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消费赋能江苏高质量发展

2020-06-24刘兴远

群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娱乐群体消费

刘兴远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受疫情影响明显下挫,GDP同比下降6.8%,但从4月开始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受封城、居家、停工停学等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传统消费大幅下挫,消费市场的内容、形式、格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抑制了传统消费,却也催生了一个个消费新场景,激发了消费新动能。新兴消费成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压舱石。在经济长期向好与挑战前所未有的双重背景下,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构建经济新动能,对于推动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新兴消费顺应消费升级大势

2019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8%,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进入新时代,为追求美好生活品质,消费升级渐成大势,新兴消费方兴未艾。

以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推动新兴消费。以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必将重构、改造、革新传统商业模式,推动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线上消费。大数据、物联网、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趋成熟,推动线下消费场景向线上完整迁移,进而在线上高度复原线下的消费体验。线上消费不再仅作为线下消费的补充,而是逐渐形成独立的消费空间,建立其独有的消费模式,最终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同质供应、共生发展。以大数据为依托,新兴消费具备远高于传统消费的市场自我匹配能力,可以实现对消费群体特质的深度挖掘,让精准营销、定制化服务成为主流。

以“Z世代”和“活力熟年”为代表的人群成长推动新兴消费。新兴消费成长的核心基础在需求人群,成长壮大的消费人群是支撑新兴消费市场有效需求的根本保证。1995年后出生的“Z世代”群体是新兴消费的主流。“Z世代”群体兼具较好的工资性收入和继承性收入优势,消费能力强,且其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对线上消费、IP营销、直播销售等新消费模式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从消费心理看,“Z世代”注重社交、偶像、圈层,他们独特的价值追求是新消费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45岁至64岁之间,家庭收入较好、生活稳定且无重负担的“活力熟年”群体,逐渐成为新兴消费的新生代。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50岁以上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重从6.7%提升至13.6%,50岁群体人均网购消费达5000元/年。受疫情影响,“活力熟年”与新兴消费的彼此融合进程加快,消费习惯加快形成并固化。

以直播营销、云消费为代表的模式成功推动了新兴消费。疫情防控为新兴消费提供了打磨产品、积累内容、拓展覆盖、培育消费习惯的重要窗口期,加快了消费模式创新与发展速度。这集中体现在依托新平台,构建新场境,满足新需求,形成新习惯。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直播销售红人引发直播营销热潮,并为众多商家和消费者所接纳。数据表明,淘宝直播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井喷式增长。2月份新增商家数环比增长719%,3月份更是同比大涨3倍,给商家带来的订单增长超过160%。博物馆直播、商场直播、老字号直播、卖房直播、县长直播等新形式层出不穷,有力支撑了各个产业、各类商家以及农户复工复产。此外,“云学习”“云娱乐”“云旅游”“云健康”等“云消费”实现了传统消费的新型化。智能物流与线上体验消费相结合,无人化、智能化、机器化、自動化的零售模式将成为新趋势。

新兴消费的主要内容

大健康消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民对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刺激了民众对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强烈渴望,日均通过网络搜索、浏览健康相关信息超过10亿人次,折射出健康消费的强大需求。受此影响,以居家健身、卫生防护、营养膳食、空气净化、消毒除菌、保健养生等为代表的健康消费市场迅速壮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消毒柜销量同比增长205%,壁挂新风及新风系统销售同比增长304%。疫情期间,有助于肠胃健康的益生菌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13%、氨糖软骨素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0倍,滋补、保健、营养品等销售同样火爆。与传统的健康产业不同,新兴消费中的大健康消费,其重点由“医养”转为“生活”,其主要消费群体由“银发老人”向社会大众延展,其产品和服务突破了康复、养生和医疗的传统范畴,覆盖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娱乐消费。疫情期间前所未有的居家管控,在直接重创线下休闲行业的同时,也为网络娱乐带来了新的商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文娱市场规模达1133亿元,环比增长10.4%。疫情期间,电子游戏、网络直播、线上音乐会、在线景区游览等网络娱乐消费,极大地填补了群众因居家禁足而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和娱乐需求,同时发挥了疏导社会紧张情绪、满足群众疫情期间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作用。与早期网络娱乐消费较为单一的娱乐化、年轻化特征不同,疫情期间网络娱乐呈现出与知识消费、大众科普、家庭互动等深度融合的趋势,其自身也被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所认可和接受。网络娱乐有望从青年时尚群体真正走向大众消费群体。

精研消费。疫情期间,大众对专业化、精准化、精确化的偏好显著增强,专业权威、精致且实用的精研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精研消费引导下,商家更注重在技术领域的投入,突出产品在技术、原材料、使用效果、专业有效性方面的优势。从消费者角度看,关注产品“成份”的日益增多,他们更侧重于在消费过程中深度了解产品和品牌,打破信息不对称,同时为专业价值和技术优势付费的意愿也有较大提高。

把握新兴消费的“风口”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要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疫情期间形成的新兴消费将长期影响国内消费市场,抢抓新兴消费风口,将为经济复苏和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增强中国经济对抗下行压力的能力和韧劲。

当前,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消费领域。一是延迟消费。春节期间因疫情被延后的社交、购物、旅行等消费行为逐渐恢复,零售、餐饮、旅游、生活服务等行业有望重迎消费高峰。同时,延迟消费将与假日消费、夜经济、周末消费等结合,形成叠加效应。二是悦己消费。疫情可能促进消费心理的转变,使其更关注自我感受,偏好满足自身当下的需求。奢侈品、高档数码产品、定制化旅游、婚庆、医美、深度学习等高自我满足度的产品或服务,有望迎来补偿性消费潮。三是家庭消费。疫情提高了大众对家庭的关注度,以家庭为单元的消费行为和为家庭成员投入的消费意愿均有望上升。四是文体消费。文化、旅游、体育、影视等文体消费,有望以新消费模式发展。这对三线以下城市和小镇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尤为突出,扩大了消费市场。五是网络消费。网络消费逐渐由青年群体向社会大众延伸,在中老年群体中建立了稳定的消费习惯和用户粘性。网络直播、网络电视、电子游戏等网络娱乐消费逐渐摆脱负面形象,发挥正向作用并为大众所接纳。

综合来看,新兴消费潜力的有效释放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快从政策层面进行引导、巩固、刺激。探索试行弹性假期,解决在岗职工的消费时间困扰。进一步减税降费,对直接面向消费一线的生活服务类、中小微企业加大减税退税力度,降低国有物业资产租赁收费,降低其经营性成本。降低交通物流成本,适度降低货运高速收费。加快探索城市“夜经济”和“夜消费”,鼓励企业延长营业时间,进一步降低夜间商业用电收费,适度放宽夜间城市自由市场管制。运用好新增地方债务空间,增发市民专项消费券,以小额、多张、高覆盖为特点,提高市民和企业的覆盖面,进一步提振市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娱乐群体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40年消费流变
娱乐眼
新消费ABC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