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军:脚步丈量土地 真心温暖群众
2020-06-24郑婷
郑婷
认真踏实,迎难而上,他是乡村干部眼中的带头人;任劳任怨,为民解忧,他是村里群众眼中的贴心人。2018年11月,在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工作的赵志军带着“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初心,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一路颠簸来到忻州市保德县腰庄乡冀家峁村,承担起了带领贫困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足的重任。2019年年底,冀家峁村脱贫的目标如期实现。
“学”字当基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先当学生,再做书记”,这是赵志军对自己的要求。放弃相对舒适的林场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貧困村,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初到工作地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基层工作经验,加之对很多情况不熟悉,让赵志军倍感焦虑。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他很快调整了思路,勤读有字之书,善读无字之书,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了解时政要闻和扶贫政策,同时向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向扶贫办干部请教,不断补充知识、提高本领,向着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努力。
驻村以来,他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要切入点,从抓班子、强堡垒入手,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党建活动,积极探索出“党建+脱贫”新路子,形成以支部带党员、以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机制,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10月1日,冀家峁村召开党员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赵志军带领全体党员进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因为有的党员年龄大,腿脚不方便,不能自己来参加党员会议,赵志军就自己开车去家里接送老党员。腿有残疾的84岁老党员冀有喜在会上高兴地说:“这才是我们共产党的好书记呀,他懂得尊重我们这些老人。”
“访”字当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到村第一时间赵志军就变“驻”为“住”,坚守五天四夜住村,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他还积极与村干部进行讨论交流,把问题进行梳理,哪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形成时间表、路线图。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访,赵志军就把村委的情况、村设施情况、生产情况、民风民俗情况等摸得一清二楚。
翻开他的遍访台账,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贫困户的诉求:“我妈年龄大了,去县里年审不方便,可以帮我妈用手机进行年检吗?”“可以帮我在城里代买药吗?”“我家孩子学校里需要一份贫困证明,你帮我到乡政府开一个吧?”……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小事,都成了赵志军心中的大事,每一件事他都认真对待,尽心解决,一时间成了群众的跑腿员。
“实”字托底
冀家峁村村民家中多数种植谷子、玉米、马铃薯,一年下来也增加不了多少收入。于是,赵志军充分利用自身常年从事林草工作的优势,为村民寻找新的致富项目。借助已落户本村的山西厚德集团养驴项目,赵志军建议村民成立饲草种植合作社。为了顺利推进工作,他同村干部一道去县农委询问饲草种植和补贴的相关事宜,最终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村民开始积极种植饲草。他还促成了天一农牧百草驴养殖有限公司和村民饲草种植合作社饲草收购协议,解决了农户种植饲草无法销售的后顾之忧,更好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赵志军与冀家峁村村民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
冀家峁村常住村民有200余人,基本上都是年过半百的留守老人,赵志军经常用自己的汽车为村民们无偿服务,帮村民把碘盐从县城拉回村里并挨家挨户发放。不管谁家只要是有需要,他都会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直到帮村民把困难解决了为止。“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你,这是你的荣耀。”赵志军说。
村里的老人们都把他当自己的孩子看,每天都有村民要“请”他去家里吃饭,可赵志军从来都不白吃,他和乡亲们说:“这是‘第一书记的纪律,我必须遵守。”村里的老人都很喜欢这个能拉家常并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好“后生”。
如今,赵志军在冀家峁村工作已一年有余,冀家峁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借整村推进的政策,对村主干道进行绿化美化,为已安装的20余盏路灯更换电瓶,户户通水泥硬化路面整修,村内喷墙美化等项目一一落实,新建的村卫生室也已投入使用。这期间,他还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利用爱心超市开展一系列卫生方面的奖励活动,帮扶引导贫困户打扫庭院卫生,清扫村中的垃圾。
“下雨不用穿胶鞋,天黑不用拿手电,健身有了好去处,看病方便了,心里也亮多了,这样幸福的生活是过去我们想也不敢想的。”村民们对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充满了信任与感激。
看着村里一天天变美,村民的笑容更加灿烂,赵志军的心中也充满了自豪与骄傲。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唯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赵志军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家庭成员务工意愿,确保群众有序开展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