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强化江苏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2020-06-24王树华

群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城市群产业链江苏

王树华

增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既是维系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巩固江苏制造业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紧紧抓牢保持全产业链稳定这个牛鼻子,通过系统谋划、内外结合、多点发力,切实增强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尤为紧要。

加快实现多元化布局,有效规避供应链单一化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对全球经济循环造成严重冲击,造成一段时间内原材料、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供给减少甚至中断,全球供应链特别是制造业供应链布局将面临重塑和再平衡。

江苏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和开放型经济大省,制造业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首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11.5%;进出口总额占比13.7%,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同时,江苏既是能源资源消费大省又是能源资源产出小省,商品和服务贸易“大进大出”。基于上述特征,我们在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下供应链重塑带来的巨大挑战的同时,需根据不同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产业附加值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有序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布局的多元化,以有效规避供应链单一化的风险。

对于代表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考虑到这些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江苏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要在项目落地、产业集聚、研发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供应链的本地化和集聚化。同时,为了提高供应链的吸附粘性,还应当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加强研发、物流以及基础设施等的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以便利化、高效化的要素集聚环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本地形成较强的根植性。

对于市场竞争充分、产品生产技术成熟的传统产业而言,如纺织、钢铁、轻工、有色等行业,考虑到这些行业仍然是当前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且相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仍然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故而要着力推动供应链在国内外的多元化布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大对江苏制造企业海外设厂、兼并收购等的支持力度,实现上下游供应链的多元布局,以有效规避供应链单一化风险,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提高产业链安全水平。

加快强链补链扩链,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升级

对各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所处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主要发达国家跨國公司仍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包括江苏在内的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直接导致产业发展的市场话语权不强、附加值不高,亟需向中高端升级,增强产业链的引领力和控制力。

聚焦重点产业,在“强链”上下功夫。当前,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现象依然比较突出,是产业链迈向中高端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为此,建议聚焦江苏现有制造业中具有竞争力的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梳理江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组织省内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集成攻关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推动江苏重点产业实现“链升级”。

聚焦产业配套,在“补链”上下功夫。实践表明,产业配套能力越强、产业链越完善的地区,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越大。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和平台,重点围绕园区支柱产业和重大项目,梳理产业链企业名单,准确掌握企业的核心诉求,进一步完善政策响应机制,加强对企业在原材料、用工、用能、物流、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更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在产业链“补链”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支撑体系,落实落细相关政策,力争以产业集聚的先发优势和产业创新的比较优势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留在江苏,构筑江苏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聚焦新兴领域,在“扩链”上下功夫。当前,新基建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央和各地发展的热点,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重要工程。江苏在新基建发展上具有发展基础领先、科研实力雄厚、技术交易活跃等诸多优势,建议江苏把握新基建发展的“风口”,聚焦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大新基建关键核心技术的源头供给能力,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新基建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数字化支撑,推动新基建相关产业尽快发展成为江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扩新链”。

以城市群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形成产业链闭环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群发展肩负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作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托,扬子江城市群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以城市群为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口、产业以及技术创新等要素都高度集聚,其中,产业是依托,需要依靠产业夯实城市群发展基础。推进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是推进城市群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江苏已形成了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三个区域性的城市群。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了“六个一体化”,其中,“省内全域一体化”明确要求“从体制机制入手,实质性推动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推进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都市圈发展”。

推动城市群合理分工。随着我国进入城市群为主导的区域一体化新阶段,从原来城市空间的产业分工将转为基于城市群空间的产业分工。为此,应立足各城市群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推动省内各城市群形成合理分工,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对于南京都市圈,重点是构建“四位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扬州、镇江特色产业发展;对于苏锡常都市圈,重点是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与泰州、南通跨江融合发展;对于徐州都市圈,重点是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产业链的深度对接。

推动群内城市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要聚焦完善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致力于构建和完善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链发展闭环。这次疫情凸显出把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上议程的紧迫性,特别是一些重点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国产业门类齐全、地域辽阔的优势,构建全产业链的发展闭环,对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对突发事件冲击的应对能力进而实现经济安全,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此,以城市群为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闭环,应当是完善提升江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一条可行路径。城市群内中心城市要善于抓重点,在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水平上加强攻关,尽早实现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不再受制于人;周边城市要甘于做配角,除基于自身发展优势继续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外,重点是要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供应链高效集约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原料供应不断链、制造不断档、物流不断线,增强城市群内重点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 乐

猜你喜欢

城市群产业链江苏
数读江苏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江苏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