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商业航天,传承航天精神
——2020年中国航天日活动举行

2020-06-24毛凌野

卫星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航天商业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各类纪念活动首次以线上形式举行,商业航天和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成为亮点。

空间应用持续深入

4月23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新闻发布活动举行,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对过去一年中国航天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充分肯定了空间应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高分、北斗组合精准标绘、高精度定位,全网见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国速度,为战“疫”提供新“武器”,科技报国、科技惠民辐射效应凸显。中国高分卫星16m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交付等,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合作,推动了航天应用。

航天日前夕,中国气象局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双方将重点围绕低轨气象卫星星座、新型气象雷达、空天基气象探测传感设备、信息化综合建设、防灾减灾保障服务等领域,共同推进深入合作,为气象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4月24日,大连理工大学宣布正式启动首颗科学卫星项目。该卫星是世界首颗20kg量级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计划于2021年发射,将在轨开展海洋科学观测、海上交通监测与分析等科学任务,并验证新型电推进技术。完成首飞之后,卫星平台及相关技术将被应用于海洋环境科学研究、高精度对地遥感、海洋船舶交通信息管理、新技术验证和深空探测各领域。

航天“新基建”风口渐起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物联网正式纳入“新基建”范围。“新基建”风口渐起,也为商业航天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新基建”、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等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

4月23日,银河航天首发星首次实现3分钟以上的(端到端天地)通信应用试验。2月,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30天后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首次验证了低轨Q/V/Ka等频段通信。

时空道宇首发卫星示意图

4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了卫星项目的最新进展: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2颗低轨卫星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预计将于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年底完成发射。同时,吉利还将推出航天AI数据云—OmniCloud平台,以卫星技术(通信、导航、遥感)为核心,提供卫星云产品、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等在线服务。预计双星正式投入使用后,产生的海量数据将通过OmniCloud平台实现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

2020年初,吉利就已宣布全面布局商业卫星领域,其在浙江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项目已开工。吉利方面表示,卫星项目是“新基建”投入的典型项目,将围绕未来出行及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布局。

围绕“新基建”、太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热点,4月24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北京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卫星产业投资合作工作委员会、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共同举办的2020中国航天创新发展云峰会上,与会嘉宾就“新基建”与航天发展、卫星互联网可能催生的应用场景和投资热点、全球疫情对航天领域的影响、商业航天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原民辉指出,“新基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分水岭,航天领域要提前布局,加强天基能力,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与融合。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龙认为,卫星应用场景日益增多,用户端对商业航天的需求呈现出逐渐爆发的增长态势,将促进商业航天的技术革新。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谷振宇表示,“新基建”是原来国家物理性层面叠加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本次疫情结束后,必将被加速重构,激发太空产业和卫星应用的新动能。

航天产业集群发展

打造规模化、集群化、优质化的航天产业集群,有利于吸引来自社会资本、产业、技术等各方面优质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链,推动商业航天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商业航天潜力逐渐释放,各地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产业园和产业联盟。2017 年的航天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建设进展顺利,基地中的国内首个商业火箭产业园将于今年 5 月正式投用。

4 月 24 日,中关村科学城商业航天与位置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将进一步整合航天领域的优势资源汇聚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从应用端推进航天领域的发展,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智能化的商业航天与位置服务产业基地。当天,入园企业代表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签约。

同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与 108 家商业航天企业及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联盟”。联盟成立后,将引领各成员单位间进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供需对接、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西安航天基地丝路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由开发区运营的卫星公司。该公司计划于 2021 年发射环境监测卫星星座“丝路一号”的首颗卫星。

此前的 4 月 22 日,烟台海阳市东方航天港(海阳)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揭牌,首个产业园建设项目国家高分专项卫星科技园正式动工。青岛高分中心将建设 100% 消纳清洁能源的 PB 级卫星数据存储中心,引接各类商业卫星数据,推动海阳国家高分专项县域综合应用示范。

航天科普更“接地气”

中国航天日自 2016 年设立以来,已经成为普及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航天日科普活动大都转移至线上,通过云展览、网络直播、线上图书节等创新形式,进一步拉近了航天与大众的距离。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通过数字媒体展出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嫦娥”、“神舟”系列航天珍贵物证近50件套,涵盖手稿、任务书、名单、邮票、模拟器、航天服等诸多品类,回顾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年来中国航天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展厅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办了“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线上讲座,邀请专家讲述“东方红”系列卫星的故事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快手平台进行了2个半小时的直播,主播连线多位老一辈航天人讲述了亲身经历的故事;《国际太空》杂志、共振文化传媒、北京太空思迪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航天文化拍卖活动,借助阿里平台“超大流量”赋能,推动航天文化的传播;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B站开展了“卫星视角下的中国”公益直播活动,卫星总师进行卫星知识科普问答,展现卫星拍摄的珍贵画面。

2020年中国航天日,催生了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航天科普活动。通过跨屏融合,以爱国情怀、专业内容和“接地气”的方式,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航天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基金会
我的航天梦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航天梦,我的梦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逐梦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