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典著作中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2020-06-24曹一迪

锦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以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为线索梳理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进路,以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正确运用唯物史观。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含义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由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也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历史事件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而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是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然而,其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长期的理论准备和逻辑演变。根据马克思的著作,大致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显、萌芽、基本形成以及问世和运用。

1、初显

中学毕业时,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表达了少年马克思对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认为选择最能为人类劳动的职业是最高尚的。从他这时的论文中就可以看到他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伟大志向,这也可以说是马克思树立人生理想、思考社会问题的起点。

1836年到柏林大学上学后,马克思接触到了思想激进的“博士俱乐部”,并积极投入到青年黑格尔派的运动之中。马克思深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但与青年黑格尔派其他成员不同的是他着力于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一致,主张将理论投射到实践中。他曾说:“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的规律。”[1]后来担任《莱茵报》主编的工作使马克思有机会接触到现实生活,从而推动其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入到现实社会中。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唯心主义观点,重新探讨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明确提出家庭、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并且第一次提出革命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马克思在这里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和原动力,私有制是国家的支柱,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便是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初显。

2、萌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一次思想突破。他通过解剖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劳动,实际接触到了市民社会背后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资本主义,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取得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但是,马克思此时的思想带有浓厚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被人本质异化的理论所影响。因此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异化劳动还是不成熟的理论。

马恩在《神圣家族》中揭露、分析和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态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只是利益的反映”[2]等重要思想。此时马恩的思想阐述虽然还采用了黑格尔式的晦涩的语言,但已接近其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成

《關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认识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等著名论断,为新世界观的创立建构了一个框架。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历史的前提、历史与交往方式的关系、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4]等重要思想,全面制定和概述了唯物史观。

前者是“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的形式,后者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详细制定”,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也表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历史观诞生了。

1、问世和运用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物质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辩证运动的实质、阶段斗争与社会革命等原理,丰富和发展了新世界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开问世,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进入了一个在革命斗争和科学研究中运用检验和丰富发展的时期。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作了最集中、最经典的表述,如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概念进行了精辟的说明,并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生产力的“三要素”及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结语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并从实际出发推动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进行对世界的改造。想要了解一个理论的真正内涵就要回到蕴藏它的文本中去,以文本为证,方能把握理论的正确内涵。同时,每本著作写作都有其目的、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理解理论而回归著作,将自己带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把握作者内心所想,更好地理解著作。并且要与时俱进,随着不同时代的需要而不断调整理论内涵,让其焕发新的色彩,是我们把握理解某一理论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曹一迪(2000-),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7级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当代审视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