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港航道会船区设置方案研究

2020-06-23李俊娜

水运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进出港进港航道

李俊娜

(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42)

随着近年来航运的快速发展,运输船舶日益大型化,大型船舶通过进出港航道的频次越来越多。据统计,2017年湛江港进出港船舶为12 482艘次,其中20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港为892艘次,日均2.67艘次。预测2030年20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港为1 406艘次,日均4.20艘次[1]。

湛江港为综合性港口,集商港、渔港、军港等多功能为一体,往来商船、渔船和军舰等船舶较多,且大型船舶均须乘潮靠、离泊,交会频繁,通航环境复杂多变[2]。进港航道里程约64 km,大体上呈东西走向。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段,龙腾航道0#浮至29#灯浮及33#灯浮至码头水域,15万t以上的船舶只能单向航行,航行距离约为28 n mile(51 856 m),以船舶平均航速 10 kn计算,需用时约3 h。

湛江港进港航道距离长,大型船舶进出港密度增加,且乘潮单向通航,大大压缩了其余船舶通航时间,加之靠离泊时间集中在高平潮,造成船舶进出港时间不均衡,加剧航道通航紧张,大型和超大型船舶在航道上航行不可避免。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如台风来临,大量船舶需要到湾外或其他地方防台,短时间内须疏散船舶出港;或处于国防需要的临时管制船舶需要紧急撤离等,对于局部瞬时高密度船舶通航情况,亟需要航道具备完善的会船功能。自湛江港10万~30万吨级进港航道建设以来,尚未设置大型船舶会船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同时对于通航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中增设大型船舶会船区是非常必要的,将有利于保障30万吨级船舶通畅航行同时兼顾其他船型安全通航,有利于减少等待时间、提升通过能力,有利于为南海军事战略交通提供必要保障,并促进一带一路支点港临港经济的发展。

1 港口航道条件

1.1 港口航道现状

湛江港湾内港区码头泊位主要分布在调顺岛、霞海(已腾退)、霞山、宝满、东海岛、坡头等港区。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沿途所经过港区有霞山、宝满、东海岛港区。现有30万吨级大型码头泊位包括:湛江港集团200#泊位、210#泊位,均为30万吨级原油泊位;霞山港区30万吨级散货泊位;宝钢湛江钢铁基地30万吨级散货码头;东海岛港区中科炼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30万吨级原油泊位。

天然的掩护条件,使得湾内航道受风浪影响较小,船舶年工作天数较长,航道水深条件优良,航槽基本稳定。湛江港潮差大,平均潮差1.74~2.41 m,最大潮差为3.90~4.51 m,有利于大吨位船舶乘潮进港;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有利于泥沙向海方向输移。

1.2 设计船型

设计船型见表1。

表1 设计船型尺度

1.3 船舶流量分析

船舶艘次预测结果见表2,30万吨级船舶2020年进出港的船舶密度为360艘次/a,2030年为616艘次/a,相应日均1.03~1.76艘次/d;10万吨级以上船舶2020年进出港船舶密度为1 360艘次/a,2030年为2 296艘次/a,相应日均3.89~6.56艘次/d。30万吨级船舶会遇的概率较小,但2030年10万~15万吨级船舶年进出港船舶艘次为889艘,日均约2.6艘次/d,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10万~15万吨级主流船舶与30万吨级船舶会遇的概率较大。根据10万~15万吨级船舶进出港统计,15万吨级船舶进出港艘次接近10万吨级与12万吨级船舶艘次总和,10万~15万吨级进出港船舶中15万吨级船舶艘次占比较大,因此推荐会船区按30万吨级船舶满载与15万吨级船舶满载会船标准进行建设。

表2 项目现状及预测到港艘次

注:船舶进出港艘次为进港艘次的2倍,即2030年为21 162艘次;2017年到港艘次6 241艘次,其中20万吨级以上船舶艘次为446艘次。

2 会船区平面布置

2.1 选址条件

会船区宜选择航道开阔、水深充裕、水流稳定、泥沙回淤少的水域。本进港航道会船区可选位置较少,湾内均为港区,水域紧张,不适合设置会船区。如湾外设置会船区,需要在原有航道基础上拓宽较多,开挖量较大,且湾外受风浪影响大,回淤强度大,维护量增加,成本较高。

内外分界点航道为目前大型船舶习惯的会船点,水域开阔,潮流、波浪与船舶的夹角不大。综合考虑后,拟选择该处作为会船区,此处设置会船区既不会造成大量的开挖,也尽可能减少了与港区水域交叉。该区域自然水深条件较好,集中于25~30 m,局部达到40 m,见图1。位置距离航道起止点距离适中。湾内掩护良好,风浪较小,湾外开敞,受波浪影响较大。海域波浪以风浪为主,会船区设计波浪要素计算结果见表3。

图1 拟选位置水深云图

表3会船区设计高水位时重现期2 a一遇波浪要素

波向H1%∕mH4%∕mH5%∕mH13%∕mH ∕mT ∕sL∕mNE0.600.500.480.400.256.056E3.593.032.922.431.526.362SE2.982.512.422.011.266.260

水文测验及数模结果表明,拟选址水域实测海流流速较强,表层最大流速均超过0.6 m/s,湾口处为涨潮期间0.95 m/s,流向226°,落潮期间最大流速超过1 m/s,湾口处为1.35 m/s,流向52°。涨潮期间潮流由湾外沿着航道走势向湾内推进,落潮期间潮流由湾内流向湾外,落潮大于涨潮,浅海区大于深海区,表层大于底层[3]。拟选址位置与《湛江港船舶安全航行管理规定》四号会船区位置一致,符合大型船舶习惯航路。

2.2 会船区尺度确定

会船区按30万t船舶(油船及散货船)乘潮满载与15万t全潮满载会船设计,规范中对于会船区的尺度计算未作明确规定。本文提出了2个方案,方案1航道水深统一按照30万吨级船舶满载吃水考虑,断面形式为标准断面,见图2;方案2航道水深分别按30万吨级和15万吨级船舶吃水设计,航道断面形式为复式断面,见图3。

图2 方案1:双向航道设计尺度

图3 方案2:复式航道横断面

2.2.1通航宽度

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参照双线航道计算公式,提出方案1会船区航道通航宽度计算公式:

W=A+A′+b+c+c′

(1)

其中:A=n(L30sinγ+B),A′=n(L15sinγ+B)。

方案2会船区航道通航宽度[4]:

W=A+A′+2c+b+c′

(2)

两个方案会船区航道通航宽度计算结果见表4。方案1取值510.00 m,方案2取值 600.00 m。

表4 会船区航道通航宽度

方案1为非复式断面,对应宽度为30万吨满载船舶设计底高程对应宽度,30万吨级船舶满载进、30万吨级船舶空载出利用了30万t空载船舶吃水浅,利用边坡通航;方案2为复式断面,对应宽度为30万t空载船舶底高程对应的通航宽度。

2.2.2航道底高程

两个方案对应的航道底高程见表5。

方案1通航宽度相对较小,对周边锚地及码头水域影响较小,在会船过程中30万吨级船舶减载、空载以及满载(少数情况)出港可以靠近南侧航行(出港方向的右侧),15万吨级船舶满载进港靠近北侧航行(进港方向的右侧),这样会船时船舶均位于航行方向的右侧,符合航行习惯要求,方便管理,同时利用航道边坡还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满载与30万吨级船舶空载会船,能够较好适应大多数情况下船舶会遇需求。方案2航道边坡为复式,通航宽度较宽,且航标布设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推荐方案1,即会船区航道设计水深统一按照30万吨级船舶满载吃水考虑,通航宽度510 m,会船区航道底高程分别为内航道-23.0 m、外航道-23.6 m。

表5 两个方案对应航道底高程

2.2.3会船区平面布置

会船区包括会船区和前、后过渡区,前、后过渡区长均为926 m(0.5 n mile),会船区总长7 408 m(4 n mile)。会船区长度按照船舶会船所需时间确定。根据湛江港船舶安全航行管理规定以及到湛江港引航站调研情况,30 min可满足会船要求,会船区该30万吨级进港航道的设计航速按8 kn考虑,则会船区总长取为7 408 m[5]。会船区航道在该处转角为36°,位于30°< Φ≤60°,航道加宽采用折线切割法,转弯半径均采用2 800 m,可满足大型船舶转弯要求。会船区平面布置见图4。

图4 会船区平面布置

2.3 会船区通航环境分析

采用30万吨级船舶满载与15万吨级船舶满载会船标准,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和15万吨级及以下船舶会船以及30万吨级满载与30万吨级空载船舶会船,即可满足大多数情况下船舶会遇需求,从通航安全及未来发展考虑,其标准是适宜的。会船区未占用回旋水域,对船舶靠、离泊作业的影响降至最小。

2.4 会船区维护措施

会船区航道水域条件良好,疏浚量少,根据预测回淤强度小,与进港航道一起进行维护,注意加强台风期的泥沙观测。

3 结语

1)大型进港航道会船区设置在国内案例较少,针对湛江港航道里程长、规模大、通航环境复杂的客观实际,在水深良好、位置恰当的区域设置会船区是必要的。

2)现行规范中对于会船区的相关计算尚未明确。本文在调研现状船型尺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拟建会船区的水深、波浪、流速条件以及船舶航行习惯,将会船区选址于湛江湾湾口内外分界点。

3)提出了30万、15万吨级不同船舶组合通航方案,并计算了统一断面与复式断面两种形式下的航道通航宽度,计算了会船区长度、宽度、转弯半径、设计底高程等参数,确定会船区平面布置方案。

4)设计的会船区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和15万吨级及以下船舶会船以及30万吨级满载与30万吨级空载船舶会船,可满足大多数情况下船舶会遇需求,水域良好、投资省,可为类似进港航道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进出港进港航道
大型满载油轮使用鱼山作业区南部进港航道航行方法探讨
成都进港流量排序管理系统运维风险分析与优化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船舶进靠浙能台二电煤炭码头风险的研究
国家能源集团珠海煤码头进出港作业能力分析
基于岸船综合支持系统的引航风险控制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船舶进出黄骅港综合港区安全措施及引航方法
基于AIS信息的船舶抵离港频数的统计