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放弃催促,小孩丢掉拖延
2020-06-23
“赶快起床啦!要迟到啦!”“该写作业了!”“练琴时间到了!”“该洗澡了!”不少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催促孩子。特别是早上上学的时间,全家兵荒马乱,家长火急火燎,孩子却不慌不忙。直到家长百般催促,孩子才慢吞吞地出门。
孩子这般“气定神闲”,主要还是家长“培养”出来的结果。因为家长总是替孩子安排时间,孩子当然不用为此操心,也就很难形成时间观念。家长可能觉得很“冤枉”,因为自己也不想帮孩子安排时间,更不希望催促孩子。但孩子总是磨磨蹭蹭,该做的事情不能按时完成,时间晚了不能按时睡觉,时间到了又不能按时起床,种种情况都让家长万分着急。但是,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己安排时间。
以询问代替催促,制定生活清单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忙制定时间表,对于还不认识字的幼童,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示需要做的事情,让孩子感觉按照时间表做事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游戏。孩子上小学后,可以协助孩子自己制定时间安排表。
可以询问孩子:“你打算什么时候洗澡呢?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你安排哪个时间练琴?”“如果孩子回答说,“我一会就去洗澡,一会就去做作业……”那家长可以继续询问,你说的一会儿是指几点呢?催促孩子做事情就相当于拉着、推着,辅助孩子向前走。教会孩子做时间表,制定生活清单就相当于教会孩子如何自己走路。
以闹钟代替提醒,形成时间观念
当孩子有时间表后,他并不一定能自觉遵守。如果家长总去提醒孩子,孩子可能会觉得不耐烦。这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闹钟或者计时器,孩子自己定闹钟,自己管理自己,他能不断体验到掌控感和成就感,他就更乐于自己管理时间。
以习惯代替要求,保持生活节奏
当孩子按照时间表作息,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形成习惯后不要制造例外。哪怕是周末或假期都要保持与平时一样的生活节奏。
习惯是缓解痛苦的良药,良好的作息习惯一旦形成,家长不再需要不断给孩子提要求,孩子也能按照自己的生物钟,自动运行。
运用教育智慧,以技巧代替呵斥
不少家长问到,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时间表完成任务怎么办?这个时候需要用到一点小技巧,例如刷牙洗脸的时候,你告诉孩子,“你比昨天快了两分钟、你跟昨天一样快,这样孩子会慢慢意识到,抓紧时间、动作迅速是妈妈赞赏肯定的行为。通过不断去强化他的快动作,他慢慢就会越来越快。
但家长往往不能坚持去肯定孩子,总是过于着急,等不到孩子做得越来越好,家长就开始催促,甚至呵斥怒吼。假如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你就不能快点?你怎么总是那么磨磨蹭蹭?”孩子在这种负面反馈中会被强化得越来越慢。
还有些孩子不愿意起床,强硬要求起床总是闹情绪。除了让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让他们起床也可以有些小技巧。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亲吻一下他的额头,让他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妈妈甜美的笑容,让他感受到起床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的事情。如果还不愿意起床,可以抱抱他,友善地嬉闹一番,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清醒过来。
用好的办法代替怒吼,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向拖延症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