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智能课堂探究

2020-06-23余如意

文理导航 2020年21期

余如意

【摘要】“互联网+”下的小学数学智能课堂,可助推学生生成数学深度思维,促生形式多元的高效课堂。信息化智能课堂,以生为本“融合技术”“整合内化”启智引思,思辨融合,多元驱动多元评价,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智能课堂;多元驱动;启智引思

“互联网+”背景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微课、短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应用促生了多种方式的智慧课堂教学,助推数学高效课堂生成,教学方式更多元,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效率更高效。创新高效的数学智能课堂应以生为本,顺学而导,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度挖掘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开发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数学深度思维的生成,并利用信息手段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同“有”启智

有趣:融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智能课堂图文声像并茂,教师通过创设多样灵活的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技术手段,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学生多元思维的生成。例如,“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一课,笔者创设喜洋洋寻宝图的情境,导入生动形象的直观信息,学生观察动态寻宝场景,直观感知直线、射线和角的特征,接着,设置课堂挑战活动,将题库发送到平板终端,学生通过辨别射线、直线、角的特征选择寻宝路线,趣味盎然的互动游戏带动了学生的热情,拓宽了数学课堂的活动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都遵循儿童认知起点和成长经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造力。例如,笔者执教苏教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蒙层功能,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角,引导学生猜测蒙层遮盖下的另两个角的度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学生的猜测,结合数学画板演绎,步步揭晓另两个角的不同情况,既引导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度数”的思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辨析能力。有效:拉弗德教授认为,思维是一个“想象—物质”的混合体,大脑思维通过语言、行动等进行表达。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数学内容的呈现更具体、清晰,结合反馈器、平板等互动工具的使用,教师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从而根据学情适机调整教学策略。比如,执教“百分数的认识”时,课前预设“你在生活中见过百分数吗”“是否会读、写百分数”等选项问卷,通过问卷星对学生进行问卷测评,系统自动生成分析数据,教师了解学情后依学而教、顺学而导,创高效课堂。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统计图和方格图及音频功能,数形结合,深入交流、感悟提炼百分数的意义。教师利用课堂生成,延着学生的思维走向逐步引导、适时点拨、答疑解思,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同“能”引思

能做:小学数学教学倡导“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做”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摸球游戏”一课,笔者构建以活动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游戏转盘、彩球等多媒体素材,学生通过平板终端进行摸球游戏互动,对简单的随机现象进行描述,体验有的摸球结果是必然的,有的则是随机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这样将学习与活动完美结合,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能用: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能让学生积累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可借助多媒体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厘清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之间的差异,这个情景中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从本质上来说,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但当有了生活或数学情境的限制时,比如,表示人的岁数和动物的腿数,它就只能表示范围数或特定数。

能辨:信息技术助推下的数学课堂,有些难以讲清的概念、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能利用图像、动画等清晰地展示出来,直观呈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猜想,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突破难点,通过课堂生成,师生思维不断碰撞,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通过几何画板软件模拟演示表面积的展开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圆柱表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态演示,能直观形象地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呈现出来。模拟实际问题情境,创设形式、趣味多样的数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多元发展,可促进学生顺利探究并解决问题,进而突破难点。教师边教学边讲解,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可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通过生动的演示,能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重难点。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应从“练习和操练”逐步转向“丰富学习环境、知识的建构、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简言之,技术应用的目标应关注促进学习者学习,依学而定。

三、多元驱动

融合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能更有效促进以问引思和以任务导航的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驱动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逐渐用符号语言表达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可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可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需求与真诚的热情,步入深度学习。

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教师课件出示若干线段,抛出问题:随机的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通过平板终端随机选取不同长度小棒探究操作,发现并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从而激发疑惑,引发学生思考,找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研究,小组展开讨论,从而发现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的关系,渗透建模思想。

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学习,查缺补漏,完成分阶作业,系统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使教师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整合内化,多元评价建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的数学核心理念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以内部动机为主要动力,教师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学习前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活跃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应对学生采取多元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关注课堂生成,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言语激励和书面评语的方式,而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借用多媒体软件,通过课堂授课助手、班班通app、晓黑板等软件,给学生送花、累计积分等多样的奖励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可在手机及平板上下载反馈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结果及数据生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之后详细分析数据,针对分析结果掌握学生的错误率及正确率,教师通过反馈结果可以看到哪些学生回答正确、哪些学生回答错误,进而对教学效果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并形成系统的学生评价报告,进而将评价报告归类成电子档案。信息技术助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准确、系统和多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技术的使用要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深度融合,要将技术从“教师用”转变为“师生共用”,从支持教师讲授转变为支持学生合作讨论、知识表达等。在这一过程中,利用技术工具促进学生知识生成,并将生成出的知识以图片、导图等形式可视化地呈现出来,也是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总之,信息化数学课堂需“框架构建,整体推进,全局着眼,局部完善”,触摸数学学科本质,注重知识的结构体系和数学的认知规律,巧妙融合信息技术,构建新式、科学、高效的数学课堂,从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出发,解决学生提出的深层次的问题。以学生思维意识培养为切入点,适时适可适宜地因需而制,巧融技术,“同中存异、异中存同”培养学生思维生长的种子,促数学知识的生长,数学思维、思维品质、数学素养的生长、升华。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精心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让学生参与具有“生长力”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于长江.现代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部级优课设计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

[2]刘斌.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渗透[J].教育界,2015(3)

(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福建宁德3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