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沙区桃叶卫矛育苗造林试验

2020-06-23郜超赵晓彬曹双成王建梅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卫矛沙区桃叶

郜超,赵晓彬,曹双成,王建梅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桃叶卫矛Euonymus maackii别名丝绵木、白杜、月牙树,天然分布在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及半固定沙地,属于榆林沙区乡土树种[1-2]。桃叶卫矛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抗风蚀、沙埋;枝叶茂密,根系发达,萌蘖力强[3-4]。据调查,在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红石桥乡五十里沙、内蒙古乌审旗等地,沙地上生长的桃叶卫矛大树,株高4~6 m,胸径0.5~0.8 m,长势良好,在母株周围地面多见根蘖苗。桃叶卫矛木质坚实,纹理细密,可供家具与雕刻之用;树皮含硬橡胶,种子含油率40%,可制肥皂;叶片和果实秋天呈粉红色,也是很好的观赏树种[5]。为此,在榆林沙区采集桃叶卫矛种子,就地开展大田播种育苗和植苗造林试验,以期为当地卫矛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红石峡实验林场进行,育苗试验地原为沙地,2010年垫黄土15 cm新修为苗圃用地,有灌溉条件;造林试验地为谷地半固定沙地。试验地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属于榆林沙区,半干旱草原地带;年均气温7.9℃,无霜期150 d;年均降水460 mm,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超过年均降水量的4倍;年日照>2 700 h;冬春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6 m/s,最大风速6~8 m/s。土壤机械组成以细沙为主,干沙层10 cm,干沙层以下土壤含水量1.5%~4.0%,地下水位6 m左右。

2 试验方法

2.1 材料

供试桃叶卫矛种子在榆林沙区自采。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种子9月上、中旬成熟,其时蒴果由绿色变为粉红色。采收成熟果实放在通风的地方阴干,搓去果皮净种。种子外被红色假种皮,卵圆形,径约2 mm,千粒质量17.5 g,发芽率80%~96%。种子储藏于干燥阴凉处备用。

供试桃叶卫矛苗木在试验当地自育。2 a生大田裸根苗,平均苗高>65 cm,地径>0.6 cm,根系完整。

2.2 育苗试验

播种育苗试验2013年进行,播种日期分3个处理:4月1日、4月16日、5月2日。播种后观察记录出苗始期、出苗盛期;第1次间苗时调查出苗率,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床;播种当年秋末调查苗高,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床。

育苗试验在大田进行,播种量30~45 kg/hm2。播种后在圃培育2 a。整地前灌水,待土不沾犁时施有机肥4 500 kg/hm2为底肥,翻耕深15 cm,平整,打埂作床,床宽2 m,长9 m。播种前40~50 ℃温水浸种24 h。开沟条播,沟深1.0~1.5 cm,沟距25 cm。播后覆沙埋平,稍加镇平,然后小水漫灌。出苗前保持苗床地表湿润。播种后14 d左右开始出苗。苗高4 cm时第1次间苗,8~10 cm时定苗,株距20 cm,留苗19.5万株/hm2。苗期视干旱情况灌溉,适当减少灌溉次数以培养苗木耐旱性。7月后进入雨季,不再灌溉以免徒长。5月下旬、6月中旬各追施化肥1次,每次<45 kg/hm2。及时松土除草,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2.3 造林试验

受风蚀、沙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沙地造林容易试验失败。因此,桃叶卫矛造林试验选择在半固定沙地进行。

不同立地造林试验设4个处理:平缓沙地、丘间地、沙丘迎风坡中部、沙丘迎风坡下部。2015年3月26~27日造林。2016年8月30调查保存株率、树高和新梢长度,每个处理随机选择样行调查300株。

不同时间造林试验设3个处理:2014年10月25日、2015年3月27日、2015年4月10日。造林立地均由半固定沙地、迎风坡中下部混合构成。2015年7月3~4日调查成活率,每个处理随机选择样行调查300株。

采用倒坑深栽法植苗,株行距0.5 m×1.0 m。开挖栽植坑前,先铲开干沙层,然后逐层挖坑,倒换上下次序填入前一个栽植坑并植苗,即新挖出的上层活土填入上一个栽植坑的底部。栽植坑深>40 cm,规格30 cm×30 cm。最后,将先前铲开的干沙回填到苗木周围保墒。

3 结果分析

3.1 育苗试验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地温的升高,播种日期越迟,桃叶卫矛出苗越快,并且更快进入出苗盛期,出苗率越高。在3个处理中,4月16日播种的处理,其出苗始期、出苗盛期均居中。桃叶卫矛播种出苗率,4月1日的处理最低,而且与其余2个处理差异悬殊;5月2日的处理略高于4月16日的处理,两者差异微小,可以视为随机误差。

表1数据显示,当年平均苗高,4月1日和16日播种的2个处理之间差异微小,其差异可以视为随机误差,两者均明显高于5月2日的处理。说明播种越早,苗木当年生长量越高。

综合分析,4月16日播种,桃叶卫矛出苗率高,当年苗木生长量高,效果最优。因此,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以春季4月中旬播种为宜。

表1 不同播种日期对比试验

3.2 造林试验

3.2.1 造林立地

由表2可以看出,在沙丘迎风坡中部、沙丘迎风下部、丘间地和平缓沙地4种立地上,3月下旬造林的桃叶卫矛保存株率均>94%,高于造林合格标准(成活率≥85%);造林次年树高86.6~94.7 cm,新梢生长量在19.4~24.9 cm之间。说明桃叶卫矛适于沙丘迎风坡中部、沙丘迎风下部、沙丘丘间地和平缓沙地4种立地造林。

表2数据显示,桃叶卫矛造林次年树高,沙丘迎风坡中部、沙丘迎风坡下部2种立地,均明显高于平缓沙地、丘间地2种立地,而且以沙丘迎风坡下部为优;次年新梢长,以平缓沙地最小,明显低于其他3种立地。说明在榆林沙区,丘间地和沙丘中下部造林,桃叶卫矛生长较好。

表2 不同立地造林对比试验

3.2.2 造林时间

由表3可以看出,桃叶卫矛成活率在3个造林时间处理中,秋季10月25日的处理最低,而且低于造林合格标准(成活率≥85%);春季3月27日的处理最高,春季4月10的处理居中。说明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不宜秋季造林。

表3数据显示,3月27日造林的处理成活率高于4月10日的处理12.6百分点,而后者成活率仅略高于造林合格标准。说明,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植苗造林,春季3月下旬较4月上旬为优。

表3 不同时间造林对比试验

4 结论与讨论

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大田育苗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出苗率>80%,当年苗高>35 cm,次年可出圃造林;倒坑深栽植苗造林在平缓沙地、丘间地、沙丘中部等立地上均可进行,以春季3月下旬为宜,成活率>95%;丘间地和沙丘中下部植苗造林,苗木生长良好,次年保存株率>94%,新梢长>20 cm。

在榆林沙区,一般湿沙层深30~40 cm,桃叶卫矛植苗造林的关键是壮苗深栽。使用苗高65 cm以上、地径0.6 cm以上的壮苗,其根系比较完整,根长一般超过30 cm,栽植深度可以超过40 cm,栽植后苗木根系完全处于湿沙层,因此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较小的弱苗栽植深度不足40 cm,栽植后苗木根系没能完全处于湿沙层,造林成活率因此降低。倒坑栽植能尽量减少栽植坑内水分蒸发,既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又能提高造林工作效率。

在生产上,植苗造林在秋季和春季均可。但本次试验表明,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植苗造林春季优于秋季。分析其原因,榆林沙区冬春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 3.6 m/s,最大风速 6~8 m/s,风吹容易造成根系受损的植苗过度失水,降低苗木活力,造成弱苗枯死。本次试验发现,尽管都是春季植苗造林,2015年3月27日与4月10日相比,两者植苗时间仅相差14 d,前者成活率却高于后者12.6百分点,差异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桃叶卫矛发芽物候期有关。据试验地附近的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沙地植物园观测观察,2015年桃叶卫矛3月15日芽膨大,3月28日发芽,4月10展叶。也就是说,4月10日植苗时,桃叶卫矛已经进入展叶期,叶片蒸腾速率高[6],引起植苗过度失水,根系受损严重的弱苗因供水不足枯死。3月27日植苗的桃叶卫矛尚处于发芽,叶片少,失水轻,受损根系在愈伤恢复过程中可以保证苗木需水,因而成活率高。由此可见,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春季植苗造林宜在展叶之前进行。上述分析是否属实,尚需进一步研究。

桃叶卫矛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可以结合起苗培育根蘖苗以补充苗源不足。起苗时在适当部位截断根系,埋土填平后灌水,可以大量萌蘖幼苗,第3年就可出圃造林。

猜你喜欢

卫矛沙区桃叶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转亲
甘肃省卫矛科野生植物资源的评价及应用
桃叶研汁止痒方
卫矛药用部位及功效演变探赜*
几种药剂防治桃叶螨药效试验初报
尿素硝铵溶液对胶东卫矛生长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市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