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感受阅读的智慧
2020-06-23贺思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详细阐述了阅读涵盖的广阔层次,并将其分类概括成四种阅读,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每一种阅读又囊括无数阅读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也是该书的主要结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一本书,去学习阅读多种书籍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实用性准则,感受阅读带来的智慧与力量,将阅读变得更加理性化。
所谓基础阅读,就好比砌砖需要水泥,筑楼需要钢筋,修房需要地基,因此人们要构筑一个牢固的阅读“地基”。基础阅读是其他阅读层次的基础,不管人们有多高的阅读水平,不管进行哪个层次的分析与理解,人们都避不开每种阅读里最基础的问题。因此,人们从能记事起,便开始接受基础的指导。基础阅读可以说是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阅读水平,因为减少文盲率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美国推行全民教育政策,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同样体现了再穷也不穷教育的坚定信念。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80%,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业待兴,但我国一步到位,把义务教育年限提升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着实体现了基础阅读的重要性。
检视阅读就是系统进行略读,粗浅地明白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在进行整个检视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认知困難,如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包括各种新名词、新概念。有些爱钻牛角尖的人认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刨根问底,要把一切搞清楚才能罢休。倘若这个时候陷入这些细节,就永远也无法开启检视阅读。为了进步,人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细节。就好比游戏闯关,你会发现不论哪一款游戏,刚开始的升级与进阶都非常轻松与简单。人们不清楚后面的关卡,但并不畏惧。先整体再局部,先确定边框再填充内容,不要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每一字、每一句。粗浅的阅读是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注意阅读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尽可能地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停留或倒退。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递进规则。第一阶段目的是掌握结构大纲,人们可以称之为结构性阅读。在完成这一阶段时,人们要能回答主动阅读所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这本书整体内容到底在说什么。在第一阶段中,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架构方式,在未仔细阅读书籍前,看书名、副标题、目录、序等行为,都是为了给一本书分类,只有分类清晰,人们才能拥有正确的阅读方向,才能进一步了解这本书该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态度去进行阅读。分类形式多样,如职业分类、学科分类、垃圾分类……小到书籍分类、大到法律政策分类,这都表明人们处在一个分类的社会,分类为井然有序的学习与发展带来的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帮助。第一个阶段的教导对读者的帮助很大,作者告诉读者要先对一本书进行分类,再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一本书在谈什么,然后将全书的大纲列出来,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些规则让读者在面对一本论说式的书时,不会被里面繁多的论证吓到,而是能够从容地面对作者的论述,更好地理解一本书。不过,分析阅读的规则繁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掌握住的,需要不断运用作者的规则去阅读书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作者所教导的方法。
第二阶段,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像经济市场上卖家与买家的关系,卖家愿意出售产品,而买家如果不愿意购买便无法完成交易。只有双方达成对产品、价格上的共识,交易行为才会产生。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产品便是书籍,知识便是价格。从单字、字义、词义再到片语、长句,从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逐渐传递,作者与读者通过书籍达成共识,才能进行知识的传递。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诠释内容,人们可以称之为诠释性阅读。在完成这一阶段时,人们要能回答主动阅读所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这本书详细内容是什么,怎么说的。从关键字、关键句、主旨再到论述、解答,都是要求人们对文章有整体的理解,能做出诠释性的翻译。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者进行沟通,读者对一本书的理解力才会大大增加。
第三阶段可以称为评论性阅读。在完成这一阶段时,人们要能回答主动阅读所提出来的第三个问题: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有什么意义。读书要先了解再评判,前面的很多方法主要帮助人们运用分析阅读技巧去阅读、了解一本书。而评判一本书则要不盲目、不情绪化、不偏激、不争强好辩。否定这些贬义词告诉人们评判一本书要公正、理性,阅读不是参加辩论赛,不是各执己见地使用各种论述并用语言压倒对方。相反地,阅读应该是一场知识竞赛,通过双方的交流以达到增长知识、增进理解力的目的。把阅读比喻成一场赛事,人们就更要知道一条比赛通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算偏激的读者像参加辩论赛一样与作者疯狂争执,人们也要知道“比赛第二”,一场辩论赛真正的目的是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而不是低级的争执。同时,人们应该把作者当作朋友,你与朋友之间就某些事情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独特的个体有独特的观点,这并不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而人们所要与作者这位朋友谈论的,应该是真正的知识。
前面谈到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而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的相关知识,它是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反复提到阅读的四个层次是累积渐进的,低层次包含在高层次中,基础阅读无疑是所有层次的基础,而开启主题阅读的重要手段则是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的技巧又包含在由检视阅读挑选的书籍中。主题阅读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巧,更多是需要对前面三个层次的阅读进行融会贯通。这个阅读层次是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多本书的阅读,也就出现了一些主题阅读不可实现的对立观点,如反对自建词汇、反对作者跨时空交流,人们要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不是不可能,而是很难做到,但这并不代表做不到。主题阅读就是要克服这些问题,以完成对多本书的整理分析,最终达到增进理解能力,提升阅读技巧的目的。
阅读一本书不可能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各类辅助阅读的书籍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辅助就是从旁帮助,那么辅助阅读一定是除开书籍本身之外的外在阅读。就好比在前线打仗的人,他们专注于用生命与武器去进行斗争,但前线的正常操控必定需要后方的物资配送,没有物资如何打仗,再不怕死的战士也会怕饿、怕冷、怕没有弹药。而在阅读中,辅助阅读也充当着这样的后方角色。人们要学会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书,辅助完成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阅读。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可以高效地将精神集中在阅读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我要求的读者一定是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为此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提出基础问题并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同时,要熟练掌握做笔记的技巧,学会进行不同层次阅读时做不同类型的笔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更高效、更主动地进行阅读,去增进理解力。真正的阅读是主动的、自发的,不借助任何人的力量,一心只想读这本书。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尽管阅读有不同的目的,但阅读不仅仅是单方面听作者的讲话,而应该是读者与作者的沟通。阅读的成功就在于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刚好被读者了解了。
一个持续阅读的人,一定是不断向上提升的。在完成《如何阅读一本书》所有章节的学习与理解后,人们应该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了解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值得阅读的好书。主动地增进个人阅读技巧,主动地阅读优质书籍,主动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感受生命真谛,让思维更加睿智。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贺思雅(199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