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高温压缩机复叠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
2020-06-24杨永安李瑞申孙天慧朱轶群
杨永安,李瑞申,孙天慧,朱轶群
(1.天津商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134;2.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0 引言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存在制热量不足、制热性能系数低、压缩机排气温度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空气源热泵在该地区的应用[1-4]。在需要从较低温度环境获得热量向较高温度环境输送时,复叠循环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为解决复叠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陈光明等[5-8]提出了既可按传统单级空气源热泵运行,又可按复叠循环运行的新型空气源热泵装置。曲明璐等[9]对增设蓄热器的蓄能复叠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出此方法时间较旁通除霜更短,更加节能。Roh等[10]将补气增焓技术应用于复叠热泵系统,得出通过补气增焓技术改善单独高、低温循环性能并不能显著改善系统整体性能。Roh等[10-13]对R134a/R410A为工质的复叠热泵系统进行研究,得出高温循环冷凝温度升高,中间温度升高,相应最大COP减小,低温循环蒸发温度升高,中间温度和最大COP升高。然而,随着蒸发温度降低,高、低温压缩机输气量之比不断变化,而非定值,但对于传统的复叠热泵系统而言,高、低循环往往均采用定频压缩机,因此探究具有变频技术的复叠热泵系统意义重大,故本文主要对高温压缩机具有变频性能的复叠热泵系统进行研究。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图1示出复叠热泵系统,高、低温循环均采用R410A作为循环工质,高温循环变频压缩机、低温循环采用定频压缩机。高、低温循环通过冷凝蒸发器传递能量。量热器中充注饱和的R134a工质作为载冷剂,蒸发器盘管浸泡在载冷剂中,量热器中安装电加热棒12 kW;高温循环冷凝器采用套管式换热器,与水箱循环水换热,水泵前设置电动调节阀的旁通水路,电动调节阀另一端连接温度较低的自来水。该系统主要配置见表1。
图1 试验装置系统与测试点布置
表1 主要设备
试验采用铂电阻PT100(精度为±0.1 ℃)对温度进行测量;采用直流电压型压力传感器(CAREL:SPKT0033R0/SPKT0033R0,量 程:-0.1~0.93 MPa/0~3.45 MPa,精度为±0.2%)对压力进行测量;采用液体涡轮流量计(格乐普:LW-32D2AWNS,量程:0.8~15 m3/h,精度 ±0.5%)对循环水流量进行测量高、低温压缩机输入功率采用YOKOGAWA WT333功率仪进行测量;测量数据通过数据采集仪YOKOGAWA MX100进行实时记录与保存,高温压缩机频率、低温压缩机其它相关部件的动作受PLC程序自动控制。
1.2 试验方法
试验对不同高温压缩机频率下复叠式热泵系统性能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高、低温压缩机压缩比、高温压缩机排气温度、系统制热系数、压缩机耗功及系统制热量等。检测量热器内R134a的压力控制电加热补偿量,用热平衡的方法来模拟温度稳定的低温环境;检测冷凝压力进行PID调节,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用来调节冷凝温度;高、低温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均设定为5 ℃,靠电子膨胀阀自动就行调节。试验工况设定为:冷凝温度46 ℃,蒸发温度-30 ℃,低温压缩机频率固定,设定高温压缩机运行频率从60 Hz增加至330 Hz,间隔30 Hz,频率设定见表2。待系统各个运行参数稳定后记录试验数据。
表2 高、低温压缩机频率设定
1.3 性能参数
热泵制热量Qk根据冷凝水体积流量以及冷凝水进、出口温差计算:
式中 Qk——制热量,kW;
qw_v——水的体积流量,m3/s;
ρw——水的密度,kg/m3;
cw——水的定压比热容,kJ/(kg·℃);
tw_i,tw_o——冷凝器的进、出口水温,℃。
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可根据制热量Qk,高、低温循环压缩机耗工功率Ph,Pl及水泵耗工功率Pp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图2示出蒸发温度-30 ℃,冷凝温度46 ℃时,高、低温压缩机压缩比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随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高温压缩机压缩比逐渐增大,而低温压缩机压缩比逐渐减小,减小幅度小于增加幅度。高温压缩机频率从60 Hz增加至300 Hz,高温压缩机压缩比变化范围是2.72~5.61,低温压缩机压缩比变化范围是3.1~4.88,两者在高温压缩机频率为145 Hz时相交。高、低温压缩机压缩比的变化与系统中间温度有关。随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低温循环蒸发温度不变,所以低温压缩机压缩比逐渐减小。
图2 压缩比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
图3示出蒸发温度-30 ℃,冷凝温度46 ℃时,高温压缩机与低温压缩机排气温度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从图3可以看出,随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高温压缩机排气温度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72.1~99.7 ℃,且增长速度呈逐渐变快;低温压缩机排气温度逐渐小,变化范围为-4.2~10.2 ℃,且下降速度逐渐变慢;这是因为随着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高温循环制冷剂流速加大,冷凝器换热面积不变,高温制冷剂与冷凝水的换热时间减小,换热温差加大,换热过程逐渐恶化,导致高温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且上升速度逐渐变快。随着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高温循环制冷量加大,冷凝蒸发器换热量加大,换热充分,低温循环冷凝压力下降。导致低温压缩机排气温度下降。随着高温压缩机频率继续增加,冷凝蒸发器换热量持续加大,换热面积相对变小,换热温差逐渐加大,导致低温压缩机排气温度下降速度变的缓慢。
图3 压缩机排气温度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
图4示出蒸发温度-30 ℃,冷凝温度46 ℃时,高温压缩机功率、低温压缩机功率、系统总功率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
图4 高温压缩机功率、低温压缩机功率及系统功率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
从图4可以看出,随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高温压缩机功率变大,低温压缩机功率减小,两者均呈近似线变化趋势,但前者较后者变化幅度更大。高温压缩机频率从60 Hz增加至300 Hz,高温压缩机功率增加4.15 kW,平均增长率为0.017 kW/Hz,低温压缩机功率减少1.08 kW,平均下降率为0.004 5 kW/Hz。系统总功率随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而逐渐增加。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压缩机转速增加,吸气量增加,高温循环制冷量加大,中间温度下降,高温压缩机压缩比加大,等熵效率急剧减小,压缩机输入功率加大。中间温度下降导致低温循环制冷剂冷凝效果变好,冷凝温度减小,蒸发温度不变,压缩机压缩比减小,等熵效率缓慢增加,压缩机输入功率减小。随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水泵功率不变,而高温压缩机功率增加幅度大于而低温压缩机功率减小幅度,所以系统功率呈逐渐增长趋势。
图5示出蒸发温度-30 ℃,冷凝温度46 ℃时,系统COP与制热量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高温压缩机频率从60 Hz增加至300 Hz,系统制热量呈线性增加趋势,制热量增长率约为0.039 kW/Hz,通过提高高温压缩机频率,可以快速增加系统的制热量,满足制热供暖需求。从图5中还可以看出,COP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存在最优高温压缩机频率210 Hz,对应COP最大值为2.70。这是因为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压缩机转速增加,中间温度下降,低温压缩机压缩比减小,容积效率增加,低温循环质量流量增加,低温循环制冷量与制热量快速增加,低温循环通过冷凝蒸发器向高温循环传递的热量增加,此时,低温循环制冷量对COP影响比重较大,则COP上升。但随着高温压缩机频率继续增加,高温压缩机压缩比逐渐加大,
图5 系统COP和制热量随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变化
指示效率急剧减小,高温压缩机功率上升速度加快,同时低温压缩机容积效率上升达到极限增加缓慢。低温循环通过冷凝蒸发器向高温循环传递的热量增加缓慢,低温循环制冷量对COP影响比重变小,高温压缩机功率增加对COP影响比重较大,COP出现衰减。因此当变高温压缩机频率复叠式热泵供热负荷增加时,前期通过提高高温压缩机频率,不仅提高系统制热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系统的COP。
3 结论
(1)随着高温压缩机频率的增加,高温压缩机排气温度逐渐增加,变化范围为72.1~99.7 ℃,低温压缩机排气温度逐渐减小。高、低温压缩机排气温度始终小于120 ℃,在压缩机的安全运行范围之内。
(2)随高温压缩机频率增加,高温压缩机功率近似线性增大,低温压缩机功率近似线性减小,高温压缩机功率的增加幅度大于低温压缩机功率的减小幅度。高温压缩机频率从60 Hz增加至300 Hz,平均增长率为0.017 kW/Hz,平均下降率为0.004 5 kW/Hz。
(3)随着高温压缩机频率从60 Hz增加至300 Hz,系统制热量呈线性增加趋势,COP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存在最优高温压缩机频率210 Hz,对应COP最大,最大值为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