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长兴县林场阔叶树造林效果分析评价

2020-06-25李春霞夏云龙吴国良谢哲根

自然保护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枫香长兴县保存率

李春霞 夏云龙 吴国良 谢哲根

(1 浙江省长兴县林场313100;2 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310020)

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林疫木除治后逐渐稀疏而成为低产低效林,迫切需要生态修复。造林树种选择是关键,应该对一个树种在特定地区的生长表现作出恰当评价[1]。目前研究马尾松针叶林恢复技术[2]和林下套种阔叶树效果[3-4]的文献不多,不能满足针叶林生态修复实践需求。分析长兴县林场多年来的珍贵阔叶树种造林试点成果,旨在总结经验,提高阔叶树造林和森林生态修复的技术水平,为浙北地区阔叶林培育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1.1 自然条件

长兴县林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6℃,7月份最高气温40℃,平均28℃,1月份最低气温-5℃,平均为3.1℃;常年雨日144.5d,年平均降雨量1321.7mm,初夏有“黄梅雨”,盛夏光照强烈,有些年份盛夏晴热少雨;年均降雪日数9.2d;土壤为红壤,大部分林地立地条件良好;地被植物主要是芒萁、紫萁、杂灌等。

1.2 珍贵树种培育基地情况

林场此前马尾松纯林面积比例高,树种结构单一,经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后,林分郁闭度降低,林内天然更新树种匮乏;少部分松材线虫病严重的林分,疫木除治后成皆伐迹地。为了治理松材线虫病,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长兴县林场于2010年开始珍贵阔叶林培育,率先开展浙北地区珍贵树种造林试点,是长兴县珍贵阔叶林培育的示范基地。

根据马尾松林松材线虫病除治后的林地和林分情况,采用多种更新造林方式。一是皆伐迹地纯林造林方式,有光皮桦纯林、浙江楠纯林,造林密度1650 株/hm2(2.2m×2.8m)或2505 株/hm2(2m×2m);二是皆伐迹地混交造林方式,行带状混交,树种有枫香、浙江楠、浙江樟、榉树,造林密度2505 株/hm2;三是林下补植造林方式,林冠下块状、团状补植,树种有浙江楠、红豆树、赤皮青冈、枫香、黄连木,平均补植造林密度645 株/hm2。苗木均为容器苗,穴状整地,1年生容器苗造林挖穴规格为30 ㎝×30 ㎝×40 ㎝,2年生容器苗造林挖穴规格为35 ㎝×35 ㎝×40 ㎝。幼林抚育方式为全面割除杂灌、杂草,连抚3年以上,每年2 次。2017-2018年每年扩穴施复合肥1 次,根据苗木大小,施肥量150-250g/株。2018年修枝1 次。

2 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分别造林模式进行评价指标比较的分析方法。评价指标是成活率、保存率、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病虫害情况。造林方式+树种的组合形成基本造林模式,树种是造林模式的组成因素,不同的造林模式有不同的生长效果。分析各树种在相应造林方式中的成活和生长状况,能够比较详细地评价各阔叶树的造林效果。

采用技术档案调查法,查找苗木采购资料、造林验收资料,然后汇总苗木年龄和规格、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等档案调查结果,比较各阔叶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各年度保存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采用标准行调查测定法,2019年11月在长兴县林场东潮岕林区,选择土层厚度、生长情况均为中等的代表性地块,设置标准行,每条标准行40 株以上,开展每株调查,记载树种,量测地径、树高,观察病虫害情况。标准行设置时考虑各树种均有足够的株数分布,要求每个树种有一定的测定株数。然后分析各树种的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测定数据整理结果

调查测定汇总结果详见表1。其中浙江樟带状混交造林、浙江楠全面造林因保存率极低,标准行调查测定时出现的株数很少,进一步生长分析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测定值栏没有列入。

表1 调查数据整理结果一览表单位:年、cm、%、株

3.2 造林效果分析

3.2.1 成活率与保存率分析

从表1 可见,浙江楠造林成活率较高,其他各树种造林成活率均很高,主要原因是容器苗起到保障作用。

但保存率存在突然降低现象,分析主要原因是灾害性天气、树种生态习性、造林方式的综合影响。①比较2010年造林的光皮桦全面造林、浙江楠带状混交造林、黄连木林下补植造林,2013年夏季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达40℃,因光皮桦浅根性,耐旱性弱,所以幼树死亡较多,但因光皮桦是前期速生树种,部分幼树死亡后幼林郁闭度仍较高、林相仍完好;浙江楠的保存率仅受轻微影响,黄连木的保存率没有受到影响。可见,夏季高温干旱,容易导致不耐干旱树种的造林保存率降低,影响造林成效。②比较2015年造林的浙江楠全面造林、浙江楠林下补植造林、枫香带状混交造林、枫香林下补植造林,2016年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长、白天强光直射时间过长,浙江楠幼苗较喜阴,全面造林的浙江楠幼苗死亡比例很高,林下补植造林的浙江楠幼苗仍保存完好,而枫香适应性强,带状混交造林、林下补植造林两种造林方式的枫香幼苗仍保存完好。另外,该林场2011年的红豆杉补植造林,因其喜阴性不耐高温,2013年夏季幼苗死亡比例很高。可见,夏季高温强光,容易导致不耐高温、喜阴树种的造林保存率降低,影响造林成效,而林下补植造林则可减轻甚至避免夏季高温强光对保存率的不利影响。③观察2015年的浙江樟带状混交造林,造林验收后当年12月-次年1月份期间,天气寒冷,大雪天气持续5 天,气温低至-5℃,幼苗不能适应当地气候而死亡,致次年保存率极低。另外,少量试种的林下补植的浙江樟也几乎全部死亡。

因此,容器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但造林保存率仍是关键问题,需要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和造林方式。成活率与保存率分析表明,长兴县林场不适宜栽植浙江樟;光皮桦比较适宜,应注意夏季持续高温干旱风险;浙江楠适宜栽植,但应采用林下补植造林方式,不应采用浙江楠全面造林方式;榉树、枫香、红豆树、赤皮青冈、黄连木均适宜栽植。

3.2.2 生长量分析

计算各树种分别造林方式的地径、树高生长量,详见表2。

从表2 可见,各树种之间的地径与树高、总平均生长量与期间年均生长量的变化趋势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苗木规格对总平均生长量的影响较大,现采用期间年均生长量为指标进行比较,以突出造林树种和造林方式的影响。

表2 各树种分别造林方式的生长量单位:年、㎝/年

不同树种间的生长量比较。①地径期间年均生长量变化范围为0.26-1.30cm/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0 倍;从大到小的树种依次为光皮桦、枫香(带状混交)、浙江楠(补植造林)、枫香(补植造林)、红豆树、赤皮青冈、榉树、浙江楠(带状混交)、黄连木;浙江楠(带状混交)、黄连木的地径期间年均生长量小于0.3cm/年,其他均大于0.55cm/年。②树高期间年均生长量变化范围为12.45-99.21cm/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0 倍;从大到小的树种依次为光皮桦、枫香(带状混交)、赤皮青冈、榉树、浙江楠(补植造林)、枫香(补植造林)、红豆树、浙江楠(带状混交)、黄连木;浙江楠(带状混交)、黄连木的树高期间年均生长量小于20cm/年,其他均大于50cm/年。

同一树种不同造林模式之间生长量比较。①比较浙江楠的林下补植造林与带状混交造林,地径期间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23cm/年、0.26cm/年,前者是后者的4.7 倍;树高期间年均生长量分别为62.33cm/年、16.68cm/年,前者是后者的3.7 倍,说明浙江楠应该采用林下补植造林方式,不宜采用其他造林方式。②比较枫香的带状混交造林与林下补植造林,地径期间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25cm/年、1.1cm/年,前者是后者的1.1 倍;树高期间年均生长量分别为84.83cm/年、54.05cm/年,前者是后者的1.6倍,说明带状混交造林对枫香更合适,生长效果更好。

生长分析表明,不同树种之间、同一树种不同造林模式之间的生长量有差别,有些存在很大差别。

3.2.3 病虫害情况分析

经调查,浙江楠、红豆树、榉树、黄连木等尚未发现病虫害。但光皮桦有白蚁蛀干危害;枫香有黑斑病,赤皮青冈有青冈霉病,危害叶片。

4 结论

4.1 适宜的造林模式

当前以马尾松为主的低产低效针叶林生态修复越来越重要,需要采用适宜的造林模式取得良好的造林效果,然后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生态修复效果。造林效果分析表明:稀疏针叶林下,浙江楠、赤皮青冈、红豆树、枫香等树种的补植造林模式是适宜的;采伐迹地采用枫香、榉树带状混交造林是适宜的;光皮桦全面造林比较适宜,应注意光皮桦幼林在持续高温干旱夏季的气象风险;长兴县林场不适宜栽植浙江樟,浙江楠全面造林模式和浙江楠带状混交造林模式不适宜;黄连木林下补植造林生长慢,但成活率和保存率极高、无病虫害,说明慢生乡土树种有天然适生性的优势,适当场合可以采用;光皮桦、枫香、赤皮青冈造林应注意病虫害防治。

4.2 造林效果分析方法

由于林下补植造林具有林中空窗分布无规律、种植点不规则等特点,严格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较难应用。以林场各年实际营林生产形成的幼林为基础,来源于生产实践,研究结果也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开展技术档案调查、标准行调查测定,采用造林模式比较方法,适用于林下补植造林效果的研究,优点明显,但缺点是难以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树种在不同造林方式下,保存率与生长量有较大差异,所以应该在造林模式层次上进行树种造林效果分析与评价。综合以往研究文献[1,4-7],涉及的造林效果评价指标有成活率、保存率、地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材积、病虫害情况等。采用的造林效果评价指标是成活率、保存率、地径期间年均生长量、树高期间年均生长量、病虫害情况。正常管理水平下,成活率、保存率是树种适应性的首要因素,病虫害情况是健康生长的基本因素,地径和树高的期间年均生长量能减轻苗木规格不同的影响,能更准确评价生长效果,这5 项评价指标能较全面反映幼龄林的质量状况,并且调查操作比较简易。

猜你喜欢

枫香长兴县保存率
枫香叶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惠水枫香染文创产品“5W1H”理论研究
枫香园四季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努力进取,不断成长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青年教师施燕燕
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My family
浙江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