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长三角地区农业基础研究能力分析

2020-06-23齐帆陈进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安徽省浙江省

齐帆,陈进红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2.杭州师范大学 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1],并强调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2个关键,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随后4省(市)陆续颁布了相应的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均提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做到全面高等对接、发挥比较优势。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的农业重地,拥有41个城市、2.2亿人口,农田、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大桑蚕产地,水稻产量全国第一,小麦、棉花、油菜、渔业发达[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农业科学要在“一体化”发展大潮中调度资源、强化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对长三角区域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现状有一个准确的了解。而SCIE和SSCI论文是基础研究最主要的产出形式,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省(市)近5 a发表的农业科技SCIE和SSCI论文进行多维度分析,对4省(市)的农业科学基础研究水平给予了客观的比较与评价,为长三角地区农业的“一体化”发展从“发挥比较优势”角度提供参考,根据地区、机构和学科的优劣势情况,为有目标、有方向地主动开展政策制定和政策引导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为长三角区域农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和InCites平台为数据来源,采集2014—2018年安徽、上海、浙江、江苏发表的农业学科相关论文及其引文数据。具体学科以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相关的二级学科为范围,因0904植物保护和0909草学在西方分类方法中被纳入作物学和园艺学中,因此,本研究共选取0901作物学、0902园艺学、0903农业资源利用、0905畜牧学、0906兽医学、0907林学、0908水产、0828农业工程、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1203农业经济管理共10个农业相关研究领域。采集的论文类型包括article(研究性论文)、review(综述)、letter(快讯)和editorial material(编辑社评)[3]。最终,获得4省(市)农业科技论文18 541篇,其中安徽1 451篇、江苏10 248篇、上海3 451篇、浙江4 799篇。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法、比较分析法,对农业科技论文产出进行多维分析和比较。借助InCites分析工具和Excel软件分析各地区论文产出数量、影响力、学科分布、主要的发文优势机构,以及论文合作和基金资助等情况,对4省(市)的农业基础研究能力做出一个客观、多角度的呈现[4]。选取了Q1区期刊论文数量、被引Top 10%论文占比、被引Top 1%论文占比、篇均被引频次、CNCI值等计量指标,比较4省(市)近5 a论文中高水准论文、优秀论文和杰出论文的比例,以及论文被引的直接表现和相对表现情况。Q1区期刊论文指发表在同一学科领域中,篇均被引用数量当年排名前25%的期刊,在该领域较高的水准的论文。Top 10%论文占比指按照类别、文献类型和出版年进行引文统计,被引用次数在前10%的论文占论文合集的百分比,反映论文合集中优秀论文的占比情况。Top 1%论文占比指按照类别、文献类型和出版年进行引文统计,被引用次数在前1%的论文占论文合集的百分比,反映论文合集中杰出论文的占比情况。CNCI值指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是指论文的实际被引次数与同学科领域、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份的全球论文的基线值的比值[5]。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省(市)论文产出总体情况

长江三角洲区域4省(市)2014—2018年在农业基础研究涉及的10个学科领域,共发表SCIE和SSCI论文18 541篇,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江苏省10 248篇,最少的是安徽省1 451篇;其中Q1区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江苏省5 782篇,最少的是安徽省738篇(图1)。Q1区期刊论文数量能够反映论文产出中较高水准论文的占比情况[6]。江苏省在近5 a,无论是发文总量还是Q1区期刊高水平论文数量均超过了其他3省(市)数量之和,与其他3省(市)相比,在论文产出方面占绝对优势。4省(市)5 a Q1区期刊论文占各自论文总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安徽54.51%、上海57.98%、浙江59.92%、江苏58.77%,浙江省占比最高,安徽省最低,江苏省和上海市处于中间水平。

图1 2014—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产出数量

从年度分布看,4省(市)近5 a被收录论文的数量均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图2)。4省(市)5 a间论文数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安徽20.19%、上海11.20%、浙江13.87%、江苏16.65%,增长率最高的是安徽省,最低的是上海市,在2017年4省(市)均表现出一个明显的增幅。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安徽省增长率虽然最高,但由于其基数较小,论文的年增长量依然为4省(市)最低;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增幅和增量均处于中等水平;江苏省5 a年度增长率表现最为稳定,年增长量最高。

图2 2014—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产出数量变化趋势

从农业科技论文总量和高水平期刊论文量来看,江苏省在长三角占绝对优势,安徽省处于劣势。虽然近5 a 4省(市)的论文在产出趋势上都稳步增长,但江苏省的农业科技论文数量显著多于其他3省(市)。

2.2 四省(市)论文引文影响力

对长江三角洲区域4省(市)近5 a农业科技论文影响力进行分析,选取了被引Top 10%论文占比、被引Top 1%论文占比、篇均被引频次、CNCI值4个指标,比较4省(市)近5 a论文中优秀论文和杰出论文的比例,以及论文被引的直接表现和相对表现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表1),被引Top 10%论文(即优秀论文)占比和被引Top 1%论文(即杰出论文)占比最高的都是浙江省。浙江省被引Top 10%论文占比为18.27%,江苏省紧跟其后17.43%,高于上海市和安徽省。浙江省被引Top 1%论文占比为2.61%,显著高于其他3省(市)。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上海市15.19次·篇-1,最低的是安徽省14.77次·篇-1。在论文被引相对表现力方面,4省(市)的CNCI值均大于1,说明长三角区域农业科技论文的整体影响力水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江苏省CNCI值1.30,显著高于其他3省(市),浙江省1.24也明显高于上海和安徽。

表1 2014—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引文影响力比较

综上所述,江苏省论文影响力水平整体较好,论文质量综合较强,浙江省在高被引论文方面表现不俗,表明其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基础研究能力,而上海和安徽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四省(市)论文学科分布

比较4省(市)近5 a农业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结构可见,浙江省论文数量排名前6的学科依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2 270篇、水产628篇、作物科学508篇、农业工程490篇、农业资源与环境389篇、兽医学360篇;上海市排名前6的学科依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1 516篇、水产708篇、农业工程465篇、兽医学366篇、作物科学223篇、农业资源与环境155篇;江苏省排名前6的学科依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4 752篇、作物科学1 310篇、农业资源与环境1 276篇、农业工程833篇、兽医学800篇、畜牧学707篇;安徽省排名前6的学科依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729篇、作物科学178篇、农业资源与环境125篇、畜牧学122篇、农业工程119篇、兽医学107篇。如图3所示,4省(市)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少。4省(市)排名前6的学科论文总量均占到本省(市)的85%以上,其中浙江省和上海市学科结构类似,水产均排在第2位并占有较大比重;江苏省和安徽省具有类似的学科结构,注重作物科学的建设。

图3 2014—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学科领域分布

就各学科而言,江苏省几乎在除水产科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数量优势(图4);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园艺学引文影响力高于其他3省(市)。浙江省在10个学科中也都占了较大份额,各学科论文CNCI值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兽医学论文的CNCI值达2.33,远高于其他3省(市)。上海市论文占比整体较小,但在水产、兽医学和农业工程这3个学科中有一定的数量优势;上海市引文影响力相对较高的学科有经济管理、林学和农业工程。安徽省在各学科中数量占比较小,各学科论文影响力也不具优势。

图4 2014—2018年各农业学科4省(市)论文占比与CNCI值

从上述分析发现,江苏省和安徽省表现出了相似的优势学科结构,江苏省在除了水产学科外的所有农业相关学科中均占据优势地位,而安徽省各学科实力均相对较弱;浙江省和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学科类似,二者兽医学和水产学科实力均相对较强。

2.4 四省(市)主要发文优势机构

长江三角洲区域近5 a的农业科技论文发文机构共涉及4省(市)的156家机构,其中高等学校和研究所类的研究机构150家,医院和政府机构6家。本文根据发表论文的数量将所有机构排序,论文产出主要集中在前30家机构(发文量占总数的80.9%)。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农业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排名前30的机构,由表2可以看出:江苏省在前30家科研机构中占了14家,浙江省7家,上海市6家,安徽省3家。江苏省14家入围机构中,论文数量第1位的南京农业大学本省占比26.29%,第2位江南大学本省占比19.11%,其他12家机构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梯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论文CNCI值1.43是本省最高值,在论文引用影响力方面全省最优。浙江省7家入围机构中排名第1位的浙江大学本省占比39.88%,第2位宁波大学本省占比直接跌至8.67%,可以看出浙江大学在浙江省的农业科技论文产出上占据绝对优势,宁波大学的论文CNCI值1.47是本省最高值。上海市入围的6家机构中,上海海洋大学本省占比19.59%,名列本省第1位,上海交通大学以18.60%的占比紧跟其后,论文CNCI值全省最高的机构是华东师范大学1.57。安徽省入围有3家机构,第1位的安徽农业大学本省占比31.12%,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科技论文CNCI值为本省最高1.75,同时也是整个长三角区域论文CNCI值最高的机构。

综合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主要的发文优势机构数量、发文量占比和论文影响力可知,江苏省机构综合表现最优,农业基础研究实力最强,浙江省和上海市次之,安徽省机构实力较弱。从论文产出机构分布看,江苏省的农业科研机构有规模、有梯度,在未来一段时间江苏省将依然是长三角区域农业基础研究的强省[7]。

2.5 四省(市)论文合作情况

长江三角洲区域4省(市)近5 a农业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最多的地区依然是江苏省2 932篇(占本省发文总数量的28.61%),其他依次为浙江省1 202篇(占本省发文总数量的25.05%)、上海市996篇(占本省发文总数量的28.86%)、安徽省288篇(占本省发文总数量的19.85%)。上海市国际合作论文占本市比值在4省(市)中排第1位。

表2 2014—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产出排名前30的机构

对长江三角洲区域4省(市)近5 a农业科技论文的地区间合作情况也进行了分析,从图5能够看出4省(市)之间及4省(市)与国内其他地区间合作强度的分布情况。江苏省与北京市的合作论文数量达1 116篇,与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合作论文数量分别为420、415篇,与安徽省的合作论文数量排在了第6位。浙江省地区间合作论文数量最多的是与江苏省合作的415篇,与上海市合作261篇排第3位,与安徽省合作66篇排到了第8位。上海市与江苏省的合作论文数量最多,达420篇,与浙江省合作排第3位261篇,安徽省排第8位51篇。安徽省与江苏省的合作论文有262篇居本省首位,与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合作均较少,虽排在第3、第5位,但论文数量分别有66篇和51篇。

图5 2014—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地区间合作强度分布

上海市农业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比例是长三角区域第一,上海市在农业基础研究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对论文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8],表1也可以看出上海市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在4省(市)中最高。此外,4省(市)地区间的论文合作主要都集中在江苏省与其他3省(市)的合作,其他3省(市)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尤其安徽省与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论文合作与国内其他地区比毫无优势。

2.6 四省(市)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基金项目的资助使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工作得以开展,而基金项目最主要的产出形式就是论文。因此,本文对比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近5 a农业科技论文的基金资助来源情况,可以反映出长三角区域农业基础研究受各类基金资助的情况。表3列出了4省(市)论文最主要的5类基金与具体产出情况,可以看出4省(市)基金对论文的产出贡献占比情况基本一致。

表3 2014—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主要基金资助来源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农业科技论文在4省(市)占比均达到50%以上。省(市)自然科学基金也是各地农业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资助来源,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的省自然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均排到本省第2位,其中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产出论文数量占本省17.67%,在4省(市)地方自然科学基金产出论文比例中最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占本省14.3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占本省14.05%,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占本市2.7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未统计入表的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论文占本市5.88%,可以看出上海市的地方基金资助也是上海市农业科技论文重要的资助来源。此外,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论文数量在4省(市)均排在前列。

从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技论文主要的基金资助来源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产出量最大,是长三角区域开展农业基础研究最主要的资助来源。在地方基金中,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对本省农业科技论文资助产出的比例最高,对浙江省农业基础研究的支撑效益优于其他3省(市)自然科学基金。

3 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基础研究呈多元化态势,4省(市)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江苏省在论文产出体量、论文影响力、研究机构实力方面表现出的综合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浙江省和上海市农业基础研究综合实力稍弱,但在高水平论文和论文影响力方面表现优异,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安徽省无疑是长三角区域农业基础研究的弱省,虽自身水平稳步上升,但横向比较可发现安徽省与强省间的差距仍逐渐被拉大。要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应以共建共赢为原则,建立一体化体制机制,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搭建专项合作平台。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4省(市)之间的农业科技合作强度不足,尤其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的合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要实现“一体化”发展,地区间应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机制,通过根据需求搭建专项合作平台的方式,引导长三角地区与地区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与合作,通过合作带动发展,补齐短板,并使长板更长。

找准目标定位、分类分级发展。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科研机构的差异性,应分类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分级考核和管理,引导机构找准各自的学科发展定位。对地方院校和地方研究所占较大比例的长三角区域而言,积极探索学科特色化发展是长三角区域农业科学发展应坚持的道路。

共享农业科技管理经验。长江三角洲区域4省(市)的农业科技管理归口部门应用大格局、宽胸怀主动对接国家规划,从发展需求出发,充分交流和借鉴各自在农业发展规划、人才引进、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农业科技管理方面先进的管理经验。例如在地方基金管理方面,学习借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在优化项目资金分配、提高项目执行效率方面的经验和办法,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制度,促进农业科研机构研发实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一体化”的政策优势[9]。

猜你喜欢

长江三角洲安徽省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转型及发展思路
“新苏南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