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模式研究
2020-06-25朱相雄周建革叶金俊王海蓉翁仙平潘木勤
朱相雄 周建革 叶金俊 王海蓉 翁仙平 潘木勤
(1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323300;2 浙江省遂昌县石练林业工作中心站323315)
一村万树示范村是指在一个行政村范围内,新植以珍贵树、乡土树为主的绿化美化树种10000 株以上或者人均10 株以上,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绿化美化示范的村庄[1]。它包括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和农村建设用地之外的对农村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的环境绿化[2]。
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计划用3年时间,以1个村新植1万株树木为载体,在全省开展“一村万树”千村示范、万村推进行动。到2020年全省将全面完成新植1 亿株珍贵树木任务,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以上示范村,全省建成1000个以上示范村[3]。两年来,遂昌县成功创建示范村12个。在归纳总结遂昌县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模式和树种选择原则、探讨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提出了建议,为今后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提供借鉴。
1 示范村创建概况
表1 一村万树示范村统计表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总面积25.4万hm2,其中林业用地22.16 万hm2,占总面积的87.3%。森林覆盖率达83.47%。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县辖2 街道7 镇11乡203 行政村8 城市社区。开展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措施,是为乡村振兴提供绿化美化示范村庄的重要途径。两年来,省级财政投入315 万元,共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12个。种植香樟、红豆杉、浙江楠、闽楠等珍贵树12 万株,发展桃、红心李、红心柚等特色水果30hm2,增绿140hm2。
2 示范村创建模式
2.1 初级自然生态绿化模式
集体经济较弱的山区乡村,其村庄主要是远离城市、村内地势高低不平、生态环境较好,可开展初级生态绿化模式创建示范村。以生态绿化为主,通过四旁植树,栽花种草,改善人居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山上山下,村里村外,村旁路旁,村边空地,栽满种足,绿化类型更多体现的是自然、生态或近自然[4]。如安口乡桂洋村,通过进村道路、村边空地种植桂花、红豆杉等珍贵树的近自然绿化模式。
2.2 村庄绿化提升模式
村庄绿化有一定基础的村庄,以“一村万树”为载体,在保护好现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村庄绿化、提升通道绿化及周边区域可视范围内绿化。以园林绿化为主,道路绿化,树种多样并配置花灌木,在路口或路边空地营造小型园林绿地。重点抓好乡村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休闲公园绿地建设。如柘岱口乡尹家村新建公园绿化0.3hm2,绿化进村道路10km,发展杨梅、桃、红心柚等特色水果10hm2。带动乡村林业产业振兴。
2.3 高级园林游憩型模式
集体经济较好,其村庄距离城市郊区,人口集聚较多,生态绿化、园林绿化基础较好。在保护原貌的前提下,主行道种植行道树,两侧设置花池,栽花种草;庭院绿化,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栽树种花[4];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在公共场所内进行园林绿化,并配以小型人工构造物如水池、活水进村、亭台、小径等园林建设工程,建成景区或景点供游人游玩。如妙高街道金岸村利用防洪堤绿化,配套建成水池、活水进村、亭台、小径等溪边公园。提升了整体示范村绿化水平,发展了乡村旅游,推进了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树种选择
3.1 树种选择原则
示范村绿化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景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要围绕当地总体发展战略,着眼于林业多功能、多效益的充分发挥,要以乡土树、珍贵树为主的绿化美化树种。做到苗木与培育目标相适应、与历史文化相适应、与生态因子相适应。
3.2 主要树种
表2 一村万树示范村主要树种
4 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筹集困难
此次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省级财政补助315 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开展绿化工作。遂昌县可用于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资金有限,政府和林农能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极少。2016年省消薄办确定遂昌203个行政村中有97个村为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而“一村万树”建设中大苗、珍贵树种比例很高,投入较大,需要有当地的财政配套和民间资金注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的推进[5]。
4.2 重栽植轻管护
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政府有一定资金补助,对苗木、种植等环节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基层村组织的积极性,但缺乏后续管护资金,后续绿化管理难落实。在调查中发现,当绿化用地与个人生产、生活用地有矛盾时,往往对栽植后的树苗进行恶意破坏。如进村道路的行道树绿化。道路通过农田、菜地旁边种植的绿化树,农民担心树苗长成大树影响其农业生产,会故意毁坏其树苗,影响一村万树示范村绿化建设成效。
4.3 村民绿化意识淡薄,绿化用地难落实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村民对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是政府的事,是村里的事,与个人无关,对乡村绿化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同时一片绿化用地分属十几户甚至数十户,每户多则一二亩,少则以平方论,各户间种植、开发很随意,绿化意见难统一,造成绿化用地难落实。
5 建议
5.1 积极探索融资模式,增加资金投入
坚持整合资源,不断加大投入,要发挥政府资金在“一村万树”行动中的引导作用,由此带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紧密结合美丽大花园、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小流域生态治理等工作,充分抓住省里加大政策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积极探索社会投融资模式,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5],确保绿化成效。
5.2 创新林权改革,多渠道加强绿化后续管理
创新林权改革,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示范村新栽植树木私有化,按林改要求明晰树木产权列入生态公益林补助范围[2];按照谁种树谁受益、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主体是村级组织或农民个体,绿化提升受益者是该地域群众。因此绿化后续管理工作主要由受益群众或村组织来承担。建议可由村组织每月“党员活动日”“义务植树节”等形式多渠道的加强绿化后续管理工作,确保栽后管理成效。
5.3 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绿化意识
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乡村绿化提升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绿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参与到示范村绿化建设工作中去。提高群众乡村绿化觉悟,变“要我建”为“我要建”的强烈绿化意识。
6 结论
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不能就“万树”而“万树”,而是要做到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景、冬有韵。把示范村建设当作作品、建成精品、打造成艺术品。一是要依据乡村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文传统有特色的创新绿化模式来培育示范村;二是要围绕绿化提升、林果结合型、林苗结合型和休闲观光型等紧密结合,推进产业和林农增收融合发展,确保工作能够取得实效;三是要注重把“一村万树”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流域生态治理、森林廊道建设等工作结合,与农办、建设、水利、交通、环保、国土等部门积极主动对接,加强项目资源整合,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示范村绿化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绿化美化示范村庄,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绿水青山在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中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