分不良情绪来自主观上对于生活事件的不合理认知。所以,在改善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状态时应该注重对不合理信念的调整,帮助建立合理的信念,克服缺陷感带来的糟糕体验。第三,丰富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精准扶贫班护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表现出“先天不足”,遇到负面生活事件时较小获得支持感,不利于问题解决。随着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获得丰富的社会支持,通过调整认知加强主观社会支持感,同时,提高整个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全面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对他们的帮助,使生活更加有支持感、掌控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专题讲座、增强体育锻炼等方法,促进形成积极的情绪管理方式。既要兼顾好精准扶贫班护生个体情绪调节策略的“点”,又要组织好他们社会支持系统的“面”,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心理扶贫转变。

猜你喜欢

贫困生精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